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6年终盘点 | 玩儿直播就是要有套路

吴迪 言之有范 2021-07-18


2016年是中国网络直播元年,自发端至今已成为当前最为火爆的新兴产业之一。我国网络直播业在短短几年间创造的辉煌成果让国人为之惊叹,全民直播的浪潮让直播行业迅速崛起,成为互联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回顾2016年,网络直播业有哪些看点?下面就让小编为您一一道来。


一、顶层设计引领行业方向


2016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规范和支持网络直播业的发展,从顶层设计的高度审视网络直播,让网络直播业的运行更加合法合理,从而营造健康绿色的网络直播生态。




制定并实施行之有效的监管政策是推动网络直播领域“净网行动”有力开展的措施之一。文化部早在2003年就制定了《互联网文化管理的暂行规定》并于2011年重新修订。2007年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信息产业部颁发了《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其中规定了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的准则。从2016年2月到11月,文化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网信办,国家部委有关网络直播的文件就出现了8个。




2016年2月国家版权局发文通知“禁止没经授权的个人和机构以网络直播的形式传播央视2016春晚”;同年4月,文化部查处了斗鱼、虎牙等19家网络直播平台,表示今后将对网络直播随机抽查,表演者一旦上黑名单将面临全国禁演。随后北京市网络文化协会携同百度、新浪、搜狐、爱奇艺、乐视、优酷、六间房、酷我、映客、花椒等20余家从事网络表演(直播)的主要企业共同发布《北京网络直播行业自律公约》,针对直播平台存在的问题采取自律措施。7月,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召开网络直播平台专项整治工作会议,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整治工作。同时文化部下发了《关于加强网络表演管理工作的通知》以加强对网络表演工作的规范管理。8月,国家网络信息办公室在八项要求中强调对网络直播进行安全评估。9月,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关于加强网络视听节目直播服务管理规定的有关通知》,规定直播平台通过互联网对重大政治、军事等事件进行实况直播应该持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等相关证件。11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办公室发布了《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规定》的出台对互联网直播服务内容、范围、主体、资质等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同时鼓励多方共治,肃清网络秩序,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成长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12月文化部《网络表演经营活动管理办法》公布并于2017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自此,直播行业的监管力度已然向视频网站看齐,构成了网信办和广电总局主导,文化部、打非办、公安部、工信部等部门联合监管的格局。




2016年网络直播相关政策梳理如下:





二、现状剖析优化行业布局


发展成果


随着全民文化消费习惯的嬗变和互联网思维的普及,网络直播的发生范式和叙事框架日渐清晰。网络直播在我国从起步到爆发不过短短十年时间,从以六间房、9158为代表的PC秀场直播到以Miss、小苍、小智等直播红人的游戏直播,再到如今的泛生活直播,移动直播和“直播+”,在互联网技术的推波助澜下,直播孵化器、直播工厂、直播产业链等运作模式逐渐成长起来,使得网络直播市场更加成熟和完善,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张。




2015年国内直播市场规模将近100亿,网络直播平台数量近200家,总用户数超两亿人。2016直播元年的到来使互联网直播服务的发展更加迅猛。根据CNNIC第38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到3.25亿,占网民总体的45.8%。2016年是“互联网+”在文化产业各个环节深入渗透的一年,这一年我国以“互联网+”为主要形式的文化信息传播服务营业收入超过5000亿,增速超过30%,网络文化市场整体营收超过1000亿,其中网络表演也就是直播市场营收达到200亿,同比增长超过200%。《2016年电商红人大数据报告》预计2016年网红产业产值接近580亿,其中的直播产值就高达100亿。


行业融资方面,网络直播巨大的发展潜力激发了资本市场的投资热情。截至2016年11月30日,全国共有31家网络直播公司完成36起融资,涉及总金额达108.32亿。2016年每一个网络直播公司的融资都超过了1000亿。虽然2016年资本热潮在网络直播领域兴风作浪,但由于直播企业面临着非常昂贵的流量费用和不断攀升的网红签约成本,1/3的直播企业正挣扎在死亡的边缘。


