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让文化更有“头脑”
2017年5月27日下午,中国围棋顶尖选手柯洁向人工智能机器人AlphaGo投子认输。赛后,柯洁伤心地哭了。人工智能难道真如霍金所预测的那样将最终战胜人类智慧吗?实则不然,“文化+人工智能”的理念就是让人工智能技术造福人类,成为文化经济转型升级的动力。文化的人工智能化为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成为激发当代文化表现活力的一大法宝。
一、“文化+人工智能”让生活更美好
《生化危机》中的红后、《终结者》中的T-800以及《超能陆战队》里的大白,这些电影银幕上的人工智能机器人给亿万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人工智能技术进入普通民众的视野。人工智能是研究和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揭示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以与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可以说,人工智能是对人类官能的延伸和增强,不仅模拟人类智慧,甚至可能最终超越人类智慧。
这次让柯洁甘拜下风的人工智能机器人AlphaGo已经战胜了世界上许多围棋高手,胜率达到90%以上。2016年7月8日,AlphaGo以3612分超越柯洁成为世界职业围棋排名榜单的第一名。AlphaGo辉煌的战绩让人工智能技术又一次成为科技界谈论的焦点。人工智能机器人向人类智慧的逼近引起了许多科学家的担忧,霍金就曾做出大胆预测:“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或将毁灭人类,让人类文明走向终结。”然而,在科技引领生活日新月异变化的新时代,人工智能将会在可控范围内造福人类,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人工智能技术不仅不会破坏文化,反而会使文化焕发生机,改变文化价值观的传播方式,形成“文化+人工智能”的文化发展新局面。
“文化+人工智能”是人工智能技术向文化领域广泛渗透和应用的过程,同时也是文化提升科技附加值,转变发展思路的重要环节。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的目标不应是制造能够与人类分庭抗礼的新兴智慧,而是最大限度地改善人类的日常生活,让生活变得更加便捷有序,用高度人性化的科技创新成果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文化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既延伸了文化产业的价值链,同时也为文化事业的可持续推进提供了新的突破口。
二、“文化+人工智能”的主要特征
1、文化与科技的融合
“文化+人工智能”是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最新亮点,也将是未来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一大趋势。文化与科技的融合要与时俱进,积极思考如何通过两者的嫁接更好地服务文化生产,优化文化接受体验,“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将科技内化到民众的文化生活中去,让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更加平民化和生活化,从而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人工智能技术作为新时期科技创新领域的后起之秀,在深度学习、图像语音识别、全息影像等一系列关键技术的引领下对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文化+人工智能”不仅实现了人机交互的和谐,更彰显了现代科技创造生活美学,营造宜居生活环境的美好初衷。
北京龙泉寺推出的智能机器人“贤二小法师”能够在网上与人们对话,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卖萌有趣的形式将佛学中的哲理传授于人。这种“文化+人工智能”的全新话语体系让看似深奥的佛教文化变得更加贴近生活,更接地气,同时也让人工智能技术不再是冷冰冰的机械反馈,进而充满人文关怀与文化气息。
2、用户体验为中心
以用户体验为中心是互联网思维的核心范畴。“文化+人工智能”意在通过科学技术满足用户的精神文化需求,从而创造一种全新的文化消费体验与符号解码历程。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其对于文化生产能力及文化内容表达方式的正面影响无疑也会增加。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改变文化接受者的状态,提升文化产品性能以及创造良好的文化体验环境的方式探索文化创新机制,从而让定制化且富有个性的文化产品精准对接用户诉求。
