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携手,文创将呈现化学变化
新时期大陆文创产业发展最大特点是融合发展。“十三五”时期,大陆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将迎来2.0时代,文化产业“协同作战”、“融合发展”将成为中流砥柱。融合发展将成为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主要方向,通过与其他产业门类的融合,带动自身的发展,进而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转型升级。
创新融合新业态。第一,文化科技融合。据最新统计,我国网民数量已达6.68亿,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网络音乐、网络视频、网络游戏、网络文学这四大互联网应用的用户分别达到4.80亿、4.61亿、3.80亿和2.84亿,数字生活空间的用户基础已具备相当的规模。新的媒介革命形式下,新型的数字多媒体软件等内容产业,早已打破先前文化艺术固有的边界,数字电影、数字电视、数字报纸、数字刊物、数字艺术、数字游戏等一大批新型文化方式展示出强大生命力,数字文化产业将成为核心。第二,文化旅游融合。文化创意旅游正在成为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主要趋势,在未来的产业升级与转型中,文化的融合发展将越发占据主要的地位。第三,文化农业融合。农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是推进农业现代化、提升农村整体发展水平的必由之路,是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有力抓手。第四,文化体育融合。2014年10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出台,其中提出要把体育产业作为绿色产业、朝阳产业培育扶持,到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5万亿元。第五,文化金融融合。2014年3月17日,文化部、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见》,意见强调一是创新文化金融体制机制;二是创新符合文化产业发展需求特点的金融产品与服务。第六,创意设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2014年3月,国务院发布《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根据意见,到2020年,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的先导产业作用更加强化,与相关产业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的融合发展格局基本建立。
融合发展是实践国家战略理念的重要表现形式。大陆“十三五”规划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而融合发展正是实践这五大理念的重要表现形式。例如,在互联网发展方面,2015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到2018年,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融合发展进一步深化,基于互联网的新业态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动力。互联网对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了强大动力。在“互联网+”模式下,在引入外来产品的同时,将以灵活的内容和新颖的平台,同中国文化一起迈出国门。另外一个层面,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的决定,将文化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框架,文化安全问题上升到国家安全战略高度。
第一,国家对文化产业发展空前重视。“十三五”规划的目标中明确提出要让“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在“十二五”的基础之上,中央把这个目标延长了五年,这就意味着在接下来的五年当中我们过去所强调的倍增计划可以继续的往前推进。去年年底大陆文创的增加值达2.3万亿人民币,占大陆总体GDP的3.76%;不仅如此,大陆政府还希望在“十三五”规划下,于未来5年,让文创产业占GDP的比重提高至5%。
第二,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齐头并进。公共文化服务与文化产业要融合发展。“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要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发展,引导文化资源向城乡基层倾斜,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推动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骨干文化企业和创意文化产业,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扩大和引导文化消费。
第三,文化发展始终与文化惠民紧密相连。近年来,各地着力做实文化惠民,坚持在文化为民中见真情、文化惠民中求实效。送戏进万村、农民文化乐园、百姓大舞台等一项项务实惠民之举推动各地文化惠民再升级。
第四,坚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让我们的核心价值观与世界文明的发展同步进行。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我们要始终保持与世界文明发展同步。
第五,推动“一带一路”文化发展,使国际文化市场成为文化产业生命体的重要立足场所。随着《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的正式发布,横跨亚、非、欧三大洲,涵盖30多亿人口的“一带一路”伟大构想正在成为现实,并作为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布局,全面指导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发展。
经过了十年的合作期,两岸文创产业的发展在优势互补中取得了丰富的成就。在未来,两岸文创发展优势互补的发展趋势必将进一步持续。这就需要我们找准优势、找准短板,真正的实现优势互补。在两岸文创优势互补的发展过程中,以下几个理念是需要坚持的。
第一,要从中华文化中找到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灵感。两岸文化同根同源,善用中华文化的宝贵资源是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在未来发展过程中需要一以贯之的重要原则。第二,要让市场、资本、技术等重要的市场要素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找到坚实的支撑点。文化创意产业是资本密集型、智力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因此,进一步研究文创产业发展的有效市场要素支持机制,是两岸文创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第三,强强联合,以品牌战略构建大中华文化圈层。要共同打造文创产业链,在全球共创中华品牌,增强两岸文创产业在世界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亚洲、走向世界是两岸文创产业发展的共同需要、共同使命。第四,两岸文创人才培养要发挥特色,补齐短板,不断创新。文创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这就需要两岸在人才培养方面加强学习借鉴。台湾在文创人才培养方面特色鲜明,两岸文创人才交流的过程中要使台湾文创人才培养计划找到最有效率的落脚点,从而让大陆从其中找到更多可以学习借鉴的内容。目前,两岸文创人才交换生项目、学历教育等均在很大程度上完善和丰富了两岸文创人才的培养,如何进一步让两岸文创人才的培养与交流更有成效,更有新意,是两岸文化创意产业交流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重要问题。
“忧心忡忡”一词可以概括目前台湾对于这一问题的主要心态。许多教育界、学界、业界等人士认为两岸交流的不确定性因素有很多。作为一个大陆的学者,我个人认为“5.20”是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两岸的交流究竟是向左走还是向右走,责任不在大陆。坚持“九二共识”、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大陆对台湾的要求。马英九政府八年来在两岸交流与合作方面的大力运行,使得两岸交流空间不断拓展、交流程度不断深化,这一系列成果都证明两岸的交流互通是必要的,是互利互惠的。
面对大量的市场空间被日韩、欧美等挤压的现状,这对中华文化的传播与世界影响力的形成极为不利。所谓“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在这种情况下,两岸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均需要找到自己的载体,需要有着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以及学界、业界各位有识之士的共同支撑。作为一个文化产业研究的学者,我们不能也不忍心看到很多在大陆创业的台湾文创人士无路可归,更不能让很多有意愿、有想法到大陆发展的文创人士举步不前、步履维艰,更不能让我们培育了八年的高效、高价值的文化交流“管道”被压缩、被堵塞。
明年是两岸交流30周年,从“破冰之旅”到今天两岸文化交流的顺利推进,作为学界,我们非常期盼政党轮换之后的台湾新政权能够在文化交流,尤其是文创产业发展方面实行更高瞻远瞩、更符合时代潮流、更符合台湾民意诉求的两岸交流原则与政策。大陆的领导人过去、现在一直奉行不放弃两岸交流、文化相互沟通的机制与原则,我们真切的期盼两岸交流能够继续沿着两岸过去既定的目标稳步前行。两岸若是能携手合作,成效不仅是一加一大于二,更可能产生几何倍速的化学变化。
作者:范周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国家发改委“十三五规划纲要”专家委员会委员
责任编辑:赵瑞熙、吴亚丽
校对:张家榕
谢谢关注,欢迎常回家看看
微信后台回复数字“1”
或点击下方“原文链接”
查看言之有范精选文章汇编
交流合作邮箱:yanzhiyouf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