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南京文化产业增加值达360亿元,占GDP比重5.1%;2014年,南京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预计达到6%左右;2014年南京市文化企业数量17000余家,全市文化产业从业人员27.34万人,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资产总计1591.92亿元,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1704.04亿元,规模以上企业营业利润209.59亿元。
这些数字是南京市文化产业的实际,是其整体文化实力迈上新台阶的标志。这一串简单的数字背后,离不开南京文化产业全面发力的支撑,离不开体制改革、少不了智库资源,不能没有完善的文化市场体系,更需要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的助力。
2007年2月,被列为全国第二批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城市;2009年10月,在全国率先成立南京文化投资(控股)集团,2014年总资产达37亿元,5年资产增长100倍以上;2011年2月,被中宣部表彰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2013年10月,南京报业传媒集团完成内部“宣传经营两分离”改革;2014年9月,《全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正式出台……罗列的是南京市文化体制改革的成绩,而我们看到的却是南京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局面,南京市文化体制改革的实践,具有示范意义。
在推动文化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南京市以构筑市属文化集团发展平台为抓手。推进南京报业传媒集团优化组合,2011年底,集团总资产、净资产、总收入和利润分别比2006年大幅增长,实现集团第一步发展目标,跻身全国大型综合性报业集团行列;创新南京广电集团“制播分离”改革实践,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打造南京广播电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及其相关业务子公司,形成多媒体平台运营、资本运营、地产开发、影视投资等业务延展;推动南京市文化投资控股集团做大做强,推动银行信贷支持南京文化产业,助力文化企业上市进程,破解文化企业融资难题;组建南京出版传媒集团,整合各类出版资源,努力打造成为出版产业的骨干文化企业和战略投资者。
正所谓“所贵圣人之治,不贵其独治,贵其能与众共治”,智库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智库将成为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动力源。在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智库建设同样不可或缺,南京市高度重视发挥智库对科学决策的重要作用,引领南京文化产业新发展。
2013年4月,南京市成立文化产业专家指导委员会,聘请了国内十二位文化产业理论和实践界的顶尖专家,帮助南京文化产业对外争取资源、引进优质项目、提供决策咨询、不断提升南京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力。
第一届文化产业发展专家指导委员会审议了《全市文化科技融合发展规划》,第二届文化产业发展专家指导委员会审议了《全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对一段时期内南京文化体制改革,特别是国有文化企业改革发展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专家智库为南京文化产业发展全面把脉,推进了南京文化产业的发展。2014年,市委宣传部、市政府参事室、市委党校、市社科院等共同成立了南京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中心将整合在宁产业研究资源,打造文化改革发展智库,加强国内、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深入研究文化产业发展的前沿问题,开展重点课题研究,积极探索政产学研对接的新路径和新方式,为南京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随着智库建设的不断完善,南京文化产业研究中心这个平台将生发出更多、更好的,既契合实际又适度超前的研究成果,为南京文化产业良性发展增添动力。
近年来,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催生出新业态无穷,这些新业态不断丰富着文化产业的内涵与外延,对文化产业的生产和人们的文化生活带来了诸多可观的变化。南京市在文化与科技融合方面的不断发力,可以说是其文化产业突围发展的新切口。
首先,在文化科技融合的政策方面,南京市积极布局。近年来 ,南京市紧密追踪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趋势,先后制定了《南京市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规划纲要》、《南京市建设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规划》和《南京市建设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实施方案》,全方位加大南京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力度,致力于将基地建设成为具有较强地区辐射能力和产业带动能力,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级文化和科技示范区。
