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振兴传统戏曲,复兴之路在何方?

言之有范 言之有范 2021-07-18


在人类艺术史上,中国戏曲与古希腊悲剧、印度梵剧并列世界三大戏剧体系,在我国传统的文化构成当中,戏曲以其传统性、古典性、民族性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然而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娱乐形式也日益丰富,对于传统戏曲的传承发展形成了巨大的挑战。在国家支持戏曲振兴的重要阶段,应当充分认识到当前中国戏曲发展的现状和瓶颈,通过合理的产业化策略,并注重活态保护,最终实现戏曲文化的传承与振兴。


传统戏曲振兴迎来最好的历史机遇期


2015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部署进一步加强政策支持,振兴我国戏曲艺术。《政策》明确了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主要措施:一是加强戏曲保护与传承;二是支持戏曲剧本创作;三是支持戏曲演出;四是改善戏曲生产条件;五是支持戏曲艺术表演团体发展;六是完善戏曲人才培养和保障机制;七是加大戏曲普及和宣传。

 



随后的7月29日,中宣部、文化部在京召开“全国戏曲工作座谈会”,戏曲振兴迎来了最好历史机遇期。2015年,国家艺术基金资助戏曲类项目162项,资助资金2.46亿元,占总量32.8%;中央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81家县级国有戏曲院团和47家民营戏曲表演团体进行了奖励,资助资金共计5460万元。

 



各地也纷纷出台配套政策:北京以强化政府购买服务为抓手,搭建剧目演出推广平台,形成了各种地方戏曲演出和融合的大平台;上海推进国有院团分类改革,从2015年起实施“一团一策”考核,采用“自己讲、同行评、专家点”的圆桌机制,加强创作、演出、管理等硬指标考核;浙江以“传统戏剧之乡”命名为抓手,构建省市县五级工作体系,形成上下联动抓戏曲发展的良好态势;安徽组织开展“送戏进万村”活动,去年全年送戏近2.2万场,实现全省15539个行政村全覆盖,受益的农民近1000万人次。

 

我国传统戏曲传承的现状


1.传承人才青黄不接


我国当前大部分戏曲艺术演员都是老一辈艺术家,虽然对于戏曲艺术有着深厚的感情,但是由于年龄较大,难以再活跃在戏台之上。而大多数的青年人对于戏曲艺术缺乏足够的兴趣,就造成了在戏曲艺术人才方面的缺失和断层,很多经典、优秀的民间戏曲艺术和作品都面临着失传的局面。另一方面,戏曲艺术的学习需要经过长年累月的积累才能练就,但是青年人往往难以适应和接受学习戏曲的枯燥过程。这些导致当前戏曲艺术方面的人才正面临着严峻的断层问题。




2.受众市场的萎缩


在当代社会,随着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艺术认同与价值观念朝着西化发展。好莱坞大片、流行音乐等文化的侵袭也使得传统艺术失去立足之地。一方面,由于教育的原因,青年人难以理解传统戏曲文化的价值内涵、表现形式等;另一方面,即使有一些坚持营业的传统戏院,也因青年观众的缺失导致入不敷出。以至于人们认为戏曲太过落后,难以贴合现代化的价值观念。




3.国际化程度不足


戏曲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精髓,传统文化艺术应当步人国家舞台,通过戏曲“走出去”让更多人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但是目前为止,只有京剧等少数剧种走入了国际舞台,其它大多数戏曲艺术都难以实现国际化。国际化程度不足有一重要原因便是资金的缺乏,然而国家振兴传统戏曲的一系列政策是否能落地,促进传统戏曲“走出去”,还需拭目以待。

 

产业化尝试——戏曲文化中心的建设


北京市丰台区开建我国首个戏曲文化中心,致力于打造集“戏曲演艺、戏曲培训、戏曲展示、戏曲体验、戏曲交流”五位功能于一体的中华戏曲文化中心区、中国文化发展示范区。重点项目包括中国戏曲博物馆、中国戏曲剧场群、中国戏曲文化创作研发中心、中华戏曲旅游创意街区、中国戏曲工坊、中国戏曲文化节等。

 



中国戏曲文化之根在于金文化,金院本揭开了中国戏曲历史的首页。丰台是金中都所在地,从历史上来看具有戏曲文化发展的深厚底蕴,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戏曲文化的发祥地;丰台区集中了中国戏曲学院、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两大专业院校;中国评剧院、北京京剧院、北京市曲剧团等专业院团,被誉为“梨园之乡”。此外,丰台区有马家堡街道的“和韵京剧团、东高地街道的“长虹京剧团”、卢沟桥乡的“卢沟桥艺术团戏曲队”等基层戏曲文艺团队。

 

丰台区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综合运用新技术、新手段,通过创新剧目、创新版本、创新演艺、创新机制、创新市场运作等方式推陈出新,力争培育符合现代群体和市场需求的“新戏曲”,培育、做大、做活戏曲市场。同时,还将加强戏曲文化与区域其他文化资源的融合联动,健全“吃住行游购娱”的产业链配套,拓展多元戏曲文化旅游业态。

 

传统戏曲的振兴之路怎么走


1.赋予当代审美内涵


近年来,中国申遗成功的第一个项目——昆曲,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做出了大胆创新,作家白先勇打造的青春版《牡丹亭》,将传统爱情故事赋予青春的魅力和活力,以吸引更多80、90后消费者,从主题、场景、服装、道具、扮相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满足当代受众接受与审美的需求。


2.促进业态融合


戏曲除了演出外,还可以与更多产业业态高度融合发展,全面实现戏曲与现代生活的高效对接。如通过戏曲文化中心这一平台,全方位实现戏曲文化与吃、住、行、游、购、娱等产业的无缝对接。通过戏曲主题酒店、戏曲艺术酒吧、戏曲特色餐饮,戏曲特色购物、戏曲狂欢节等配套设施的完善,形成多业融合的发展格局。




3.加强宣传推广


戏曲也可以借鉴影视作品的宣传推广方式,合理利用名人效应和文化热点事件进行戏曲的推广宣传,实现区域甚至世界对我国传统戏曲文化的接纳与认同,原本平常的戏曲创作和演出活动被加以放大和强化,戏曲产品从开发到投放市场的每一个步骤、过程、细节都成为吸引眼球的时尚,可以燃起大众的消费激情,延长戏曲文化产品的生命周期。

 



4.利用多种媒介手段


随着21世纪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传播方式迅猛发展,戏曲艺术的传播环境也发生巨大改变,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等终端的新媒体传播方式应运而生。戏曲艺术要在当代赢得广阔的市场和生存空间,就必须积极适应新媒体的这种传播特性,使受众群体最大化。通过门户网站、微博微信、手机APP等渠道,充分发挥新媒体在戏曲生产和营销中的作用,是戏曲艺术在大数据时代积蓄力量获得新的传承与发展的关键所在。

 

责任编辑:王怡

校对: 马英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