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鱼”让拔火罐火了,中国文化海外传播如何进行?
中国文化海外传播,怀疑从未停止过
1.孔子学院
两千多年前周游列国却遭冷遇的孔子,在两千年后的今天也遇到了同样的处境。2014年9月,芝加哥大学宣布终止与孔子学院的合作;同年10月,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宣布于年底终止与孔子学院长达五年的合作,理由是“对孔子学院的行为很不满意,如孔子学院无法教授技能和拒绝接受一些中国历史负面内容的篇章”。2015年6月30日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孔子学院关闭。截至2014年12月7日,全球126个国家(地区)建立了475所孔子学院和851个孔子课堂。距离第一所孔子学院建立已经过去了十二年,这十二年的时间让我们看到了我国文化在外传播所取得的成绩。但数量的急速扩张也将诸多问题带到我了我们面前。在以“妨碍学术自由”“文化冲突”“文化侵略”等怀疑之下,出现了不少与孔子学院终止合作的事件。这让我们认真思考,孔子学院的未来之路该如何走?
2.中医文化
自汉唐开始,中医海外传播的历史,曾毫无争议地彰显了中华文明强大的对外辐射能力。但明清以来,这种传播则体现出另一种逻辑。进入近代,中医的”被动”遭遇西医的强势,直接结果就是中医在海外的弱势。由于中医的特点以及习惯于西医治疗方法的西方人,不能理解中医的治疗方式。中药以及各类中医诊治方式在西方人看来非常奇怪甚至不可理解,同时中医常常见效慢,不同于西药快速的治疗效果。种种原因造成了中医在海外传播的被动情况。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医的针灸等手段以及中药的安全性受到严重怀疑。
中国文化海外传播,三大障碍
1.语言鸿沟
《三体》和《北京折叠》接连在国际上获得大奖,这为虽硕果累累但国际奖项竞争力较弱的中国文学界打了一剂强心针。我们自始至终对国内文学保有坚定的自信和拥护,也以坦诚平和的心态看待国际奖项,毕竟这不足以评判一部文学作品的好坏。但我们总有希望自家珍宝走出国外的热切心情,而且真正优秀的文学作品是可以获得国际认可的。很多人认为这中间仅仅是隔了两种语言的距离,但不同语言的转换困难恰恰成了文学作品走出去的一个巨大障碍。文学作品美在多处,语言是其一。如何将本土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自如转换成其他多种语言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2.文化差异
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性给文化交流提供了可能性,也为文化交流设置了巨大障碍。当传者与受者之间理解性“噪音”较少,受者成功理解了来自另一方的文化内涵,此时的差异性带来的是不同文化之间的神秘感和差异美。而受者由于多种因素常常难以理解外来文化,这时差异性带来的就是文化交流的重重困难。我国文化作品大多走红于亚洲文化圈,这得益于亚洲文化的相似性。而在欧美文化圈内中国文化走的每一步都异常艰辛。如何用自身文化的魅力突破不同国家之间的理解差异一直是文化成功走出去的一大问题。
3.缺乏交流
以孔子学院在海外遭遇的危机为例,学院的快速设立一方面让我们对成绩倍感欣慰,一方面却引起了海外国家对“文化入侵”的担忧。各个国家都有设立自己的文化传播机构,但是孔子学院采取的方式是与大学合作,而大学的数量之多使成立的孔子学院数量也极为可观,如此的急速发展自然会给当事国造成“文化侵略”的误会。除此之外,过度的追求数量容易在质量上产生懈怠。从质的方面来看,文化传播最重要的一点是文化交流机构能够融入一国的当地社会,用对方的语言传播我们的文化。文化传播不应该是一个直流的过程,而是双向的交流。一味直流而缺乏交流会让文化传播流于表面,建了多少机构、举办了多少活动并不意味着文化的成功传播。
中国文化海外传播,三条建议
1.重视不同语言之间的转换
谈到中国的文学作品如何才能拿到诺贝尔奖,陈丹青曾转述木心的话:地道中国人、译本比原著好、外国人更急切,而莫言的获奖也应了这句话。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御用英译者葛浩文是一个“用汉语读,用英语重新写”的翻译家。同时,莫言瑞典版的作品也是由一位熟知莫言语言特点并能够熟练运用瑞典语言的翻译家所翻译。可见,语言转换在文学作品走出国门的重要性。除了文学作品,语言对于影视作品的传播也是异常重要。《舌尖上的中国》不仅勾起了国人对家乡美食的怀念,也打开了国外了解中国美食的一扇窗口,这部纪录片收到了来自国内外的普遍好评,其中,语言的流畅转换功不可没。语言是文化走出去的翅膀,是了解一切文化最基础的工具。因此,在文化海外传播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不同语言之间的转换。
2.重视与当地的文化交流
目前,很多国家的文化在我国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们已经习惯于在院线看到美国大片,在网上观看日漫和韩剧,在这些影视作品中我们越来越多的看到中国元素的加入。如今,国人对国外文化的接受能力已经相当高了,国外在拓展中国市场时也非常注重中国元素的开发。这样的文化交流方式是以主动的姿态积极融入我国文化市场。我国在国外设立了多种文化交流机构,比较有名的文化机构包括中国海外文化中心和孔子学院,还有“欢乐春节”等文化品牌。近几年的“欢乐春节”越来越注重与当地居民生活的融合,第一次走入NBA赛场、第一次与英国主流文化机构合作。因此,本土化的推广方式将帮助文化的海外传播收到更好的效果。
3.重视国际名人的宣传力量
里约奥运会上,带着“罐印”的游泳名将菲尔普斯,让我国古老而传统的拔罐疗法迅速“蹿红”世界。除了菲尔普斯,还能从一众运动名将身上看到这些“罐印”。据外国媒体报道,奥运会美国体操队已非常热衷于用拔火罐来进行治疗。不仅拔火罐,推拿和针灸也成为很多国外运动员减轻伤痛的有效方法。不得不说,拔火罐和中医疗法在里约奥运会上引起的巨大关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以菲尔普斯为代表的受关注程度很高的运动员的“代言”。在能够吸引全世界目光的盛大聚会中,由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名人亲身“代言”,这样的推广效果自然非常理想。“酒香也怕巷子深”,文化的传播离不开好的推广手段。在海外当地的文化传播过程中,重视启用认知度高的名人作为代言人,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责任编辑:徐春晓
校对:王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