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卜希霆 | 守住创意之初心,营造美丽新世界

卜希霆 言之有范 2021-07-19


“在未来之世界,我希望人人都能够有创意的思想,徜徉于创意的河流,闪烁着创意的光芒。”在国庆的“十一”长假里,卜希霆老师生动形象的为文化产业学术训练营分享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创意讲座,分别从创意的初心、创意的路径、文化创意营造和“世界咖啡”创意法等四个方面分享了“创意营造”的无穷魅力。




在国庆的十一长假里,大家没有去山山水水旅游,没有去高速路感受拥堵,没有宅在宿舍玩游戏,却选择从祖国各地来到北京,来到传媒大学,是因为每个同学心底里都涌动着改变自己的梦想。实现这个梦想靠什么呢?除了勇敢地迈出人生第一步,走入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学术训练营外,我想,理解和领悟创意的力量,依靠创意才能使我们离梦想更进一步。


“创意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通过创新思维意识,从而进一步挖掘和激活资源组合方式、提升资源价值的方法。创意需要通过持续性的创意营造来实现。创意营造就是以提升全社会创意审美为目标,以倡导全民创意实践为理念,以营造创意生活氛围为宗旨,通过培育创意精神,挖掘创意要素,整合创意资源,生产创意产品,传播创意观念,营造创意生态,激活创意消费,构建富于创意化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城镇文化与产业的优化过程与方法。今天与大家分享“创意营造”理论及其相关实践,希望对大家未来从事文化产业有所帮助。


创意的初心


创意即爱国


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但这个时期却诞生了卓别林、费雯丽等一批世界著名的影星;上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时期,正是美国新好莱坞的崛起之时;90年代末金融危机席卷亚洲,推动了日韩的文化产业发展,韩国提出文化产业振兴政策,日本推行“酷日本”计划。2008年以来,全球经济明显减弱、增长趋缓,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而这一时期正好也是中国文化产业加速发展的阶段,以想象力与创意为主导的文化消费蓄势待发。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越是在第一、第二产业不景气的社会,往往文化消费就越繁荣。




从国家层面来讲,当下时代不再是以资源的多寡来作为衡量国力强弱的表征,而是依靠国家核心竞争力。中国是一个资源消耗大国,今天我们正在通过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来减少对日益枯竭的资源的消耗;通过提升产品创意附加值,依托文化产业带动中国经济的跨越式可持续发展。


从个人层面来讲,国家意识、公民观念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驱动力。今天是国庆的第二天,我们来谈谈爱国。什么是爱国?我们走在路上,手中的垃圾不随便丢在路上,把它放到垃圾桶里就是爱国;我们爱护身边的环境,爱护身边的花草,过马路走人行横道,这都是爱国;爱国不是喊口号,从小事情上尽到我们的责任,做到自己该做的,就是最简单的爱国。今天每个来参加训练营的同学,同样承担着这样一种责任,我们要从对文化的学习和认知,从生活学习中的一点一滴,每一个细节,微小的领域去习得有创意、有情趣、有内容的方法与理念,进而推动中国的文化建设发展,改变中国在全球的文化竞争力,这就是爱国。创意更在乎着眼于生活点滴,于细微处引人向美。


少即是多




少即是多(“Less is more”)是由建筑大师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提出的建筑思想,我引用到这里就是告诉大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方向:少一点物质占有,多一点精神体验,共同追求人类的精神家园。文化创意的核心的创造往往是给予人类更多的精神价值,减少对物质的无限占有,我们未来要构建的是能通过我们的文化创意产业或者文化服务去寻满足人类精神得以慰藉的幸福指数,追求一种依靠创意与科技,减少能源消耗,最大限度地提升创意附加价值的生产生活方式。


