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里约奥运,展示中国文化自信的国际舞台

言之有范 言之有范 2021-07-18


刚刚落幕的里约奥运会带给了观众无数的精彩和感动,体育健儿们拼搏进取的身姿也让无数国人为之振奋。在精彩激烈的体育赛事之中,我们不仅看到了中国健儿奋力拼搏的身影,更感受到了中国文化自信的巨大提升。里约奥运,也成为了一个展示中国文化自信的国际舞台。


盘点:里约奥运会中的中国文化元素


巴西热情、奔放的民族文化成为了里约奥运会的文化“主色调”。而传统与新潮交汇的中国文化元素,则让“主色调”中渗透进了一抹靓丽的“中国红”。本次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在展现拼搏进取精神的同时,进一步展示了运动员积极、自信的个人特质。在逐渐抛弃“唯金牌论”的今天,国人更为关注的是运动员拼搏的过程、坚强的意志品质和精彩的竞技场面,是否拿到金牌则不再那么重要,这本身就是中国文化自信提升的表现。

 


 

傅园慧的走红,对于整个里约奥运会来说是一个惊喜,它不仅仅展现了国人看淡金牌、更为重视运动员个性的心态,同样也彰显了“洪荒之力”背后的网红文化。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以网红文化为代表的亚文化逐渐与传统文化融合,进一步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涵。自信、随性、真诚的傅园慧展示了网红文化发展的新方向,它不应该是炫富、虚伪、低俗的代名词,而是要去真正地展现大众对于美好人性的向往。同时,人们对于傅园慧的喜爱也展示了国人更为自信的心态——得不得金牌是次要的,而重要的在于超越自己,这也正是体育精神的魅力所在。

 



传统的中国文化也在里约奥运绽放。中国自行车运动员宫金杰、钟天使头戴印有穆桂英、花木兰脸谱的头盔,将京剧脸谱带到了里约,向世界展现了中国的国粹。巾帼英雄的形象代表的是两位创造历史的运动员冷静沉稳、骁勇善战的运动风格。在这一刻,文化被用来展现体育形象,而体育反过来成为了文化传播的载体。中国女排在小组赛出师不利的情况下,面对强敌巴西队时顽强逆转,又接连战胜了小组赛输给的荷兰队和塞尔维亚队,时隔十二年再次获得奥运冠军,同样也展现了“女排精神”的重要作用。在新时代下,女排精神不仅仅是不畏强敌、顽强拼搏、永不言弃的老女排遗产,更是一种体育职业精神,这也是主教练郎平所不断强调的。而女排姑娘们不断拼搏、永不放弃的竞技场面,不仅仅让国人为之振奋,更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了一个更为自信的中国形象。

 



探索:中国文化自信因何得以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95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将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驾齐驱,进一步阐述了文化自信的内涵,并强调要坚持文化自信。这体现了中国文化自信在近年来的巨大提升,也深刻展现了它所具有的驱动和导向作用。

 

文化自信的提升源于综合国力提升带来的巨大支撑。上层建筑的发展一定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我国文化繁荣、文化自信的新形势也离不开综合国力的支撑。在改革开放的三十余年中,我国在经济、军事、政治、科教等领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GDP一举跃居全球第二,国家面貌也焕然一新。正是有日渐强大的中国作为后盾,才让中国人有了文化自信的底气,才让我们无需再用“金牌”去定义中国体育的强大。

 

文化自信的提升离不开文化产业与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文化产业和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为文化自信提供了保障。正是它们的飞跃式的发展,满足了普罗大众的文化需求,为文化自信的发展带来了物质基础。而同时,文化自信的彰显也势必反过来促进文化产业和公共文化服务的繁荣。而在“文化+”成为全产业发展新趋势的情况下,这种自信也势必会为越来越多的领域提供动力,体育产业就是一例。

 


 

文化自信的提升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得以彰显。提升文化自信,同样要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得到发展。无论是“一带一路”、亚洲命运共同体、还是本次的里约奥运会,中国文化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了中国的软实力,同时也在不同文化的交流碰撞中迸发了新的火花。文化自信所展现的不仅仅是深刻、精彩的中国文化,更是中国人民最新的精神风貌,里约奥运会让世界更进一步地认识了中国人。


反思:文化与体育,如何实现融合?


在为奥运健儿喝彩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正视本届奥运会中国代表团的金牌数和奖牌数都有所下滑的现状。此次奥运会中国共获得了26枚金牌,18枚银牌,26枚铜牌,在整个奖牌榜上位列第三的位置。虽说“唯金牌论”不可取,但是“金牌无用论”也同样有所偏颇。如何吸引民众深层次地参与运动,从而为中国的竞技体育吸纳更多的人才呢?文化与体育融合是值得提倡的手段。只有将文化自信渗透到体育领域的方方面面,才能打破大众对于竞技体育的种种迷思,从而实现文化和体育的共同繁荣。

 

首先,要培育并宣扬以中国文化为根基的中国特色的体育文化。我们所熟知的“女排精神”所蕴含的拼搏进取、永不放弃就是中国特色体育文化的代表,然而这种文化精神不能仅仅停留在女排这一个体育领域,而是要渗透到中国传统优势项目之外的其他领域之中。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中国体育摆脱靠跳水、乒乓球、举重等几大“梦之队”撑门面的局面,实现多点开花、全面繁荣;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去营造全体育领域内的文化氛围,让运动员和观众们都能从更高的层面上去享受比赛。

 


 

其次,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体育文化产业。文化自信的提升和彰显,离不开产业基础的支撑,体育产业想要更进一步的发展,也脱离不了“文化+”的浪潮。《中国冠军范》《极速前进中国版》等体育综艺节目的盛行,就展示了体育内容的娱乐包装路径,这就让更多的观众以一种更为轻松的方式了解体育,从而爱上体育。

 

最后,体育发展要恪守文化道德底线,要让体育成为文化自信宣泄的出口。文化自信不仅仅是文化产业与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动力,同样也能够成为体育产业发展的动力。文化自信所反映的是中国人民在新时代下的精神状态,它是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与新时代下日渐强大的综合国力的共同体现。文化自信展现了中国人的新风貌,也带来了中国人的新诉求,体育产业的未来发展绝对不能越过这条文化道德的底线。兴奋剂、队内风波等不和谐问题对中国体育带来的伤害比成绩下滑更为深远,需要更为大家所重视。

 


 

里约奥运已经过去了,奥委会主席巴赫评价它“是一届人民大众的运动会,一届最开心的运动会,漂亮的运动会,以及激情的运动会”。中国代表团在奥运会上的新变化也展示了一个更具文化自信的中国形象。四年后的东京奥运,期待中国体育在取得更好成绩的同时,能够实现文化内涵的进一步飞跃。

 

责任编辑:刘皓然

校对:王若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