主播和用户方面,目前网络直播的主播达到80万人左右,用户月活跃用户达到1亿户,整体来说网络用户45%左右都已经是网络直播用户。此外,移动视频直播服务2016年以来也取得了较大突破,2016年9月网络直播月度使用设备数已达1.54亿台。目前移动直播平台中,泛娱乐类平台占比超半数,达51.1%。游戏类平台与游戏厂商关系密切,人群垂直度较高,在所有平台中占比18.0%。“直播+”发展迅速,目前占比达27.8%,仅次于泛娱乐类。版权类直播属于较为传统的直播类型,平台数量相对较少,仅占3%。


行业特点


全域直播


随着网络直播业的日渐繁荣,以直播为核心的直播产业生态圈初见雏形。“直播+”的发展模式开始成为网络直播行业协同创新与转型升级的首选策略。直播试水电商、直播与造星相结合、直播和电竞联姻等等直播衍生经济和融合业态如雨后春笋般疯狂生长,使得直播产业向全领域开发阶段迈进,提升了直播的附加值与渗透力。


以“直播+电商”模式为例,“直播+电商”是网络直播重要的流量变现方式之一,主播依托粉丝群体开展社群电商服务将是未来直播产业链与价值链延伸的关键一步。网红通过售卖注意力捆绑粉丝推销实体产品,实现了线上直播与线下推广的有机结合,提升了虚拟经济的产业附加值。但是这种植入式电商营销是否符合受众的消费心理,是否能够在跟风购买的热度降下之后依然保持较高的关注度,赢得口碑与价值的双丰收仍有待观察。


参与互动


网络直播业具有较强的参与互动性和在场感,直播平台为直播内容供需双方提供了一个可以实时互动的开放性社交平台。在直播间内,主播可以根据观众的观看反馈对自己的直播内容做出调整,观众也能向主播提出要求。主播可以通过与观者的频繁互动增强受众黏性,从而形成粉丝社群,当粉丝社群达到一定规模后,主播就能成功晋升为“网红”。网络直播的参与互动性源自于网络传播媒介交互性强的属性,这种互动不仅减少了信息传播的环节,也提升了虚拟价值变现的速率。




内容垂直衍生


泛生活直播,泛娱乐直播已经成为如今网络直播的一大特点。网络直播向社会生活全方位的渗透不仅加大了直播内容垂直分化的程度,同时也提高了直播行业的整体生产效率,使网络直播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直播+文艺”、“直播+学术”、“直播+传统文化”等细分内容的产生让直播营销更加精准化,以便更好地满足受众的多样化直播需求,拓展服务对象,增强综合影响。直播内容的垂直衍生打破了网络直播市场原有的拟态环境,营造了一个全新的文化现场。


存在问题


内容生产低俗化


我国网络直播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直播内容的低俗化倾向。注意力经济催生下过度商业化的低俗内容生产不仅令网络直播中传递的价值观发生严重扭曲,也让直播彻底沦为无底线逐利的现代工具。究其缘由,从业者盲目逐利的贪婪性和大众娱乐消费的劣根性是造成网络直播内容生产低俗化的根本原因。商业运作的高涨致使内容生产的质量被业界忽视,加之缺乏正确的引导,最终酿成了网络直播市场的乱象。




内容侵权普遍化


直播内容的侵权问题近年来在我国的直播市场上尤为突出,直播平台与内容提供方之间由于版权纠纷所引起的诉讼屡见不鲜。一方面,直播平台要以尊重原创,保护知识产权为准则开展直播业务,在法律法规的指导下有序运行;另一方面,内容生产者要做到与直播平台的实时沟通,按规定程序开展合作项目,实现双方的互利共赢。


直播安全脆弱化


网络直播属于国家传播体系的一个子系统,同样具有意识形态属性。网络直播的舆论导向性和文化价值偏向性对于维护国家安全而言至关重要。脆弱的安全保障体系会让网络直播平台成为传递不法信息、泄露国家机密及个人隐私、从事文化渗透和意识形态输出的无形武器。目前我国网络直播的安全保障体系仍不成熟,风险管理存在诸多漏洞,这对我国的政治文化安全构成了威胁。


