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 两会期间那些与青年们息息相关的议题!
2017年两会不知不觉已经闭幕,各类议题都呈现在公众面前。委员和代表们的议题涉及各个方面,无不是当前我国切实面临并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众多议题中作为青年的我们,到底有哪些问题值得我们关注和深入思考呢?小编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梳理。青年是社会的脊梁,是社会发展的动力,青年的发展关乎整个社会的进步。“双创”、就业、“双一流建设”等议题无不与青年们的发展息息相关。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双创”一词之于全社会已经不陌生,尤其对于热血沸腾的青年人来说这更是近几年最关注的热词。自2015年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以来,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创新创业的热潮。2016年,“双创”继续爆发“洪荒之力”,交出了优异的成绩单。2016年,我国新登记企业增长24.5%,平均每天新增1.5万户,加上个体工商户等,各类市场主体每天新增4.5万户。随着“双创”的广泛开展,我国创新发展生态明显优化,市场活力不断释放。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在今年重点工作任务中强调要持续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面打造面向大众的“双创”全程服务体系,“使小企业铺天盖地、大企业顶天立地、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竞相迸发。”并且今年的“双创”一词变为“三创”,除了创业创新新增加了“创富”一词。把人民群众追求富裕、创造财富与创业创新统一起来。鼓舞和激励人们创业创新创富。
在“双创”提出后,社会各界反响热烈,总体呈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诸如,当前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居高不下,在创业的道路中更需要导师的指导与点拨,同时在创业浪潮中不乏有盲目更风,随便玩票的心态,这些都是当前创业过程中待解决的问题,看代表们如何说。
全国人大代表杨雪梅:完善创业创新导师制度
“目前众创空间建起来了,高校开设了创业课,但是高校创业创新导师队伍如今面临严重紧缺,我建议建立健全创新创业导师制度,由政府牵头,企业与高校联合制订专门的创业导师管理办法。”
创业有风险,更需要勇气,在创业的过程中如果能有导师的正确指引,将会避免很多错误,也会少走很多弯路,当前的高校创业导师数量仍欠缺。
全国政协委员李惠森:减少盲目跟风现象
“对于大学生就业问题,应当鼓励他们先就业,积累工作经验后再去创业,以提高创业成功率。”
当下大学生创业很热门,在这股社会浪潮中,不乏有盲目跟风,加入创业大军的大学生。最终由于经验不足,以失败而收尾,因此社会学校应给予正确的引导。
大学生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关系到每个家庭的福祉,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当前以及未来的就业形势一直都是大学生甚至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
2016年我国新增就业计划是1000万人,实际完成了1314万人,增加了300多万人。这其中,“双创”功不可没。在当年初创企业新增招聘岗位数超过了240万人,同时,大学毕业生的创业率也明显提高,登记的大学生创业人数达到61.5万人。“双创”在孵化企业、带动就业、提升产业,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促进就业成效显著,就业增长超出预期,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14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人数再创新高。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4.02%,为近年来最低。
今年高校毕业生795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因此2017年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一直以来,政府各个部门都在极力解决就业难的问题。比如:2016年1月,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会议指出,除极少数超大城市外,全面放开高校毕业生、技术工人、留学归国人员等落户限制。还有2016年7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关于印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的通知》;2016年10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联合发布《关于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的通知;2017年2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关于做好2017年全国高校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从以上国家不断出台的政策中,可以看出政府切实想要改善和解决就业问题的决心,但是当前仍存在某些行业就业结构不合理,待遇跟不上,有些教育岗位人员严重紧缺等情况。比如幼儿教育行业,幼师缺口伴随“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会越发加剧。因此对于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的培养也是为来高等教育的重点工程。
全国人大代表邓新秀:应当培养科学的择业观
“学生们在日常学习中要将理论与实践并重,培养科学的择业观来应对就业难的问题。”
当前的高校学生确实有存在眼高手低的情况,大学教育也不能只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更应该重视学生实践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时大学只有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才能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更从容的应对。
全国政协委员印杰:把握就业节奏拒绝慢就业
“一些慢就业族拖着不就业,抱着得过且过或者啃老的心态度过毕业季甚至更长的时间,这种慢就业不可取,社会也应当及时介入指导。”
要了解“慢”的真实原因,给予特别的关注和针对性扶持。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庭生活质量得到很大改善。父母提供给子女的生活条件也越来越好,因此很多大学生毕业后的生存压力并没有那么大,这也是近年来出现慢就业现象的原因之一。因此不仅是政府和学校要努力,大学生及家长们也应该把节奏调整好。
“双一流”建设
近两年“双一流”建设逐渐成为教育界的热点话题,那么,到底何为双一流?如何建设“双一流”?
所谓“双一流”,即是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2015年10月24日,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要求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党中央和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坚持“以一流为目标,以学科为基础,以绩效为杠杆,以改革为动力”的基本原则。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全国人大代表周洪宇:分类分层发展“双一流”
“双一流”的未来,需要根据不同类型,分类分层发展,不要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学校 所有学科和所有学生。”
3月12日,教育部长陈宝生针对“双一流”大学建设表示,“双一流”不是985和211的翻版,也不是升级版,更不是山寨版,是全新的计划。目前教育部正在组建专家委员会,采用遴选周期制选出“双一流”的大学名单。而且这不同以往的终身制,这是动态的,变化的,周期性考核和筛选。如此以来,高校在努力建设“双一流”的过程中就会一直保持不断进步的状态,也为中国早日打造更多世界一流大学做了铺垫。无论是“双创”、就业、还是“双一流”的建设问题都是关乎青年生存发展的关键议题,只有努力打造和建设“双一流”大学,培养高精尖人才,才会为就业缓解压力,为创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参考来源:
1.中国青年报《画重点,两会哪些跟大学生有关?》
2.人民日报《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新鲜出炉,你真的能读懂吗?》
责任编辑:吕彤彤
后台编辑:高飞
校对:关卓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