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行与思丨“一带一路”中导游这张“金名片”如何打响?

范周 言之有范 2021-07-18


导语
"加强旅游合作,扩大旅游规模,互办旅游推广周、宣传月等活动。联合打造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国际精品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邮轮旅游合作,推进西藏与尼泊尔等国家边境贸易和旅游文化合作"等是《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的重要内容。在“一带一路”的战略规划与建设之中,文化旅游的作用非常重要,而在其中导游群体的作用更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


一、“一带一路”与文化旅游的千丝万缕


“一带一路”战略不仅仅是经济、政治战略,也是文化战略,在“一带一路”的建设过程中,文化交流不可忽视。自古以来,文化交流如汩汩清泉,绵延不绝,在“一带一路”战略的辐射范围内,文化交流延续至今。晋朝法显、唐代玄奘和义净三大法僧西行取经,唐朝鉴真东渡,明代郑和下西洋等耳熟能详的事件都是文化交流的佳话。在交通、信息传送日益发达的现代,旅游逐步成为了民间文化交流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渠道,也成为“一带一路”文化交流的重要方面。




丝绸之路是世界最精华旅游资源的汇集之路,汇集了80%的世界文化遗产;丝绸之路也是世界最具活力和潜力的黄金旅游之路。据国家旅游局预计,“十三五”时期,中国将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输送1.5亿人次中国游客、2000亿美元中国游客旅游消费;同时我国还将吸引沿线国家8500万人次游客来华旅游,拉动旅游消费约1100亿美元。可以说,“一带一路”与文化旅游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的发布为文化旅游的发展带来新机遇,文化旅游也在“一带一路”的建设中面临着新变化,有着新担当与新愿景。


二、导游缘何成为“金名片”?


不同的地域差异繁衍出了不同的文化,我们通过旅游体验异域文化。每一个旅游参与者不仅仅是个人,更是文化的承载者。当我们身处异国文化时,我们能更深切地感知自己与他人的不同,在人与人互相接触的过程中,各自背景的文化也进行着相互传播与相互接受。所以,在旅游的过程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自我文化的“外交名片”。




旅游活动所具有的“短期性”决定我们只能在有限时间接触有限的人,我们想了解的异文化也来自于这极为有限的交流者——导游。导游是旅游活动中极为重要的交流者,是和旅游者打交道最多的主人。一方面,导游作为我们接触的第一个异文化代表,他的言行举止决定着我们对这异文化的初始印象。另一方面,我们对异域文化的了解,很大程度上均来源于导游,他们讲述的风土人情、历史故事是接触异文化的第一手信息。一个导游的优劣,很大程度决定着文化交流的效果。导游这张“外交名片”也应是众多名片中的“外交金名片”,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三、“天上地下”的导游形象归因何在?


近年来,媒体上构建的导游形象主要有:强制购物、追求利益、态度恶劣、逃避责任、讲解无聊、游览缩水,国内的导游在游客心中留下的现象却很难配得上“金名片”的说法。这种印象与导游本身应具有的形象可谓相差甚远,也无法很好的在“一带一路”战略下的文化交流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本应是文化交流使者的导游队伍却落得如此境地,究竟原因何在?这与导游人才准入与退出、旅游业现阶段管理及运作模式、导游从业者自身动机等不无关系。


1、门槛由高变低


改革开放初期,面对刚刚向世界打开国门的中国,许多外国游客纷至沓来,于是许多外语院校的本科毕业生被分配到国际旅行社成为一名“翻译导游”,他们不仅要有极高的政治素质与文化修养,而且还要有较好的外语能力,因为他们要承担大量的参观翻译工作,因此被誉为“民间外交大使”和“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旅游业内人士都公认,我国的第一代翻译导游的整体素质是最高的,入行人员门槛相对较高。然而这样的高门槛并没有持续下去。自1999年开始实施的《导游人员管理条例》里对导游的准入要求为“具有高级中学、中等专业学校或者以上学历,身体健康,具有适应导游需要的基本知识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可以参加导游人员资格考试”。




