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范周说文|由传统网吧转型升级看跨界融合的启示

范周 言之有范 2021-07-18


1994年4月20日,通过一条64K的国际专线,中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中国互联网时代从此开启。时至今日,互联网进入中国已有20个年头,本应是互联网上网服务行业高速发展的20年,但由于政策的诸多限制、舆论的巨大压力,网吧这个行业一直在夹缝中潜行。


1
草根业态如何重塑行业形象


近日,文化部、工商总局、公安部、工信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执法监督,完善管理政策,促进互联网上网服务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通知》,全面放开网吧审批,取消各级文化行政部门对上网服务场所的总量和布局要求。这意味着,限制网吧发展的种种政策都已彻底解除,网吧再次获得了自由发展的空间。然而,松绑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早已进入了疲软发展期的网吧在这个十字路口何去何从,也是耐人寻味的问题。


在我国,网吧建设已经有18年的历史。据统计,目前上网服务行业有14万家营业场所,上网终端1200万台以上,2013年行业总收入为520亿元,上网人数达到1.2亿人。但是网吧留给人们的印象依旧是小、乱、差、多、暗、脏。这个过程中,网吧这一草根业态如何通过转型升级重塑行业形象,确实是一个新的命题。



2
产业融合能否实现华丽转身


与放开网吧审批限制相配套,文化部近日出台了《关于推动互联网上网服务行业转型升级的意见》,对互联网上网服务行业管理思路、管理政策进行重大完善和调整。


随着PC终端的普及和上网方式的多样,很多人已经不需要在网吧中进行信息消费。手机终端的快速更新让PC机的诸多优势不再凸显,网络游戏也逐渐被手机游戏代替。就整个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历程来说,前18年解决了城市人口互联网的普及,未来五年到十年,网络的普及率还会更高。那么,在这样一个网络上行、网吧下行的态势下,网吧行业还能不能继续单一的孤立的存在,这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我认为,传统网吧单纯依靠上网服务的经营模式已经走到了十字路口。仅以北京地区为为例,据北京网络文化协会统计,2013年底,北京共有注册上网服务场所1537家,实际经营1205家,其中有59%的年利润不足10万元,还有11%处于亏损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实现网吧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是网吧在新的市场形势下的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在网吧行业的自我救赎与探索中,很多网吧已经更名为网咖,意在通过与咖啡、音乐、书吧、饮食等服务的结合,使之具有了娱乐休闲、社交互动、商务洽谈、游戏竞技、高科技体验等新功能,从而实现了由单一的上网服务场所向综合型文化服务场所的转变。据了解,转型后的网咖等场所,上网服务的收入仅仅占到其总收入的50%左右。因此,从各种迹象表明,虽然网吧这一业态仅仅持续了不到20年,但是单一业态的网吧一定是夕阳产业,只有和其他产业不断融合,担负起更多的社会便民功能,如电子课堂、远程服务、电子商务等功能,成为在公众文化生活中起引领作用的社区信息服务平台和多功能文化活动场所,才能脱胎换骨,实现蜕变。在这个转型升级的过程中,要运用大量创意,根据不同的消费群体开发不同的功能。只有这样,传统网吧产业才能获得新生。



3
跨界融合倒逼行业自我革命


网吧行业的历史性转型让我们认识到:虽然都是互联网产业,但是随着新业态的不断发展,融合跨界带来的压力也不断倒逼行业进行自我革命。转型升级中,融合发展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尽管跨界融合可能会对许多业态的整合带来新的困难,然而正是困难的破解才使得转型孕育新的生命力。


而对于新业态中的身体力行的从业人员,转型升级无疑对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过去,一个专业管一生,一个学历就是一个铁饭碗。这样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我们现代教育所提供的通识教育和常规的学位教育只是解决了入门入行的基本训练,而我们最终要面对的是瞬息万变的新业态的发展。因此,终身教育不再是一个口号,而是成为一个人人都必须接受的事实。

4
政策引导亟待顺势完成革新


最后,我想谈一些有关政策规范和引领的话题。当前,由于很多新业态的不断更新变化,很多传统政策难以涉及到新业态的发展,政策引导和市场监管的难度越来越大。


比如,经历过“蓝极速”网吧中学生纵火一案后,我们规定未成年人不能出入网吧。但是,在很多农村地区,未成年人上网条件极其有限,如何缩小城乡未成年人的数字鸿沟成为我们应该关注的问题。再比如,演艺这一业态要试行严格的市场管理,但越来越多的餐厅、酒吧、旅游活动都在和演艺进行融合,对于演艺业的监管又该以怎样的方式进行呢?因此,新业态下的跨界融合着实为政府的社会治理带来了新的课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