老范说文 | 文化产业人才教育的问题何在?
第一,学科支撑体系不清晰,边界不明确,看似一个大杂烩。有在艺术学科下的,有在历史学科下的,有在文学学科下的,有在管理学科下的。国内上百所高校都认为这是具有巨大市场需求的新专业,但对它的专业属性、学科特质、交叉特性、课程逻辑关系等却鲜有科学而系统的研究。所以在这样背景下产生的各种文化产业专业,就明显打上了依附本校自身优势学科发展的烙印。在学科初创期这是可以理解的。但伴随着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对人才专业化要求的精细准越来越凸显,这样的教育体系就不能满足文化市场的需要了。
第二,教育的根本是师资。说到底文化产业是一个应用型学科。所以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如何、能否适应工作需要是检验人才培养结果的基本标准。这就要求师资必须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讲策划学的没有做过规划、讲产品的不知其整个产业链的形成过程、讲市场的不了解各种市场要素的迅猛发展、讲融资的不清楚现代金融产品的市场属性,仅靠几本教课书和人云亦云老掉牙的案例,以其昏昏却要使人昭昭,可怕的平庸教育怎么能出一流文创人才?
第三,许多名校的文化产业老师在总结了近年中国文化产业教育后逐渐形成了共识:绝大部分没有相关专业基础的高校不适应设置文化产业本科专业。而应在研究生、特别是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博士生的教育上多下功夫。道理很简单,二年或三年的研究生教育阶段,在有了不同学科本科基础的教育影响下,根据自己的爱好结合市场的需求选择一个研究方向,有理论导师和实践导师的双导师培养下,一年理论学习辅以大量前沿讲座,一年实践岗位研修,这样培养的专业硕士才能很快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才能被社会接受和认可。文化产业的教育应该小切囗,专业化。研究生阶段的教育,就是一个浸润熏陶的过程。各校能否形成自己的老汤特色就看各家的本事了。
第四,开放的视野、国际的眼光,是培养文化产业人才的核心要素。以创新创意创业为根本的文创教育,就是要见多识广,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更需名家大家指路。在日新月异的地球村里,瞬息万变的产业发展在科技催生下,要求我们的教育必须始终站立在业界的最前沿。眼界决定了目标,胸怀影响了发展。因此,各校要下功夫为学生创造搭建有高度、宽口径的实践平台。
第五,文化产业的教育只是基础教育、规范教育、入门教育。随着学生们的职业选择,针对所从事具体工作的专业化继续教育将成为未来文创人才二次教育的基本特点。文化产业发展的巨大空间,文化产业领域差异显著的产业门类,都要求我们要从具体专业入手,在技术层面深究,在特色上再下一番功夫。终身教育如果在其他领域只是一般性号召,而对于文化产业的从业人员来说则是必须践行的原则。
文化产业教育问题需要研究的太多了。这里仅就老范的个人体会谈点肤浅看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