运营模式同质化


目前我国网络直播平台的运营模式趋于同质化,缺乏特色,难以形成品牌效应。国外的直播平台例如Twitch主打游戏直播,Facebook主打社交互动直播,直播定位清晰,战略侧重点明确。而国内的诸多网络直播平台多以“美女+明星”或“美女+游戏”的形式作为主要盈利点,通过捆绑主播及其庞大的粉丝群体获得收益分成,或通过出售注意力谋利。单一的运营模式不利于网络直播市场的多元化发展,更不利于行业创新。各具特色的网络直播平台能够做到市场细分并与个性化的网络直播目标消费人群进行无缝对接,从而做到精准营销并提供定制化服务。




平台监管失序化


政府监管相对滞后,网络直播“灰色地带”的产生阻碍了网络媒介运营环境的良性营造。在网络直播内容低俗化、泛娱乐化,内容生产机械化,消费快餐化,语言暴力常态化,主播素质低下问题突出的背景下,政府对于网络直播平台的监管依然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政府职能的转变不等同于政府职能的失灵,“有形之手”要与“无形之手”跨越体制壁垒紧紧相握,在网络直播的问题解决上形成合力,共同促进我国网络直播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三、前沿信息把脉行业未来


跨界融合,互通互渗


在未来,融媒体必将迸发出更多新鲜的力量,涌现出更多创新、融合、协同、发展的市场标杆和企业典范“直播+”的理念将会进一步普及,多业态跨界整合趋势日益突显,不久之后以网络直播为创新要素的经济发展新模式会使整个互联网行业焕然一新,成为互联网经济新的增长动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网络直播的属性正在走向多元,它不仅仅是定位于内容分发,同时也开始向服务和社群延伸,网络直播的可持续性商业模式正在向内容商、渠道商和服务商转变,因此我们要牢牢地抓住网络直播移动化、社交化、实时化的特点,引入开放和共享的理念,推进网络直播向场景化与智能化方向发展。


文化科技,共荣共生


同时,技术的革新为网络直播行业带来了新生,建立起完全以用户为中心的场景化智能服务体系。在未来依托技术优势,网络直播将进入VR时代。VR技术消解了网络直播与现实场景之间的界限,让直播完全融入到现实生活中。网络直播不再受制于多屏载体的支撑,而是成为无处不在的信息流和实时共享的线索域,给人一种时空交互的神奇感受。


移动直播,相辅相成


据权威人士预测,移动视频用户未来几年将会有近7亿。网络直播市场正在进入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各种各样的直播平台大量承载着视频流量,以服务为核心的直播业务将会更加突出。移动化、交互化的创新探索,线下社团化+线上社群化,多介质、多载体的内容产品有效推动了新媒体产业的融合转型,为我们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落点。




未来,网络直播将会推动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加速文化与科技融合的速度,通过创新、创意与创造形成文化产业新的增长点。网络直播加速了媒介的迭代创新,提高了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的水平,推动了新文化业态的融合、演绎与更迭,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动能。

四、小结


网络直播以其快速分享,集中交互的社交本质成为互联网经济时代社会资本新的宠儿,然而由于市场经济的盲目性和投机性,大量热钱游资的涌入给正处于发展高涨期的网络直播市场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风险。以“宅男经济”为依托的网络直播行业入行门槛低、平台开放性强、流量变现快,因此吸引了一大批90后蜂拥而入,整个行业充满了反权威、泛娱乐、话语权颠覆的后现代意味。


随着大众文化的勃兴,主流文化舆论场的权威受到挑战,传播权力的颠覆导致社会价值导向发生偏移,政治群氓化、文化内容泛娱乐化和道德滑坡常态化现象日益突出。面对日新月异的虚拟经济市场,网络直播能否走出内容低俗化、价值观扭曲、信息碎片化的发展怪圈还在于企业、社会和政府等多方是否能够形成合力,共同为网络直播的绿色化健康发展做出实质性努力,解决现实性问题。目前,网络直播市场的机遇与挑战并存,让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助力我国直播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参考来源:“2017中国网络直播高端峰会”现场嘉宾发言笔录

后台编辑:吴迪

校对:孟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