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周关注 | 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建设的五大背景
2013年12月30日,习近平同志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发挥好新兴媒体作用,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在大时代背景下,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以新媒体创意与国际传播为主要特色,利用新兴媒体提升中国文化国际传播能力,与CBD地区国内外一流传媒机构形成差异化错位发展, 符合整体国家战略。在打造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引擎和城市整体发展“第三极”的同时,将有力提升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国的新媒体国际传播能力,构建强大对外话语体系,极大推动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改革创新,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最为重要的关键词,是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最为重要的推动力。中国在科技领域、经济领域,改革创新领域已经创造了诸多世界奇迹。
1988年5月,国务院批准中关村成立北京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短短20多年的时间内,中关村已经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2013年8月22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也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无论是中关村,还是上海自贸区,都是国家改革创新在经济、科技等“硬实力”领域的尝试与探索。实践证明,这种探索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新形势下,中国文化软实力提升势在必行,利用新兴媒体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更是迫在眉睫!
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符合未来中国文化软实力提升的战略需求。未来的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应当超越单纯凭借经济、科技等硬实力发展的整体战略,应当成为国家改革创新在文化领域的重要试验田。
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为北京文化中心建设提供了绝佳的空间和产业发展载体,成为北京打造国际交往中心、建设文化和传媒科技之都的核心引擎。
十八大以来,中央进一步突出了首都工作的特殊重要性,强调了北京的全国文化中心战略定位。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主席指出,北京城市的战略定位是“坚持和强化首都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深入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努力把北京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同时指出,北京作为首都应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突出高端化、服务化、集聚化、融合化、低碳化。这为北京市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同时指明了文化创意产业对首都新功能定位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纵观全球知名的世界级城市,无论纽约、巴黎还是伦敦,其城市整体文化竞争力的提升都需要一个全球知名、特色明显、具有强大带动性的大型功能区作为城市文化的极点与引爆核。纽约百老汇、伦敦西区,在全球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未来的北京,也需要这样一个具有世界声誉和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功能区与引爆核。对此而言,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是最佳的落点与选择!
通过规划建设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以此作为主要载体推进文化产业改革创新,有利于融入北京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工作中,更好地落实北京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双轮驱动”战略,加快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推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充分发挥文化对相关产业的嵌入和渗透作用,显著提升文化发展对城市建设的引领驱动功能,优化首都产业结构,提升城市发展质量。
文化协同发展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内容,通过规划建设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建立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完善高端功能布局,有利于首都进一步提升文化发展优势,占据价值高端,疏解首都非核心功能,更好地发挥辐射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加快京津冀文化产业分工合作和协同发展,打造新的首都经济圈和文化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