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文化沙漠”到文化高地,雄安还需要什么?

倪嘉玥 言之有范 2023-04-03

在雄安新区“一夜成名”之后,言之有范的小编来到了雄县、容城县和安新县的街头,看看这个貌似平静的气氛中当地居民到底抱有怎样的心情,也想给广大读者还原一个真实的雄安新区。通过两天的走访,小编发现整个雄安新区的公共文化设施很少,县城中对本地历史文化资源的利用极度匮乏。雄安新区作为千年大计、国家大事,作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集中承载地,其文化建设成果必定是日后涵养人口、留住人才的重要因素,新区建设中文化的力量决不能忽视。



雄安新区文化资源盘点


 历史遗迹


雄安新区整个区域内的历史遗迹数量不在少数,雄县曾经作为北宋时期的边关要塞,是兵家必争之地,宋辽古地道经修复后一直保存至今,被誉为“中华瑰宝、地下长城”。此外,瓦桥关遗址、晾马台遗址、磁山文化遗址、梁庄遗址、留村遗址等不仅包括了新石器时代不同阶段的三种文化形态,也包括了商周、唐代的文化留存。而作为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根据地,这里不仅是众多革命烈士献出生命的地方,也是红色文化影响最深远的所在。



 历史故事和历史名人


雄安新区不仅有中国河海平原上最大的湖泊白洋淀,也流传着很多历史故事和历史文化名人事迹。小兵张嘎的故事和众多影视作品的改编让白洋淀进入人们视线,孙犁《白洋淀纪事》中的《荷花淀》更是让人们对这片芦苇荡中农村妇女的温柔多情、坚贞勇敢有了深刻的印象,还有著名的袁绍大败公孙瓒、建文激战、“容城三贤”等都是这片土地上涵养出来的故事和名人。



 民俗节日和技艺


雄安作为历史文化丰富的地域,在漫长的岁月中,人们的生活也孕育出很多传统民俗节日和民俗技艺。双堂焰火会是一种复杂而精美的民间技艺,将古典小说人物造型置于盒中,燃放时一幕幕好戏在空中上演。这种技艺始于宋代,专为宫廷娱乐制作,至明代达到工艺顶峰,后渐传至民间。此外,雄县米家务乡被称为“中国纸花第一乡”,纸花生产始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清末年间打了国际市场。除了这两种传统技艺之外,雄安还有舞狮、顶盘、鼻孔唢呐、二鬼摔跤等传统节目。



雄安新区文化建设的困境


公共文化建设落后


经过小编实地走访和调查发现,雄县、安新县和容城县的公共文化建设进程十分缓慢,三县的博物馆数量屈指可数,已有图书馆、美术馆的经营现状也并不尽如人意。安新县图书馆、容城县科教图书馆、保定电大容城分校图书馆所处的地理位置都比较偏僻,且实际使用状况不太乐观。雄县的风云美术馆作为这三县中经营状况较好的私立美术馆,曾举办比较大型的一场活动也是在今年一月份。公共文化设施的缺失是雄安新区建设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早在2016年雄县县长万树军在作“雄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时就指出,雄县将加快体育场、档案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文体基础设施建设,实际规划和建设状况如何,还有待考察。



居民文化消费意识薄弱


由于当地经济状况相对落后和公共文化建设的缺失,居民的生活缺乏丰富的文化活动。当地年轻人最为主要的文化娱乐活动就是去KTV唱歌,中老年则更加偏爱广场舞,虽然当地也有中学和小学,但可供选择的文化活动并不多。“文化惠民工程”在全国各地已经如火如荼地展开,但小编在走访当地三个县时却没有体会到群众享有的文化福利,这里仿佛还是一片文化的贫瘠之地。且当地居民对于改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和质量的意识不强,图书馆、博物馆的缺失对他们来说影响相对较小。



资源利用模式单一


从上文所述中可以发现,雄安新区是一个具有丰富历史文化资源的地方。但从目前对这些文化资源的开发模式来看,基本上都是将这些文化资源包装成了旅游景点。宋辽古地道景区的整体面积在300平方米左右,除了地下修复的200米长的古地道,地面上基本没有可供观赏停留的景观。而白洋淀景区则几乎包揽了雄安新区的整个文化旅游资源,在景区内不仅设立了白洋淀之窗、孙犁纪念馆、元妃荷园,还打造了“嘎子印象”搞笑情景剧。可一旦脱离白洋淀景区,就很难看到更多当地历史文化资源的利用模式。