日本节目《金SMA》在近日的最新一期节目中利用全息投影技术“复活”了已经去世22年的邓丽君,再现了她1986年在《日本作曲大赏》上演唱的名曲《我只在乎你》,让在座的观众叹为观止,创造了独一无二的文化接受体验。苹果公司设计的Siri功能实现了电子设备对人类语言的智能识别,彻底改变了我们看待机器的态度,也让文化交流超越了人与人的界限,向人与机器迈进。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g0506ish80z&width=500&height=375&auto=0
3、个性化的内容表达
2016年被称为人工智能的元年,同时也是网络直播业爆发式增长的一年。人工智能技术创造的浏览跟踪和精准推送算法使得分众化的营销策略和细分市场的对口推广愈加成熟,为文化内容的个性化表达和私人占有提供了技术支持。这一点在网络直播平台体现得尤为明显。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对用户消费偏好的筛选倒逼文化内容创作模式的革新,让网络直播内容的创作由UGC向PGC转型,实现网络直播平台的高效分流。
三、“文化+人工智能”的重要意义
1、丰富文化内容的表现形式
人工智能技术创造了许多文化奇观,让艺术语言与表意体系更加契合,开拓了文化创作的新领域。尽管目前人工智能在文艺创作方面的应用仍停留于随机的排列组合和输入输出模式,但其对文化内容的重塑和改造将会引起人们特殊的回忆性经验和感性认识,让文化作品的呈现方式更加多元。例如虚拟偶像初音未来和洛天依就是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制造出来的仿真形象,这些虚拟偶像吸引了众多粉丝,并通过全产业链开发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人工智能助力文化产业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内容表达形式,为文化科技的振兴扫清了障碍,成为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路径之一。
2、优化文化消费的接受体验
人工智能技术对文化消费体验的优化是文化科技融合的意愿起始点和归宿。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是商品价值循环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人工智能技术不是对文化消费权利的剥夺,而是丰富文化消费体验的催化剂。AR游戏Pokemon Go曾掀起过一波全民手游热潮,虚拟与现实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对接为玩家创造了全新的用户体验,制造了更加优质的娱乐效果和游戏快感,充分凝聚了玩家们的文化消费实力,延长了游戏的生命周期。
3、提升文化营销的整体效果
“文化+人工智能”能够为文化产品的营销增光添彩,提升文化营销的整体效果,最大程度地发挥文化产品的溢出效应。2016年百度和传奇影业的合作很好地诠释了人工智能对文化营销的正面作用。百度利用“百度大脑”的能力为电影《魔兽》运作营销,从而提升票房收入。具体做法是用人工智能当中用户图像识别技术将电影观众分成三类:一类是魔兽的死忠,即使不进行宣传这些人也一定会去看这部电影;一类是摇摆人群,对电影的消费意愿具有可塑性;另一类则是无论怎么宣传都不会去看的人。摇摆人群是电影宣传中真正的目标人群。因此,《魔兽》根据这种分类精心设计了推广方案,将宣传锁定在摇摆人群,最终使得潜在消费需求转化为现实消费需求,将票房提升了200%,远远超出预期。
4、创新文化传承的策略路径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人工智能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推广等方面将大有可为。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深度挖掘文化的内涵、提供精准的信息、营造良好的文化学习体验。普通民众对文化遗产了解得并不多,人工智能机器人能在最短时间内把所需信息提供给用户,有效弥补了单向沟通的不足,提高了文化传播效率。“文化+人工智能”对文化内容的传播不是填鸭式的硬性灌输,而是在用户有需求的时候把最有用的内容提供给信息接受者。运用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可以创造性地保护和传承文化艺术遗产。前沿科技与古老文化的完美融合,不仅能让古代文化艺术在千百年后依然栩栩如生,也能让更多人体悟文明的丰富与多元,体验文化艺术穿越时空的魅力。
微软亚洲研究院与敦煌研究院合作开发的智能聊天机器人“敦煌小冰”入驻敦煌研究院微信公众号半年多来,俨然已经成为莫高窟“专家”,在谈笑间把敦煌的文化、历史、旅游、学术、服务等信息“定制式”地推送给用户,为利用互联网平台传播敦煌文化带来全新体验,受到不少年轻人喜爱。
参考来源:
通信产业网,《李彦宏:人工智能将深远影响文化产业》
人民政协网,《人工智能在文化传承中大有可为》
IT科技杂谈,《文化科技融合新趋向》
后台编辑:高飞
校对:关卓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