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范周 | 两会闭幕,总理答记者问的文化思考与展望

范周 言之有范 2021-07-18


2017年3月15日,为期10天的两会正式闭幕,3月15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记者会,李克强总理在金色大厅会见中外记者并回答记者提问。记者会持续长达2个多小时,李克强总理共回答了18个记者提出的问题,问题涉及经济增长、就业、房屋产权、中美关系等方方面面,其中对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做出了具体的部署。今天,我们与大家一起,结合总理答记者问以及两会期间的重点议题,来看一看都有哪些你关心的文化热点“上榜”?我们能从中看到的文化发展未来趋势又有哪些?

 


一、总理答记者问的文化解读


1.“双创” 催生新业态,共享经济新发展


在全球化和“互联网+”的时代,推动“放管服”改革,也促进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行。去年我国新增的企业经营主体中,有50%以上的企业主体是文化创意企业,可见在“双创”大势之中文化企业的发展速度之快令人又惊又喜。“双创”不仅带动了文化创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同时也创新了生产模式,激活了许多新业态,例如共享经济等,让人耳目一新。


共享经济为传统产业带来新动能,“双创”推动产业、消费升级,使经济结构优化取得新进展,通过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促进经济向好势头,更重要的是带动了5000多万人的城镇新增就业。目前,ofo共享单车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共享单车平台,拥有超过100万辆单车,注册用户数超过2000万,在全球近40个城市,累计提供出行服务超过4亿人次。这不仅为今年两会提出的“蓝天保卫战”行动提供了实现的依托,同时也成为了全民体育健康产业发展的一个突破口。同样,一辆小小的单车,也成为带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机遇,而存在于人们心中的“单车情节”,则更是使文化产业与共享经济的融合发展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2.深化贸易自由化,助力文化“走出去”


在谈及对外开放以及外交关系中,李克强总理也着重强调:“维护经济全球化,支持自由贸易。”将中国的开放大门越开越大,在未来将要打造开放的高地、投资的热土,和世界共享发展机遇,切实维护全球贸易的自由化。


不断增强对外开放的水平与质量,既能够增强中国的国际话语权,更重要的是搭建起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的崭新平台,从而在推动国民坚定文化自信的同时,也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发出“中国声音”。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我们“脑洞大开”,不断促进优秀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鼓励对艺术品、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文化资源进行传承与弘扬,支持中华文化“走出去”。2016年,我国全年文化产品进出口总额885.2亿美元,其中出口786.6亿美元,实现顺差688亿美元;文化娱乐和广告服务出口额54.3亿美元,同比增长31.8%;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对外直接投资39.2亿美元,同比增长188.3%。深化全球贸易自由化,文化“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减少与发达国家的贸易逆差,是未来我国在对外文化交流方面不断突破与发力的内容。

 

 

3.“简政放权”继续深化,文化市场不断完善


“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是三位一体的,对那些假冒伪劣、坑蒙拐骗、侵犯知识产权以及涉及食品、药品、环保等群众密切关注的违法违规问题要坚决查处。通过“互联网+政务服务”,让群众少跑腿、少烦心、多顺心,要把更多的力量用于扶贫攻坚、棚户区改造、义务教育、基本医疗等诸多民生关注的方面。李克强总理在答记者问的回答,让简政放权的步伐掷地有声。


通过简政放权深化文化体制机制的改革,切实让文化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推进现代文化市场经济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是文化发展领域简政放权的应有之义。文化行政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职能,从大量的具体活动中解脱出来,向市场和社会放权。政府部门要逐步实现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通过减少行政权力对艺术自身发展、文化产业发展的过多干预,尊重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推行政务公开,优化相关服务,从而促进文化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质增效。

 

 

二、两会期间文化领域关键词


1.数字经济


在互联网发展、跨界融合成为时代趋势的背景之下,数字经济已然成为国家经济稳定增长的主要动力和推动产业创新、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首先,数字经济引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加快,促进新兴业态的出现。其次,数字经济将与居民的日常生活领域发生关联,向着全民化、便利化、平民化发展。数字创意产业作为国家“十三五”时期的重要国家性新兴战略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将不断壮大,带动数字文化消费方式的变革。