不得已·不纠结·不跟随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不得已的选择,是一种面对资源日益消耗殆尽下的“无奈”之举,我们现在做的每一件创意的事儿,就是在追求一种能源消耗的减少,产品创意价值的提升。今天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想屹立于世界之林,一定胜在它的创新活力,尤其是其国民的创造力。国家创意环境要调动起大众的积极参与,创造宽松的文化氛围和强大的包容性,实现人的创意价值,使人人享有创意带来的福利。创意营造可以促进消费者不断更新文化消费体验,使创造者充分的激发了创造活力,使国家领导者留住了更多的创意人才,激活了人的创意价值,重构了国家的发展路径,构建了完整的文化产业链,实现了整体社会创新,形成了多层次多样化的社会网络,充分发挥了集群效应。通过创意平台的搭建和营造,使人的创意得到了进一步实现,促进了新信息、新思想的交融。




不纠结,在文化资源整合方面,要用创意思维去“断、舍、离”,在文化供给侧中实现供需平衡。不跟随,一座城市能够被人们所关注及吸引,必然有它最为独特的一面。近些年随着城镇化的高速推进,造成了大多数中国城市“千城一面”“万镇一貌”,机械复制带给文创最大的伤害就是不断跟风,要想改变当下落后局面,就要通过构建良好的创意观念,结合自然山水的修复,治理体系的构建,创意氛围的营造,版权意识的树立,及时改变水泥丛林的城市发展噩梦。


创意的路径:三感·三力·五商


三感是指:设计感、娱乐感、意义感。设计感是指创意产品不仅带给我们使用价值,同时是具有设计美感的;娱乐感是指文化创意产品要带给消费者一种愉悦的快乐感、娱乐感,这尤其是当下信息负载的时代文化创意产品应当体现的价值;意义感是指文创产品应当承载并被赋予一定的意义,这种意义使我们得的创造内容能够获得大家的理解认识,更容易影响和持久感动消费者。


三力是指故事力、交响力、共情力。我们今天是个大数据的时代,冷冰冰的数据不如讲一个更有意思的故事,更能让大家心领神会。跨界协同,融合创新,文创更像一台交响乐,大家协作起来可以做很多有意思的内容,把每一种“乐器”最好的音色释放出来。而所有的文化创意项目要带着温度和感情去做,展示的东西才能引起别人的共鸣,这就是共情力。




五商是指智商、情商、财商、艺商、科商。智商是指人们用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情商比智商更重要,情商是一种管理力,一方面是科学驾驭自己,另一方面是有效管理团队。第三是财商,做文创不能不“算账”,首先要对自己有非常科学的规划,另一方面是指这事儿到底值不值得投入时间、金钱和资源。第四个是科商,就是要有科学的发展观,科学的思维,科学的判断。要知道科技的前沿,有科学的思维,用科学规律去办事。艺商,做文创的人要艺术思维特别发达,艺术的鉴赏力、艺术的感受力和艺术的表达力,要与艺术共舞。


文化创意营造


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高知识性、高附加值、强融合性、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需求潜力大、市场前景广等特点。它与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深深渗透进我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创意营造分为内生策略和外生策略,内生策略分为文化价值的塑造策略、文化审美的提升策略、经济产业的转型策略、文化资源的再生策略、文化人才的培养策略。外生策略分为文化消费的驱动策略、文化科技的融合策略、文化空间的共享策略、生活环境的改善策略。


如何进行创意营造?培育创意精神,挖掘生活中能够进行创意的要素,并整合这些资源,学会扬弃。其次要营造创意的生态,传播创意观念。第三,生产创意产品,激活创意消费,构建一个创意的社会,人人都能够有创意的思想,徜徉于创意的河流,闪烁着创意的光芒。