从2013年12月南京市以申报城市排名第一的领先优势获评第二批“国家级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到2014年南京国家级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实现销售总收入4780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176亿元,均比2013年增长15%以上,再到建邺新城科技园、栖霞紫东国际创意园、浦口南京软件园、雨花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等6家江苏省文化科技产业园的建立与完善,南京市文化科技融合发展在政府的积极导向与紧密布局下不断前行。
市场的有效运作是产业发展的根本前提,文化产业亦是如此,南京市在完善文化市场体系方面的实践,可以说是释放了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的新活力。
首先,全面打造交易平台。
南京文化艺术产权交易所、江苏省文化产权交易所、中国南京文化创意产业交易会等都是南京文化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以南京文化艺术产权交易所为例,该所成立于2012年,致力于推进文化科技和金融融合,打造线上文化产品电子交易平台,目前,该所在市场影响力、日交易量、网络点击率等都位居国文交所第一,2014年,交易总量打547亿元,单目最高成交量14.88亿元,上缴税收2000余万元,对南京文化产业的带动作用可见一斑。
其次,深入创新文化金融。
南京市文化金融创新是具有领先意义的。2013年,南京市依托南京市文化集团,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共服务、多方共赢”的原则,组建了全国第一个具备综合功能的文化金融服务中心。该平台自运作初期起,就具有包括文化银行、文化小贷公司、文交所、担保公司、保险公司、版权评估公司、天使基金、风投基金等在内的文化金融全套服务链,可以说是构建起了南京文化金融的合作体系,也为文化金融的试验开创了更多的可能。
南京市文化金融服务中心的成立,是文化金融顶层设计的重要成果。重视顶层设计,南京出台了《南京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南京市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建设计划》;推进中观落实,南京出台了《南京市创建“全国文化金融合作实验区”工作方案》;重视具体实施,南京市专门出台了《关于鼓励和促进文化银行发展额实施办法》、《南京市小微文化企业金融服务券实施管理办法》等,让文化金融体系建设全面落地。
围绕着文化金融服务中心,南京市文化金融的服务链条也逐渐完善起来。南京市政府牵头,招标遴选出包括南京银行、交通银行、北京银行、中国银行各一家支行在内的全市首批“文化银行”,市文化投资控股集团牵头成立全国第一家文化小额贷款公司。南京市文化金融的服务逐渐形成了“企业自由申报——区文改办审核——市文化金融服务中心——文化银行审核”的服务流程,文化企业融资困境在流程化的工作模式下得以有效解决。截止至2014年底,该中心累计向金融专营机构推送文化企业融资需求465次,累计发放贷款14.9亿元。
全国首个文化中小企业大数据增信评价体系
完善的服务链条离不开金融产品的创新。南京市文化金融服务中心还与全国知名大数据公司联合研发全国首个文化中小企业大数据增信评价体系;并在全国率先发行小微文化企业金融服务券,为文化企业融资提供全方位支撑。
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是优化产业发展,提高产业服务水平和层次的综合服务平台,对于整合资源扩大优势,创建产业发展优良环境,减少企业发展障碍有着重要作用。南京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文化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与升级可以说是一种创新和突破。
2014年9月,“创意南京”文化产业融合公共服务平台正式开通。平台涵盖了产业资讯、展会交流、资金申报、产权交易、金融服务、公共技术等文化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各版块信息,包括了40余个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持机构。该平台以“面向企业、需求导向;系统设计,模块组合;政府引导,主体多元;专业运营,融合开放”为原则,充分挖掘南京市各重点文化创意平台公共服务以及其带动辐射功能,整合打通各重点平台资源顺利实现跨平台合作,是为全市广大文化企业,特别是中小微文化企业提供线上线下综合服务,致力于建设在国内具有先进性和示范性的文化产业融合公共服务平台。
中国(南京)数字文化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是“创意南京”文化产业融合公共服务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目前国内乃至全亚洲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功能最齐全的数字文化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这里集中了国内顶尖的设备、人才以及全球领先技术,可实现从角色设计、建模到动作捕捉、动画制作、渲染合成等全流程的3D动画影视制作,堪称培育本土动漫游戏和3D动画电影的“梦工厂”。如果说数字技术设备是固定资产,那么该平台的搭建则是规模效益实现的前提,在降低制作成本的同时,数字文化产品的品质也有了保障,增加了我国文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可以说是一举多得。南京文化金融服务中心、南京未来网络与文化融合创新产业联盟等均是“创意南京”融合平台的重要部分,在文化企业发展的各个环节发挥着各自的重要作用。
回复数字“1”,查看《2014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回顾》之政策盘点、电视、动漫、电影、演艺等产业盘点。
回复数字“2”,查看《2014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回顾》之出版、艺术品、数字音乐、游戏、移动APP等产业盘点。
回复数字“3”,查看《“十二五”收官年》(1-4)。
回复数字“4”,查看《“十三五”文化发展规划应做好顶层设计》。
回复数字“5”,查看《2015羊年特辑》之《九问春晚》。
回复数字“6”,查看视频《老范开讲》(1-3)。
回复数字“7”,查看专题《编制规划思考》。
回复数字“8”,查看《乡村调研系列(上)》。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