 


2.全域旅游


大力发展乡村、休闲、全域旅游已被写入《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推进全域旅游是我国新阶段旅游发展战略的再定位,是一场具有深远意义的变革。第一,全域优化配置经济社会发展资源,充分发挥旅游带动作用;第二,旅游扶贫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能够推动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做到既有“金山银山,又有绿水青山”;第三,充分发挥“旅游+”功能,推进旅游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共建共享。

 


3.中国特色新型智库


在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作为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重要工作之一被明确提出。当前,我国正处于深化改革的攻坚期、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的过渡期以及经济结构全面优化的“新常态”时期,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显得尤为重要。

 

 

4.体育产业


统筹群众体育、经济体育、体育产业的发展也是两会提案的重点。如今“体育+旅游”“体育+文化”“体育+教育”“体育+医疗”“体育+互联网”等跨界探索不断开拓行业广度,也为体育产业的相关市场主体提供了多种发展和塑造的可能性。2016年6月,国务院印发了《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将全民健身计划置于国家重要发展战略层面,明确到2020年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7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4.35亿。毫无疑问,这是体育产业未来的蓝海。


 

5.公共文化服务


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发展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档案等事业,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倡导全民阅读。2017年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实施年,需要在提升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上精准发力。要继续坚持“文化惠民、文化利民、文化为民”原则,积极探索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治理新模式,创新服务体制机制建设,激活社区细胞。


 

6.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需要进一步释放国内需求潜力,推动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相适应、消费升级和有效投资相促进、区域城乡发展相协调,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持久拉动作用。在文化领域方面,一方面要增强高质量的文化产品与服务的供给,带动新需求,另一方面通过“良币驱逐劣币”盘活呆滞供给、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淘汰过剩供给。

 

7.融合发展


新时期,融合发展是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贯彻的重要思维。一方面,要积极顺应文化跨界融合发展趋势,创新思维,主动在文化建设领域内实现事业、产业深度互动与融合。另一方面,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趋势将进一步加强,文化建设的渗透对新型城镇化、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现代农业、康养产业以及电子竞技等行业的发展将在这一阶段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三、未来文化发展趋势展望


1.更务实:文化发展更注重提质增效


李克强总理答中外记者问,言语之间透露出的是满满的信心。不论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看法,还是对贸易逆差的看法,不论是对未来继续简政放权,亦或是是中美关系、中俄关系、中日关系等重要问题,中国政府都是充满信心的。这也说明我国结构性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信心来源于成就,但是,在取得成就的同时,更要务实,更要着眼问题,继续前行。在文化发展方面,国家将不再单单注重量的增长,而是更加注重质的提升。这也是”十三五“期间我国文化发展必须要时刻保持警醒的一大原则。



2.更具针对性:重点解决文化发展突出难题


在我国的结构性改革取得一定成就的同时,不可忽视的是下一步继续推进深化改革的诸多问题。基于此,未来文化发展将更具针对性。一是要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全面建成文化小康,对偏远地区的文化发展着重扶持。二是要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便利化、全面化,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三是要全面推进文化立法。在两会期间,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傅莹也表示,《文化产业促进法》与《公共图书馆法》正在制定中,要尽快补足文化立法这一依法治国的明显短板。

 

 

3.更开放:大力推动国际文化合作交流


面对国际环境新变化和国内发展新要求,要进一步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积极主动扩大对外开放。而已经扎实推进的“一带一路”伟大战略,则必将是推动我国国际文化交流合作的水平与开放程度有效提升,优化对外文化贸易结构的重大历史性机遇。

 

参考资料:

1. 人民网,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答中外记者问实录

2. 新华网,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实录

 

责任编辑:孙巍 赵瑞熙

后台编辑:高飞

校对:关卓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