传统活化




文化遗产可以涵养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内在历史记忆和文化肌理,从而建立起一种无可替代的文化自信。怎样才能更好地保护文化遗产呢?“活化”保护才是上策。纵观一些国家加强文化遗产“活化”保护的实践,不难发现,保持历史的活态,城市文化就有无尽的生命力,而“活化”保护的渠道拓展得越宽阔,文化遗产保护就越有效,人们的情感寄托、认同归属和心灵感受度也就越强。传统活化要遵循适当、适度、可持续的原则。传统活化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创意性保护,旨在通过创意元素的融入,让历史文化融入当下市民生活,让人们从中感悟历史、保护历史;二是承袭性保护,是从历史文物所处的现状出发,将其实用功能尽可能完整地承袭下来,让它成为城市生活中不可分离的部分;三是修复性保护,是最常用的保护方法,即人们常说的“修旧如旧”的方法;四是残缺性保护,是按照历史文物当下现状予以保护。这种看似没有保护的做法,其实是对残缺文物的最好保护;第五,还原性保护,即借助先进科技手段让历史“开口说话”,让过往的场景精彩再现;第六,假借性保护,是一种根据某一历史文物的易损性而通过相对精准的手段加以复制的保护方法。


城市更新




城市更新是一个产业升级、经济发展的重要机遇。但是城市更新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注意城市特色的保持和延续,避免摊大饼式的发展。我们身边的日本是一个很好的榜样,很多城市在建设发展过程中都是集约型的,使得更多的资源和空间可以有效利用。第二,解决城市公共空间的吸引力问题,通过城市公共空间的创造满足老百姓对其日益增长的需求;同时城市要实现包容性增长,建立混合生态,让各种优秀文化蔓延生长。第三,控制更新,这一点在新常态时期尤为重要。1978年,中国城镇化率是18%,到2015年,城镇化率是56.1%,到2020年,中国城镇化率将达到60%,也就是未来40%的人口在农村, 60%的人口在城市,我们要思考并解决未来所有城市人口的产业适应性,并且运用有力的法治手段,严格控制城市内各项建设和更新容量。


再造乡村


当今中国也开始出现“逆城市化”,这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出现的现象。当下一大批年轻人选择回农村创业,开始掀起了中国农村的再造和升级。不能让农村不能永远处于一种落后的状态,如何让农村真正实现现代化,在生活的质量和创意上有所发展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生活美学




生活美学是一种美感的生活享受。蔡元培曾说过,“以美育代宗教,让每一个人的心中有美的信仰。” 在中国推动生活美学,就是让中国人有美的信仰,生活美学即是达成生活群体的美学共识,比如河南信阳的郝堂村的改造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郝堂村曾是一个破败凋敝的小村庄,乡建院的孙君先生在村庄原有建筑基础上,通过人文及美学的修复,依据当地徽派与豫派风格结合进行创意化改造,成为“郝堂村现象”,如今这里已经成为了建设部中国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基地和乡村建设的美学样本。


文化治理


“文化治理”可视为将“文化”理念与“治理”理念相结合,来处理公共文化事务,进行公共文化决策,配置文化资源与权力的过程;同时,“文化治理”也可以理解为在这一过程中各利益相关方力量博弈形成的一种复杂的“自组织”关系,通过社会化文化创新途径来解决治理难题。


“世界咖啡”创意方法


“世界咖啡”创始人是朱安妮塔和戴维,是一种流程和集体智慧汇聚方法。“世界咖啡”创意法应用于会议讨论、组织学习、团队共创、内外部沟通、组织变革管理。团队练习、组内讨论、组外交流形成集体智慧的结晶,比单纯的个人的观点汇集更具创意科学性。“世界咖啡”模式是一种集体汇谈模式,规则是所有想法都有效、所有信息只要想到都写在纸上、互相聆听、遵守时间、探寻共识和行动、承认差异和问题。“世界咖啡”把众多“小我智慧”转化为“大我智慧”,实现集体智慧积聚。希望我们各位同学可以借鉴“世界咖啡”创意方法,在未来的“创意营造”作业过程中通过这种方法开展创意汇谈,从而实现既定的话题目标。


(本文内容节选自卜希霆老师现场演讲实录)


作者简介:卜希霆,中国传媒大学经管学部党委副书记、文化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文化部公共文化研究基地主任


责任编辑:徐妤函、罗梦雪

校对:徐春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