较之改革开放初期时“翻译导游”所需要的能力,这个准入门槛确实低了许多,这也直接造成了导游队伍的一系列薄弱问题。从导游的等级结构来看,初级导游远远多于中级、高级导游;从语种结构来看,中文导游占主导,外语类导游少,小语种导游奇缺;在学历方面,高学历导游群体稀缺。


2、考核体系不健全


准入门槛低是造成导游队伍薄弱的一个原因,而导游资格考核体系也需要进一步完善。一个优质的导游,是个人素质、职业素质、人文素质的集合,他即需要有综合的统筹管理能力,还需要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与过硬的语言表达、人际交往能力。然而,在这一方面,我国的导游考核体系过于简单化、表面化,这直接导致了导游队伍综合素质的低下——讲解水平有待提升,言行举止不够文明,文化积淀薄弱等。




3、导游尚有“后顾之忧”


在国外,导游与教师、律师等职业一样,有着完善的职业保障,不论是收入,还是社会保障,都很好的解决了导游群体的后顾之忧。


然而在这一方面, 我国导游群体的待遇相差甚远。我国绝大部分导游不是旅行社的正式员工,他们没有基本的工资保障,没有小费收入,更没有社会保险。有人戏称导游为“三无人员”:无基本工资、无基本福利保障、无明确劳动报酬保障。为了生存,导游无奈变成“导购”,随意加点、改变行程,大大地降低了服务质量,严重破坏了职业形象,扭曲了导游应有的职能。


4、职业发展体系缺失


完善的职业发展体系,是留住人才,提升人才素质的重要保障之一。在我国目前庞大的导游队伍里,不乏专业能力高、职业素养好、文化底蕴深厚的高级导游,但在导游群体中占据半边天的仍然是那些年轻、职业能力一般、文化底蕴平平的初级导游。他们或没有接受过规范的培训学习,或仅仅以年轻为由步入导游行业,或随时准备转行。面对职业体系缺失的现状,他们当中很少有人打算以导游为终身职业,更不用说钻研业务、研究文化了。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人往来。在“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背景之下,文化旅游的发展将带来国内外游客往来的增多,文化交流的频繁。而文化旅游这种文化交流形式的特殊性,决定了导游群体在其中不可忽视能量。导游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形象代表,是旅游者与异文化间文化交流中关键的结点,可谓“外交金名片”。但就目前国内导游所存在的问题,导游队伍“升级换代”任重而道远。针对国内导游目前的现状,舆论的贬低,道德的批判其实并没有太大作用,要解决问题,则需要综合地去考虑,最终才能打造好这张“外交金名片”。


参考文献:
1、肖芸.论旅游与跨文化交流.硕士.四川:四川师范大学.2005.
2、刘倩.国内导游媒介负面形象的研究与影响分析.硕士.山东:中国海洋大学.2012.
3、刘爱服.严格导游准入制度与健全导游管理体制的探讨.旅游学刊.2011(5):62-67.
4、赵本谦,薛博.我国导游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研究.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
5、宋镇春,王运娇.关于准入制度与导游管理体制的思考.旅游学刊.2013(7):57-62.


责任编辑:赵瑞熙、冉超然

校对:吴亚丽


相关文章推荐:
言之有范

回复数字“1”,查看《2014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回顾》之政策盘点、电视、动漫、电影、演艺等产业盘点。

回复数字“2”,查看《2014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回顾》之出版、艺术品、数字音乐、游戏、移动APP等产业盘点。

回复数字“3”,查看《“十二五”收官年》(1-4)。

回复数字“4”,查看《“十三五”文化发展规划应做好顶层设计》。

回复数字“5”,查看《2015羊年特辑》之《九问春晚》。

回复数字“6”,查看视频《老范开讲》(1-3)。

回复数字“7”,查看专题《编制规划思考》。

回复数字“8”,查看《乡村调研系列(上)》。

回复数字“9”,查看《乡村调研系列(下)》。
如果喜欢这篇文章请动动手分享吧!
如果您有私家收藏,欢迎投稿共赏!
合作交流邮箱:
yanzhiyoufan@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