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带一路”论坛开幕在即,盘点三年“丝路”文化成果

关卓伦 孙巍 言之有范 2023-04-03

导语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三年多来,建设的进度和成果远远超出预期,已经成为更方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途径。三年来,随着“一带一路” 战略稳步推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合作项目遍地开花,2016年中国与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达9535.9亿美元,增速超过中国对外贸易的总体速度。三年来“一带一路”的文化建设有哪些成果?接下来小编带您重温“一带一路”的文化建设路径。



同心协力:多领域全面开花



宏观战略布局



自2013年习近平提出构建“一带一路” 构想的三年以来成果显著,截止2016年底,中国企业已在沿线20多个国家建设了56个经贸合作区,累计投资超过185亿美元。顶层设计的宏观布局是取得这些成果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其中顶层设计主要采用“双轮驱动”进行宏观战略布局。一方面,出台“一带一路”文化建设整体规划。从2015年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到2017年的《文化部“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可以看出“一带一路”的文化战略规划呈现出由宏观到具体、由整体规划到重点考量的大致思路。在文化交流合作机制、文化贸易、文博产业等方面都作出了详细部署。另一方面,其他文化政策与“一带一路”战略相辅相成。国家层面的文化发展政策在“一带一路”背景下陆续出台,包括各级专项政策,这既加快了“一带一路”的文化建设进程,也搭乘“一带一路”快车积极推动了中国文化走出去,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在《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中将加大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建设,并针对不同产业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行动计划作出具体部署。


各地紧密承接



除了国家高层宏观布局之外,各地政府同样积极响应,紧密承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文化建设布局。首先是自贸区的建立,截至目前中国已经设立了1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其中上海成为开放度最高的自贸区。自贸区的建立为文化产品的走出去提供贸易投资便利、监管高效便捷、法制环境规范等便利条件。其次,地方政府已出台政策与“一带一路”相辅相成,其中《西部大开发“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指出将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从地区开放水平、区域间互动合作、多层次合作机制层面最大限度推进“一带一路”的文化建设进程。最后,针对“一带一路”的文化建设部署具体实施措施和政策,使区域间的“一带一路”文化建设更具针对性和实施性。如江苏省出台的《江苏省开拓海外文化市场行动方案(2016-2020年)》围绕“一带一路”重点培育省级文化出口重点项目,打造有辐射力的文化贸易平台。


财税金融支持



在顶层设计的指导下,“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也离不开财税和金融的大力支持,在这一方面,各部委和机构也都纷纷作出了积极响应。财政部在部署2015年具体工作时,提出要结合实施“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加快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这其中就提及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国税总局表示,“将积极研究和认真落实服务‘一带一路’等三大战略的税收措施”。而2017年初随着发改委《关于请报送“一带一路”PPP项目典型案例的通知》的印发,在文化领域将“一带一路”与PPP模式相结合也将全面展开。

 

在金融支持方面,成立亚投行和丝路基金将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重点资金支持。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投身“一带一路”建设,相关工作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截至2016年末,共有9家中资银行在26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了62家一级机构,其中包括18家子行、35家分行和9家代表处。国家艺术基金日前发布“十三五”时期资助规划,指出将重点支持围绕“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实施策划开展的项目,重点资助围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树立好“中国形象”策划开展的艺术项目。


循序渐进:重点项目稳步推进



传统文化传承璀璨瑰丽



“一带一路”是沿线国家不同文化深入交融的融合剂。丝绸之路是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之间贯穿古今的海上和陆上通商以及文化交流的区域,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贯穿“一带一路”始终,中国的非遗文化、传统手工艺文化通过这一载体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在《文化部“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中将“一带一路”文化遗产长廊建设作为重要子项目,将“一带一路”文化遗址与其他国家共同进行文物科技保护与修复的工作,实施文物保护救援工程。此外,文化部还注重将传统文化传承人才以及文化交流人才作为建设重点,推进“丝绸之路文化之旅”计划、“丝绸之路文化使者”计划,并将联合培养国际青年文物修护人才、著名智库学者人才等等,为未来“一带一路”的传统文化传承提供人才保障。


对外文化传播硕果累累



“一带一路”战略在文化传播、文化贸易方面取得较大成果。在孔子学院、中国与沿线国家文化交流年、海外中国文化中心、海外文化品牌建设都取得较大成果。在文化传播领域,文化部继续加强与沿线国家的文化产业合作,继续推动“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建设计划、动漫游戏产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行动计划、“一带一路”文博产业繁荣计划。将“一带一路”沿线区域符合条件的城市纳入扩大文化消费试点范围,逐步建立促进文化消费的长效机制。同时推进“互联网+中华文明”及“文物带你看中国”项目,促进文物资源、新技术和创意人才等产业要素的国际流通等。


