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戴着镣铐舞蹈”,网络文学批评规范之路如何走?

徐妤函 言之有范 2021-07-18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文学不知何时已经从“边缘化产物”走到舆论和关注的中心,并且以全新的阅读体验吸引了众多的受众。据2016年网络文学发展报告显示:目前我国网络文学用户数量已经超过3亿,已成为移动互联网核心内容和国内最大的UGC文化产品之一。基于网络文学的迅猛发展,建立网络文学批评标准的呼声也日益强烈。网络文学批评的标准是什么?它又将朝着怎样的方向发展?



网络文学批评的内涵


网络文学批评与传统文学批评最大的区别在于“网络”,目前针对网络文学批评所做的界定都是强调其与传统批评相异的“网络”性。网络文学批评并没有明确的定义,通常情况下,它指的是以网络文学为对象的文学批评。但是也有另外一种解释,即“网络上的文学批评”, 或者也可称为“在线文学批评”,是网民自发自由写作的文学批评。


欧阳友权在《网络文学概论》一书中指出:“网络文学批评不是指在传统媒体上对网络文学进行的批评或评价,而是指在互联网上由网友就网络文学作品或网络文学现象所作的评价和议论”。其实不论如何界定网络文学批评,其定义必定是围绕网络和网络文学进行展开,其独特的存在方式、批判主体以及传播媒介都区别于传统的文学批评。



网络文学批评的特点


第一,网络文学批评的批评者存在身份的广泛性与隐匿性。在传统文学领域,批评主体往往是德高望重的专家学者,经受过良好的训练和拥有深厚的理论基础。但在网络信息时代,人人都能成为创作者,亦能成为评论员。作为读者的广大网友直接扮演了网络文学批评者的角色。他们身份虚拟、角色多元,不站队任何学派,也不会严谨推敲,在微博、论坛、贴吧甚至网络作品的留言空间里随时随地发表自己的感受,形成了一种人人皆可批评的态势。


第二,网络文学批评的内容存在多元性与非专业性。批评话语权由少数的权威专家手中转交至大众,不再被出版媒介所压制,也不再需要听从权威理论。以在线文学批评为例,评论者们大多不会深入谈及文学的创作规律以及一部作品中包含的社会历史因素,更多的是随意抒写,表达自己在阅读之后的直观感受,这其中展现的是阅读者的喜好、状态和心情,基本上谈不上对文学作品的再创造。



网络文学批评存在的不足


网络的低门槛使得人人都可以成为批评家,但也造成了批评的泛滥与廉价。也正因为如此,尽管网络文学批评发展得热火朝天,却依然遭到大部分受众的质疑。良性、科学的批评体系还未建立,网络文学如何才能不“戴着镣铐舞蹈”?


1、思想内容浅显,缺乏理性沉淀


文学批评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不仅要经过仔细、反复的阅读,还要有长时间的思考和沉淀,才能形成具有体系的成熟理论。然而,网络文学批评却颠覆了这一认知,批评的内容更多是情感的宣泄,有感而发,随性而谈。例如“他爱”韩卫兵曾发表《十美女作家批判书》得到了强烈的反响,针对他爱的评论文字,评论家白烨却认为:“它不是专业的文学评论,应该属于酷评的范畴,情绪宣泄的成分比较多……”由于没有专业编辑的层层把关,尽管很大程度上给发言带来了自由度,产生了许多一针见血的锐利批评文章,但我们必须承认,在泥沙俱下的网络中要寻找高水准的文学批评作品如浪里淘金,评论质量需要进一步提升。



2、匿名性弱化主体承担,评论者素质有待提升


在互联网环境中,批评者在数量直线上升的情况下,整体素质却是下降的。有这样一幅漫画:两条狗在网络世界中漫游,大狗教诲小狗:“在网络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这幅漫画形象地体现了网络传播匿名性的特点。网络以匿名的方式逃避了现实中各式各样的监督束缚,创造了一个虚拟空间,在自由自在挥洒想象力的同时,也容易丢弃社会责任和义务,正如欧阳友权所说:“匿名批评面对的是一个众声喧哗的网络世界,由于批评者身份的虚拟和游移不定,使得许多网络批评在‘无我’与‘真我’的双重游戏中逃避了自身所应该承担的艺术使命,回避了应有的社会责任——他无须为人民代言、为社会立心,也无须对审美承担予以艺术进取的承诺,只需要快意而悦心、自娱以娱人。”



3、评价标准改变,评价体系欠缺


网络文学创造了不一样的文学,这使得传统批评标准难以照搬过来用于评价新兴的网络文学,而新的评价标准尚未建立起来,网络文学批评似乎变得无所依傍,导致批评与创作的严重疏离,形成“创作热”和“批评冷”的强烈反差。面对浩如烟海的网络文学,如何保证好精细阅读之后的深刻评论,如何处理好文本更新与评论更新的关系,如何正确把握不同类别的文学类型都是构建新型网络文学评价标准过程中应该衡量的问题。如何评、在哪儿评、谁来评?面对这些问题,我国网络文学批评可以说还处在“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网络文学批评发展的速度没有及时跟上网络文学发展的速度,这是导致网文发展良莠不齐、泥沙俱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网络文学批评措施初探


1、提升意识,增强素质


即便是批评的主体不断的扩大到“全民皆是评论员”的情况下,评论本身公平公正,符合客观事实和写作规律的批判精神不能丢,形式可以多元,但是批判主体要忠于自己的批判立场,最起码的真诚、理性态度不能变。狄德罗曾经说过:“真理和德行是艺术的两个密友。你要当作家,当批评家吗?请首先做一个有德行的人”。评论者先是一个有德行的人,一个对社会、对文学有着高度责任心的人。提升意识的同时还要增强自己的素养。从目前来看,网络评论者与传统评判者之间的差距还很大,因此评论主体要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感受,积累丰富的文化学养,还要培养深邃独到的眼光。


2、改进批判方式,构建批判体系


于评价标准而言,应用传统批评的标准去评判网络文学不太恰当,以传统的批评眼光去套用网络文学批评也不可取,应该建立起开放多元的,适用于网络文学话语体系的评价标准,但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文学的、审美的、理性的标准永远是批评的基本内涵,在遵循文学一般性规律的背景下吻合网络文学发展的特殊性,并且与时俱进不断变化。改进批判方式,实行网络评论实名制,并建立网络惩治体系,文责自负,净化批评队伍。巴赫金曾说“批评是对话,是关系平等的作家与批评家两种声音的相汇”,鼓励网络上的各种“意见领袖”展开网络论战与学术讨论,激活网络文学批评氛围。



3、传统文学批评介入,打造多元化评价队伍


与此同时传统文学批评从古至今,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集合了一大批学养深厚的专家学者,在针对网络文学进行批判时,传统文学自然不能失语,当然,学院派要不断拓宽视野,更新观点,与时俱进。学院派、媒体以及网络评论者应该形成“三分天下”的态势,形成充分的意见交流与观点交锋,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壮大网络批评队伍,吸引高素质的年轻化力量加入其中,打造多元化的评价队伍。总而言之,新型网络文学批判者们既要拥有与互联网背景下文学发展特点像契合的美学趣味,又拥有不庸俗、不媚俗的独立思考精神。


参考来源:

欧阳友权《网络文学批判的困境与选择》

刘湘宁《我国网络文学批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后台编辑:吴迪

校对:何雅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