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狼图腾》告诉了我们什么?

范周 言之有范 2021-07-18


导语
近期,电影《狼图腾》的上映引起了广泛热议。由此,人们回顾了小说创作的过程,并因此追朔了其作者:姜戎。“艺术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正是因为姜戎11年的草原生活经历和长达6年呕心沥血的创作过程,才使得这部作品血肉丰满,栩栩如生。反观当下浮躁的文艺创作趋势,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

姜戎,原名吕嘉民,北京人。1946年4月出生于苏北。他用了了6年的时间完成《狼图腾》这部小说,期间,身体和精神上都遭受到了巨大的折磨和痛苦,但是作者还是以对知青生涯、对狼、对草原的无限深情完成了这部作品。他是用生命在思考,在体验,在写作。甚至放弃了矛盾文学奖的参评。




而电影的创作过程也是历经了5年,深入生活准确把握原著精神,用极为朴实的电影语言还原了原著精髓。由法国导演让·雅克·阿诺组成的工作班子,以严谨科学的工作态度,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完成了电影创作。尽管上映后见仁见智,但作为近年不可多得的优秀影片已是不争事实。而莫言、余华、高满堂的优秀作品的诞生过程无不是这一精神的具体体现。我们在欣赏消费这些艺术精品的同时也应该向这些具有人文精神超越物欲追求的真正艺术家文学家致敬!




由此可见,一部好作品,需要生活。需要时间。需要沉淀。需要痛苦的创作过程!反观当前文艺创作,之所以有高原没有高峰,就是缺少上面说到的4个需要。甚至在政绩观的驱使下,有些创作违背艺术的规律,急于求成,急功近利。许多地方宣传文化主管部门领导,都希望朝花夕拾,都希望在任上出精品,都期盼多拿五个一、多拿大奖。说到底就是做政绩工程。而一批文化企业的掌门,在市场利益的撬动下,一切都从迎合出发,为票房和猎奇心理放弃艺术的创作原则,如此种种都造成了艺术的“短命”现象,也终究不会产出艺术上的“臻品”。因此,有个性有血性的真正艺术家在今天尤为难得!




虽然《狼图腾》并非世界级的名著及电影精品。但至少在《狼图腾》的原著和电影创作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在一片浮躁的文艺创作背景下,依然有艺术家还在坚持自己的艺术底线,依然有人在用“生命”去写作,依然能在艺术中看到根植于生活的情景再现。



精湛的艺术作品常折射出艺术家深邃的思想。艺术家只有对人生真谛和社会发展规律进行精深的体察与领悟,并产生独特的认识和发现之后才能创造出优秀的艺术作品。正所谓“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

凡在艺术史上留下光辉一页的艺术家,无一不具有着为艺术献身的精神。“衰年变法”的齐白石老先生讲:“余作画数十年,未称己意,从此决定大变,不欲人知,即饿死京华,公等勿怜,乃余或可自部快心时也。”白石如是,梵高如是,姜戎亦如是。



然而在当下这数据爆炸,快餐式生活的时代,文艺创作显得尤为浮躁。这样的文化发展趋势和文艺创作现象,究其深刻的原因来说,问题出在文艺管理、文艺创作的制度设计上。究竟应该让哪些作品成为社会的消费宠儿,成为具有时代意义的标志性作品?评判的标准不应被简单的票房结果、市井热议所取代。市场是检验艺术产品的重要价值尺度,但不是唯一尺度。观众读者的消费审美水准也是需要培养和提升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既需要满足大众消费的文化快餐(快餐也是餐,也是要注意卫生注意营养注意包装),也需要耐得住寂寞生产一批传世的艺术精品力作。这就需要我们的政府在制度设计上、资金支持上、社会舆论上、评奖标准上、评论导向上都应该有所考量。应该以博大的胸襟给艺术家广阔的创作空间,容忍失败包容多样,这正是盛世文化、自信文化的重要标志。


(责任编辑:都靓)


如果喜欢这篇文章请动动手分享吧!如果您有私家收藏,欢迎投稿共赏!合作交流邮箱:yanzhiyoufan@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