文化交流机制逐渐完善



文化交流合作机制是“一带一路”文化建设的渠道保障,随着《“一带一路”国际交流合作机制建设计划》《“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合作平台建设计划》的出台,我国在探索构建“一带一路”的文化交流合作机制中越来越成熟。第一,国际交流合作机制日益完善,政府间合作日益密切。我国积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署政府文件,强化不同国家文化交流合作的重点方向和计划,为“一带一路”文化发展提供保障,并设立国家艺术基金等国家专项资金项目与其他国家建立长效合作机制。第二,社会组织参与更加积极。“一带一路”的合作不能仅靠政府支持,鼓励社会组织参与才能长远发展。如今文化部正推动建立“丝绸之路国际剧院联盟”“丝绸之路国际图书馆联盟”“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联盟”等民间社会组织,发挥群众组织力量。


沿线文化建设多点开花



“一带一路”沿线各省分布着多种类型的民族文化、特色文化和边疆文化。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逐步推进,沿线各地的文化建设也呈现出欣欣向荣、多点开花的向好局面。云南省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被着重强调的重要板块之一,拥有十几个跨境民族,以“民族刺绣”“民族服饰”“银饰”等为代表的特色文化产业找到了对外交流的突破口,广泛传播于东南亚和南亚地区。同时,在对外文化交流品牌建设方面,云南省成功举办“感知中国·美丽云南”日内瓦系列宣传展示活动、第十三届亚洲艺术节等,增进与有关国家的文化交流和友谊。新疆地处欧亚板块的地理中心,在地缘上承接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布局。三年来,在旅游文化资源开发方面,新疆格外注重突出特色、保护生态、提高服务水平,为“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打开了美丽窗口。陕西、福建、广西等沿线各省也分别从公共文化建设、特色文化开发等方面与“一带一路”战略做出了呼应。


更上层楼:凝聚思路实现飞跃



从空间“带路”到全面“带路”



一方面是破除传统地理空间概念上的“一带一路”观念,从201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首次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伟大战略构想;到2015年商务部、外交部等在各种场合多次强调“不设国别范围,不搞封闭机制,各施所能,互惠互利”;再到今天,“‘一带一路’朋友圈”已经囊括了全球共有100多个国家和包括联合国大会、安理会、亚太经合组织在内的多个国际组织,其中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已经与中国签署合作协议。“一带一路”惠及的将不仅仅是沿线国家,也不仅仅是国内沿线的几个省份,而是所有与之相关的,在贸易、生产、交通、物流包括研发上都有所关联的范围。另一方面,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我国在其中的作用和逻辑已经由“发起倡导”转变为“推进共享”。从理念上的先行先试到今天全方位多领域的深化合作,“一带一路”的影响和意义早已不限于欧亚美非,不限于沿线国家,而是具有划时代的全球意义。


从传统方式到“互联网+”



“一带一路”是在新的宏观背景下提出的战略构想,必须立足于时代的新要求和新趋势。根据《2016年互联网趋势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全球互联网用户数已超30亿,互联网全球渗透率达到42%。《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也显示,截至2016年12月,我国已有网民规模达7.3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3.2%,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6.95亿,占比达到95.1%。这是一个“移动互联”的时代,“互联网+”为“一带一路”的文化发展和交流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捷。在这一背景下,杭州开发世界电子贸易平台助力跨境电商;蚂蚁金服与印度当地电子钱包展开战略合作便利跨境结算;新兴业态不断衍生、文化传播更加迅速,“一带一路”的网络热度持续升温。“一带一路”战略的不断向前推进,离不开“互联网+”这个助推器,它打破了传统的信息交流方式,搭建了信息的高速通道,让“全球互联互通”的地球村在今天成为现实。文化的传播和文明的播种离不开传播载体,乘上“互联网+”的东风,“一带一路”的战略内涵在今天被赋予了最佳的表现形式。


从“文化交流”到“民心相通”



从两千年前的“古丝绸之路”到今天的“一带一路”,从商业诉求到文明相吸,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战略的合作重点之一,也是民心所向。“一带一路”战略在文化层面将不仅仅是“引进”和“传播”不同国家的文化,不是强势文化的单向流动,而是不同文化间的双向平衡。正如总书记所言,“真正要建成‘一带一路’,必须在沿线国家民众中形成相互欣赏、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的人文格局。”这就要求我们既能够在不同文化的激荡和碰撞中坚守本民族的文化自信,又能够尊重和包容别国文化,同时在不同国家和民族文化间形成具有普适价值的文化共识。我国与沙特阿拉伯联合制作的动画片《孔小西与哈基姆》,赞颂了中沙儿童超越国界的友谊;国家文物局在卡塔尔举办的《华夏瑰宝展》向世界展示了人类文明的绚烂多姿,这些都是人类文化的共同价值所在。“一带一路”战略的文化内涵建立在人与人的基础上,是超越国家边界的,不同民族和不同文明之间的合作及对话。


参考来源:

国务院新闻办,《一带一路·民心相通 文化领域基本情况介绍》

中国新闻网,《中银协:中国银行业投身“一带一路”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观察者,《官方:我国网民规模达7.31亿》

光明日报,《特色文化产业融入“一带一路”》


后台编辑:吴迪

校对:徐妤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