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求索│文博会如何转型升级?

言之有范 2023-04-03
导语
随着国家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愈发重视,我国各省市纷纷举办“文博会”,以展示本地文化产业的发展成果。从1998年文化部设立文化产业司起,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已经走过了17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对于文博会的认识、对于文化产业的认知在不断地深化。各地文博会也对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文博会”的火爆是虚火吗?在“热”交易的背后需要我们的冷思考。



概览
现状怎么样?


1
政策孕育促发展


近年来,国家愈发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仅国家层面今年就发布了多条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各省市也纷纷响应,大力出台政策促进本地文化产业发展。在政策的支持下,我国的文化产业的确获得了较大的发展,成为很多省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各地的“文博会”就应运而生:首先,各省市需要通过文博会展示本地上一阶段文化产业的发展情况;其次,他们也希望通过文博会来吸引更多的投资,促进经济发展。


2
名目繁多不胜数


11年前,首届西部文博会于2005年12月在昆明开幕,成为西部文化展示的窗口。此后,文化产业博览会方兴未艾,各地纷纷抢滩借此掘金。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已有各类文化展会20余个。虽然我国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的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只有一个,即深圳文博会,但各地的文博会就难以统计了,而且省会城市和三四线城市都有,比如重庆文博会、中国(义乌)文化产品交易会、佛山文博会、德州文博会、连云港文博会等。一些地方性的专门文博会更是数不胜数,酒文化博览会、茶文化博览会、婚庆文化博览会等,名目繁多。


3
交易火爆需反思


目前,我国各地文博会的交易热火朝天,譬如:第11届(2015)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总成交额再创新高,达2648.18亿元,比上届增长13.90%;第20届(2014)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实现成交额170.74亿元,同比增长2.76%;第8届(2014)中国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参观总人数23.5万人次,参展商2000余家,项目签约59项,项目成交25.52亿元。然而,透过这些数据,我们需要反思:这些交易额的统计是否准确呢?“文博会”的火爆是虚火吗?这些都需要我们冷静地反思。




把脉
症结在哪里?


1
虚假水分量太多


多数情况下,各省市都会将一定时间内达成的文化产业投资意向放在文博会上签约,由主要领导带队组成豪华参展团,用高额的签约金额来体现政府政绩,但实际上很多项目能否实际完成投资还属未知;很多珠宝玉石展商借“艺术品”之名,行销售之实,而且很多“艺术品”不但没有收藏价值,并掺杂着假货,消费者发现真相后因为文博会已经结束,因此无法理赔;一些“动漫游戏”展变成“动漫玩具”展,以文化之名借机掏空家长的口袋。这样类似的现象有利的方面是能够引起领导的重视;不利的方面是容易劳民伤财。


2
时间规划不合理


目前,我国的文博会如:北京国际创意设计产业博览会、中国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等期限设置大多为5天左右。我们认为各展馆的展出要有内容的层次性和时间的协调性。如果各类展览不区分内容、在同一时间出现,不利于展览的个性化发展。比如:今年深圳文博会入场14-15日仅限专业观众,16-18日对公众开放,这就比较合理。另外,主展览在某些领域可以延长期限,文博会完全可以考虑举办十天到半个月,不同的时间段有不同的展览,专业人群也能很容易地找到专业内容,这样也有利于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3
协调联动不明显


文博会不是一个“孤岛”,要充分发挥其辐射联动的作用。各省市要将文博会放在城市甚至地区整体的规划布局中来,让文博会深深植根于地区的文化土壤之中。譬如:深圳文博会作为我国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的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其举办还是主要在集中在深圳市,影响力和辐射力还不够强,这就需要把深圳周边的地区都活跃起来,比如东莞、中山、珠海,包括现在正在倾力打造展览业的澳门,应该都成为文博会组成和协调的内容。所以,我国各省市的文博会要和当地的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统筹起来,实现文博会的可持续发展。



问道
出路在何方?


