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全面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的不远了吗?

吕彤彤 言之有范 2021-07-18


近年来,从政府到民间,我国对于传统文化的关注度不断攀升,对于“文化自信”的认同也越来越深入。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吹响了弘扬传统文化的新号角。



一、何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在5000年的文明发展进程中,创造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提起传统文化,我们想到是诗词歌赋、《四书五经》、京剧相声......这些都是传统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妇孺皆知。但是若是让我们来回答到底何为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意见》出台之前,的确很难给它下个准确的定义。在近日出台的《意见》中明确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分为三大类:即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



核心思想理念指的是: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基本思想理念指的是: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等。中华传统美德享誉世界、代代相传,指的是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人文精神指的是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多样、珍贵的精神财富。


二、当下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优势条件


 近年来,中华文化正在神州大地焕发生机。十八大以来,中华文化日益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文化自信也成为整个国家的热词,它被视为“最基本、最深层、最持久的力量”。


1.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发展传统文化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工程的意见》是第一次以中央文件的形式专题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其实早在2014年中宣部和有关部委就已经起草制定了这个意见,但是直到2017年才正式印发,这期间反复修改斟酌,不断增删完善意见内容,足以看出对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的重视。


2.传统节日受到重视和纪念


1949年至改革开放初期,法定节假只有元旦和五一放假一天,春节放假三天,国庆放假两天。后来随着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陆续被国务院定为我国法定节假日,人们对于传统节日的认同感不断加强,也比以往有了更多时间来庆祝传统节日。伴随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消费水平的提升,加之商家借节日而推出的传统文化消费项目不断丰富,使得民众对于传统文化的期待值较之以往增加甚多。



3.媒体对于传统文化的宣传和引导力度加大


新媒体交互时代,人们在社交平台上或记录、或分享、或传播各自工作与生活的点滴。每逢过节,微博推出的“元宵节”等热门话题:“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对于网友们节日的问候以及对于传统节日的相关典故传播,都使得民众对于传统节日有了更深的认识和记忆。在刚过去不久的央视元宵晚会上,我们可以欣喜的看到皮影戏、泥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亮相,并且与元宵节传统节目猜灯谜相结合,在增加喜庆节日气氛的同时,也体现了主流媒体对传播传统文化的责任与力度。


4.影视综艺对于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


春节期间全民刷屏及热议的《中国诗词大会》可谓掀起了一阵全民追诗词歌赋的小高潮,《我在故宫修文物》纪录片及大电影的上映意外的让众多90、95后对枯燥单一的修复历史文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央视原创综艺《叮咯咙咚呛》则将"非遗"与娱乐相结合。近年来影视及电视综艺节目讲选题逐渐聚焦传统文化,这无疑是一个让人欣喜的现象。传统文化通过新媒体的传播有利于它的传承与发扬。



5.传统与时尚的碰撞擦出别样火花


 在近两年的国际时装周上,“中国风”吹遍各大品牌T台。当今的中国风不再是符号化的简单的“中国红”、“青花瓷”,国内外设计师深度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神韵与内涵,使得“中国风”与时尚的结合毫不违和。比如Valentino就曾经把中国的"苏绣"和"印染"的工艺结合在西方设计中,Armani也在走中国水墨风路线,这也是中国国家实力的体现。中国本土设计师对于传统文化的运用更是比比皆是,更加游刃有余,风格因此独树一帜。



三、传统文化传承道阻且长


近期,种种现象给我们一种已经回归到全面复兴传统文化的假象中,其实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中我们依然存在一些亟待改进和令人担忧的问题。几档文化类综艺节目的走红,短期内可以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播,但是仅仅依靠这个途径,对于传统文化的长期发展并无大益。


四、如何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尽管近年来传统文化的复兴之路,越走越顺,从中央到地方,从国家到民家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与回归呼唤及所作努力也越来越多。但是我们离全面复兴中华传统文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结合《意见》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1.将传统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


从幼儿教育到高等教育,传统文化应该贯穿始终。当前市面上有关传统文化的儿童读物还是乏善可陈。因此应该编写和出版中华文化幼儿读物。创作系列绘本、童谣、儿歌、动画等等。关于义务教育阶段,不能只注重诗词背诵默写的考察,还应该大力开展和推进学习古典文化的系列活动。


2.努力保护传承国家文化遗产


 积极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丰富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庆祝形式和内涵,形成新的节日习俗。绝不能再出现其它国家抢注本属于我国的国际非遗保护项目类似情况。



3.加强中外文化交流互鉴


发扬和传承传统文化不表明仅仅将目光聚焦在本国文化,应该积极走出国门,加强与各国文化的交流。近年来,莫言讲述的中国故事、屠呦呦盛赞的中医药、2016年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美轮美奂的文艺晚会和《梁祝》《高山流水》、鸡年春节世界各地欢度中国传统节日的盛况等,都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正如上海社科院副院长张兆安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备走到世界舞台中央的实力和魅力,需要走出去,也应当走出去。我们理应有这个文化自信,也要有这个文化自觉。”



参考来源:

李彩云《新形式下应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理论学习 2002年第七期

新华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

公众号:“公共文化服务”


后台编辑:孙巍

校对:倪嘉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