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范周说文|互联网时代:赢在思维,赢在观念

范周 言之有范 2021-07-18


过去一年,“互联网思维”一词已经成为很多企业家和研究者共同的口头禅。在百度上搜索“互联网思维”,能检索出1790万条相关的信息。无论是互联网的资深从业者,还是在互联网冲击下亟待转型升级传统行业企业家,说到“互联网思维”,则言必称“雕爷牛腩”、“黄太吉煎饼”、“河狸家美甲店”等等。的确,有关“互联网思维”的概念和定义已有诸多阐释,这些阐释从互联网技术、互联网经济层面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我认为,互联网思维最大的启发在于注重新业态下观念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互联网把互动性、参与性、体验性、定制化的特点与传统的被动性、说教性、公共性进行了严格区别。互联网思维下,一切都是动态呈现、随时变化的,在循环往复中,消费者与生产者双方不断地进行角色转化,博客和微信都具有这样的属性。


1
模糊边界,跨界融合


互联网思维的特点首先体现在它能够模糊边界、跨越边界的融合性上。对于新业态来说,最大的表现在于它的“非边界化”,即边界的模糊化。它使得许多新业态在未来发展中具有不确定性。几年前,没人能想到一种社交网络的即时通讯(从美国的facebook 到中国的微博、微信)能够成为新的经济的重要增长点。我们更无法想象网络购物会对传统的实体商业零售业产生巨大影响。原因就是新技术的发展为它们提供了可能。


互联网思维对整个社会形态特别是经济形态的转型突破了以往的行业界限,这一点更值得我们深思。在传统观念中,相对于传统胶片电影、数字电影而言,微电影难登大雅之堂。而如今,随着电影产业的发展,有关拍摄的技术问题得到了非常完善的解决,传统的观念也随之被彻底打破。在过去,相机的概念就是一张张照片的生产过程,今天我们用单反相机就能进行电影电视的拍摄。几十年前,人们对于计算机的认识同样也是十分神圣的,把它看做是专业人士的专门工具。由于技术屏障,人们没法运用技术实现自己的创意。而今天,所有人都可以上网,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使自己的创意理念得以实现。因此,在谈互联网思维时,我们要以这种适应新业态发展的理念去应对各种各样的新鲜事物。


2
平等互动,草根文化


互联网思维具有很强的草根精神和草根文化,强调彼此平等互动,在互动当中去中心化、去权威化。


前不久,备受瞩目的台湾“九合一”选举以国民党的惨败落下帷幕,究其失败的原因,除马英九执政六年以来缺乏大的建树,一个非常致命的错误就是没有充分发挥年轻人的作用。台湾选民中40岁以下的年轻人占到了四成,这一代人是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他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几乎全部来自网络,而非电视、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他们会通过社交网络主动获取信息并且加以辨别选择。


更为重要的是,在互联网环境下生存的台湾年轻一代,他们讲求互联网精神——去中心化、去传统化、去权威化,他们要求平等对待,反对传统、腐朽观念的约束。反抗的诉求可能并不明确,但表达的意图在于对权威的挑战。在这一方面,无党籍台北市长参选人柯文哲一直保持高支持度,尤其是年轻人的支持,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柯文哲不再受蓝绿阵营陈旧观念的影响。众所周知,20年来蓝绿两大阵营明争暗斗,让越来越多的台湾民众感到厌烦。柯文哲打破蓝绿阵营观念的束缚,站在一个全新的视角与选民互动沟通,满足台湾民众特别是年轻一代的心理诉求。


图为国民党在各大媒体刊登的广告


一言以蔽之,影响台湾选举成败的因素有很多,但是互联网下的选民诉求变化不容小觑。台湾选战的失败对国民党来说是个沉痛的教训。这一教训提醒着我们要对互联网一代人的互联网精神进行解读,而不仅仅是对于主流媒体的观点和看法。主流媒体并不是大众的媒体。大众对于主流媒体的接触甚少,更不用说对于它的认可或是反对。这是个很现实的问题,由此也让我反思当下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是不是通过有效的传播手段来实现。如果传播手段不是合理有效的,那么实施起来就会大打折扣了。


3
赢在思维,赢在观念


互联网思维将许多不可能变为可能。我们要通过互联网的思维、互联网精神去应对今天的一切改变。我们常说今天的投资和投身就是对于明天的投票。这句话的深层含义告诉我们对未来的选择、趋势的把握远比运用互联网技能技巧解决当下的具体事务更为重要。因此,在互联网时代,最后的赢家定会赢在观念。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