展示方式刻板固化


对文化资源进行传统的景点式打造必然带来一个问题,即文化内容展示的刻板化。无论是在博物馆还是文化旅游景区,我们都能看到大段的介绍性文字,配以一两张简单的图片。但文化旅游景区作为集休闲娱乐、知识熏陶的场所,密密麻麻的介绍性文字必然不足以吸引游客的注意。小编走访了雄县较为著名的景点宋辽古地道,展示厅中除了挂在褪色脱落墙面上的展示板就空无一物,想必平常前来参观的游客数量也并不可观。



资源开发较为散乱


目前,雄安新区三个县城的文化资源开发状况基本呈现出一种散点式开发的状态。一些具有旅游价值的文化资源被优先开发,而民俗资源却被因为难以成为景点而被忽略。此外,很多已开发的文化资源之间也缺乏联系和互动,导致整个区域内白洋淀的知名度远远盖过了其他文化景区,外地游人到此地游玩时除了白洋淀就几乎别无选择。这无疑会让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资源因此而没落,最后被人们遗忘。



如何将雄安建成文化高地?


1. 注重协同式规划建设



雄安新区的落成意味着三县的公共文化服务将不再是分离式的发展,而是协同式的“统一作战”。三县需要基于建设雄安新区的大背景,将政府提出的重点任务之一“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建设优质公共设施,创建城市管理新样板”落实到规划建设过程中。文化建设作为“五位一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要在雄安新区的建设过程中发挥稳固且持续的作用。作为日后国企、高新技术企业、高校的汇集之地,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必然不能落后,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高低也决定着是否能够留住人才。



2. 让文化建设深入民心



当地居民缺乏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意识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受教育程度和经济水平的限制,但更多则是因为文化建设没有真正地落实到民众。县城里的图书馆、文化馆鲜有人问津,一方面是因为环境相对恶劣,更重要的则是群众根本没有体会到这些公共文化服务的意义所在。没有定期的文化活动,也没有开办一些公益的文化课程,即使有了活动也不知道通过什么渠道得知,久而久之群众也就忘了有这些公共设施的存在。所以将文化建设落到实处才是最为紧要的,在雄安新区的建设过程中,这片“文化沙漠”必然需要化为“绿洲”,而这就离不开文化甘霖的深入灌溉。



3. 深挖并灵活运用资源



将历史文化资源开发成旅游景点并不是一劳永逸的做法,对历史文化资源需采用先保护后开发的模式,开发过程中也要注重历史文化的传承。好的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可以以影视、动漫、游戏等形式进行开发,传统的历史文化元素可以体现在当地建筑、公园雕塑、街道路牌中,元素可以无处不在,也是最为潜移默化的文化力量。



4. 新媒体拓宽展示渠道



单纯文字和图片的展示无法让游客直观而深刻地了解历史文化资源的内涵和价值,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则为之提供了可能。近年来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越来越多地用到了新媒体技术,在文化旅游景区内,传统的展板被放映着纪录片的液晶显示屏替代,观众也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等方式看到更多相关的图文信息和动画形象。一些历史知识的展示不再是单方面的强制输送,而是被改造成体验项目让观众乐在其中的同时也接了教育。此外,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也可以成为这些历史文化资源的展示窗口,让更多人有机会接触到雄安的文化。



5. 有序和融合开发并重



文化资源是打造城市特色风貌的重要因素,文化资源的开发要注重有序性、系统性和融合性。雄安新区的历史遗迹、民俗资源、历史人物、历史故事等不在少数,但在规划开发时需要基于新区特色,结合区域文化和时代要求,让各项文化资源在一个和谐互通、共融共生的系统中有序发展。文化资源之间不是相互对立的,优质契合的文化资源可以进行整合性开发,例如为传统手工技艺搭建互动展示平台,举办传统的元宵花灯会集中表演各项传统节目,在“容城八景”中重新上演当地知名的历史故事等等。



后台编辑:徐妤函

校对:吕彤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