1
专业发展是前提


专业化体现在展会的空间布局、内涵挖掘、产品陈列、人员素养等各个方面。然而,目前我国文博会都有系列主题展会,但专业化程度还远远不够。譬如:在今年的深圳文博会上,5号馆“一带一路”展馆用LED屏形象地展示其沿线的15个国家,沿线国家都设有小展柜,但规模较小、产品稀少、品质低劣、销售人员少专业水平差。如:哈萨克斯坦专柜只有一人,产品以泥塑、织品为主,缺乏特色。再如:土耳其专区精油,伊朗地毯随意堆放,印度手串、头巾,商品吸引力不足。因此,要实现文博会的转型升级,必须提升专业化程度。


2
结合公共文化内容是机遇


文博会可以为政府和社会力量搭建一个平台为公共文化服务做好定制化服务。政府可以通过文博会来进行公共文化服务的公开招标,进而推动公共文化建设和文化产业的协调发展。5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文化部、财政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体育总局《关于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意见》,对建立健全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作出重要部署,这也为文博会与公共文化内容采购结合发展提供了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撑。


3
资本对接是诉求


当前文化产业发展都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有项目没有钱,有钱没项目。目前,民间有大量的资本和极高的投资热情,政府应该积极引导文化产业与民间资本的产融结合。在银企合作方面,招商银行以票房收益为质押,为电影《集结号》发放项目贷款 5000 万元;杭州银行以版权质押方式向中南卡通《天眼》动画片贷款 1000 万元。而文博会恰好可以为项目与资本的对接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4
版权交易是核心


文化产业内容生产的核心关键是版权。而现在文博会上版权交易是隐含在各种各样的产品交易中,所以应该有专门的版权交易、版权转让、版权委托等内容存在。因为对很多领域来说版权的委托经营及交易是其收益的主要来源。2014年9月,在第五届中国国际版权交易博览会上,版权产业展示了不少创新的作品交易和版权交易模式,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推出了限量鉴证摄影作品服务。这就为各省市文博会发展中版权的交易提供了良好的经验借鉴。


5
信息对接是关键


文博会是对各种信息资讯、发展趋势的集中发布,也应加大对市场的了解和信息的反馈。其实上百万的人参加文博会,主要是为了资源采集、信息收集,进而为下一年的产业发展、结构调整提供依据。米兰国际服装节每年都要发布行业发展趋势,为政府及企业的决策提供了科学准确的依据,这对文博会的发展也有很大启示。然而,像人才的交流、版权的交易、市场信息反馈的调查和数据采集等工作是一个企业无法胜任的,这就需要政府来做。而作为文博会主办单位的政府有关部门在这些方面还是有很大的缺陷和不足。


6
人才对接是保障


人才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内核,谁拥有了人才谁就占领了高地。每年的五六月份是全国高校文化产业专业学生的毕业季,那么,能否为他们量身打造一个人才交易的博览会呢?这是完全有这种可能,也是非常必要的。文博会不仅是产品的交易会,同样也是人才的交易会,要为文化产业的人才和企业的对接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然而,目前这在我国各省市文博会中还很少见到。



结语


文博会已经走过十一个年头,需要我们深刻冷静地总结盘点。当前,我国文博会的发展还处于政府主导发展的阶段,要真正实现文博会的转型升级,进而带动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并向世界展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前景,这就需要大浪淘沙、优胜劣汰,需要办出特色,办出品牌。否则,文博会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沦为政府“自娱自乐”的“政绩工程”,沦为一个“小商品大卖场”。


责任编辑:武艺


相关文章推荐:
言之有范
回复数字“1”,查看《2014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回顾》之政策盘点、电视、动漫、电影、演艺等产业盘点。

回复数字“2”,查看《2014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回顾》之出版、艺术品、数字音乐、游戏、移动APP等产业盘点。

回复数字“3”,查看《“十二五”收官年》(1-4)。

回复数字“4”,查看《“十三五”文化发展规划应做好顶层设计》。

回复数字“5”,查看《2015羊年特辑》之《九问春晚》。

回复数字“6”,查看视频《老范开讲》(1-3)。

回复数字“7”,查看专题《编制规划思考》。

回复数字“8”,查看《乡村调研系列(上)》。

回复数字“9”,查看《乡村调研系列(下)》。
如果喜欢这篇文章请动动手分享吧!
如果您有私家收藏,欢迎投稿共赏!
合作交流邮箱:
yanzhiyoufan@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