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城市文化空间,古镇文化开发新策略
古村落,是指保留了较大的历史沿革,建筑环境、建筑风貌、村落选址未有较大变动,具有独特民俗民风,虽经历久远年代,但至今仍为人们服务的村落。古村落是传统村落的习惯称谓,是中国农耕文明的历史结晶,也是乡土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现有中国的古村落旅游开发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1.旅游景区
依托古村落中遗存的历史古建筑和名人故居,开发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等人文景点,或者依托古村落周边的山水资源和自然景观,开发自然景观型旅游景点,再配套必要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成为收费式的古村旅游景区,是中国古村落旅游开发的主要形式。
如依托中山市南朗镇翠亨村开发的孙中山故居景区是4A级旅游景区,依托歙县郑村镇棠樾村开发的棠樾牌坊村景区是4A级旅游景区,依托咸阳市礼泉县烟霞镇袁家村开发的关中印象旅游区是4A级旅游景区,依托武义县武阳镇郭洞村开发的郭洞景区是3A级旅游景区。
2.农家乐
一批位于大城市郊区、交通可达性良好、生态环境优良的古村落,以农家乐为主要旅游开发形式,吸引大城市居民到乡村休闲,在周末和节假日表现尤为突出。这些古村旅游景区不同于以观光和门票收入为主的类型,农家乐型古村落通常不收门票,主要通过为市民和游客提供餐饮和住宿来获得收益。这一点与英国乡村的B&B旅舍非常相似,主要为到乡村休闲度假的客人提供住宿和早餐。
袁家村位于咸阳市礼泉县烟霞镇的袁家村,距离西安市区约70公里,二十世纪70年代以前的袁家村,是当地出了名的贫困村。2007年,村集体投入资金大力发展旅游业,建立了一座占地110亩,集娱乐、观光、休闲、餐饮于一体的关中印象体验地以及村史博物馆、唐保宁寺和40户农家乐。发展至今,袁家村形成了以关中民俗旅游为主的休闲旅游好去处,游客在其中不仅可以体验原汁原味的关中民俗,还能品尝到货真价实的地方美食。2014年国庆和春节“黄金周”期间,袁家村单日的游客接待量突破10万人次,成为陕西乡村旅游名副其实的龙头。
3.度假村
随着富裕阶层和中产阶级的兴起,游客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对旅游品质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近年来,古村落旅游开发涌现出一种新形式——度假村。不同于古村落旅游景区和乡村农家乐以接待大众客群为主,度假村主要接待那些对传统文化有偏好、对服务品质要求高、价格承受能力强的“小众游客”。度假村的开发主体,通常不是古村落的原住民,而是外来的文化型企业或高知分子的“新村民”。
牛记庵位于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昆仑镇西南13公里的大山深谷中。其村庄最主要的特点是,所有房屋均以石头为主要建筑材料,是名副其实的石头村,深入其中还可以见到建于悬崖峭壁上的房屋。从山下望上去,房子就象挂在天上,青石板路围着山腰转了几转,好像丝带在山间飘舞,所以村子得“天上的村落”之美名。曾经当地居民为居住方便,集体搬到了山下平坦的村落,这儿变成了一座空村。近几年当地进行了古村落的旅游开发,在保留该村落原生态的基础上,打造古村落养生度假村。修旧如旧,现在的牛记庵村已有28套院落、39个房间可以入住,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往。
但是,在热热闹闹的古村落旅游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古村落的数量和分布越来越少,资源的稀缺性日益凸显,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古村落旅游最终将涸泽而渔。下面几个问题尤其令人忧虑:
一是自然性破坏。古村落建筑的土木结构,抗风雨侵袭及抗灾能力差,众多已无人居住的名宅、祠堂面临着倒塌的威胁,原有的里巷、民宅、地貌、水系、植被缺乏必要的保护,其历史特征和传统文化风貌也将很快消失殆尽。
二是开发性破坏。个别村镇为了追求短期经济回报,用“经济”的眼光指挥一切。为了接纳更多的游人,迎合一部分人的低级趣味,把古村落变成度假村,不适宜地在古村落内外修建宽阔的柏油马路乃至水泥路面、宏大的停车场、富丽堂皇的宾馆饭店及现代化娱乐设施,昔日宁静美丽古朴的小村如今变成了喧闹而杂乱的建筑工地。
1.挖掘特色民俗文化,向生态艺术理念延伸
文化是一个景区景点的灵魂和魅力所在,是资源品味的表现,是资源个性的生动体现,也是文化古村落最大的优势。很多有历史文化的古村落都要根据自身的文化特点,深入挖掘其建筑艺术、布局机理等文化底蕴,向生态艺术理念层面延伸。古村落的文化开发还需要整理传统的民间文化活动项目,增加体现民俗风情方面的文化节目,把古村落、古民居旅游文章做得更具活力。例如浙江金华兰溪的诸葛八卦村,在现有的“孔明文化”的基础上,还可以发掘“医药文化”。在旅游纪念品方面,除了传统的鹅毛扇、孔明锁以外,可以大力做好药材方面的文章。还可以搞药材市场等等,把建筑文化、饮食文化、节庆文化、家族祭祀活动、医药文化等结合起来。挖掘地方特色文化,丰富和创新古村落的旅游资源,提高旅游价值与吸引力。
旅游产品的开发要体现古村落个性,立足于尊重历史,挖掘古村落文化的深厚底蕴。既保持个性,又不断完善个性,又要适可的张扬个性。古村落的形成经历了上百年的历史,村民世世代代在这村落空间与环境中生息繁衍,形成了村落的文脉,要让“硬件系统”主动纳人古村落的“软件系统”—历史、文化、传统、文脉、风土人情之中,真正显示每个村落自己独有的文化个性和风貌。
2.文化资源联动,利用互联网思维拓宽营销渠道
开封宋都古城的文化开发改造十分新颖和超前,近年来宋都古城敢于利用互联网,将园区活动信息图文并茂的展示出来,吸引了多家知名媒体的转载和推广。借力微信、微博和国内知名媒体联合策划“砸金蛋”、“小灯神”、“幸运拆礼盒”“微博转发”等网友追捧的互动活动。结合微信传阅特点,每日精心发布微信内容,“上元夜、光影秀、水中畅游”一个个诱人的关键词,巧妙地将开封的文化和旅游融于一体,点燃游客旅游的渴望,吸引大量国内外游客慕名而来,感受开封历史文化魅力,传播对开封文化的深度体验。
想要做好古村的文化开发与再造,就不能完全孤军作战,要与周边的相关文化资源形成联动,做好联合促销与市场拓展工作,降低促销成本,扩大影响,丰富旅游内容,使游客觉得游有所值,提高市场占有率。
古村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村落,它们是历史的传承,文化的载体。古村落是一种特色的旅游资源,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游客前去观赏。但是,由于存在历史年代久远,古村落的现状不容乐观,受到自然和人为的破坏,这一历史文化的存在正在消亡。这一状况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政府、社会各界人士都已经在作出努力,目前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还有很多人没有认识到古村落的存在文化价值,没有认识到古村落保护的重要意义,在古村落的保护过程中经费是一个大难题,古村落的保护没有形成一个体系。所以,在古村落的保护方面,还有许多事情要做,保护古村落的任务仍然任重道远。
3.开发保护并进,实现古村落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保持古村落的景观价值和文化价值,在古村落内不应建设过多新的旅游设施。古村落是一个历史遗产,破坏了原汁原味,就大大损毁了它的特色和文化价值,如果没有科学的规划和管理,盲目地开发只能加速生命力的消亡。
要提高古村落居民的生活质量,现在许多地区的旅游开发策略,往往把居住在古村落的居民看作是过去时代的图画,一种纯洁、原始、静止不变的文化。其实,当地人是当地文化的传承者,离开了其中居民的活动,古村落的特色和生命力也就无所依附了。所以,要把改善古村居民的生活条件放在第一步,尊重当地居民的意愿,调动村民、居民参与保护性开发的积极性,修复古村古建筑。我们现在经常会看到,每逢“小长假”各地的古村镇的小巷就挤满了游人,小巷的幽静荡然无存。而且,游人太多对文物的破坏也很明显,因而应适当控制游人数量和景点的游人密度,古村镇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任国才《中国古村落旅游开发路在何方》
责任编辑:孙一琪
校对:徐春晓
谢谢关注,欢迎常回家看看
微信后台回复数字“1”
或点击下方“原文链接”
查看言之有范精选文章汇编
交流合作邮箱:yanzhiyouf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