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7年中盘点 | 智能社会临近: 这些科技将影响未来文化生活

孙巍 言之有范 2021-07-18

19世纪法国文学家福楼拜认为:“(艺术和科学)两者在山麓分手,有朝一日,必将在山顶重逢”。今天,科学与艺术的“重逢时刻”的脚步不断加快,基于知识经济的智能社会正悄悄进入我们的文化生活。在2017年已经过半之际,文化与科技的融合犹如两朵双生花发展迅猛、势不可挡。



2017年科技助力文化发展新特点


数字创意产业迎来“黄金时代”


自2016年底《“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首次将数字创意产业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规划以来,2017年上半年数字创意产业的热度持续走高,其政策支持力度也不断加大。4月,文化部发布首个“数字文化产业”概念的政策文件——《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向社会发出国家鼓励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明确信号,到2020年,数字创意产业将成为产值规模达8万亿元级的新支柱产业之一。5月,文化部下发《“十三五”时期文化科技创新规划》,中宣部下发《“十三五”国家科普与创新文化建设规划》,政策的大幅红利使数字创意产业迎来“黄金时代”。

 


科技独角兽雄起壮大


目前为止,2017年已经被描述为科技独角兽公司(估值达到10亿美金的互联网创业公司)发展的大年。2017年新晋独角兽的业务覆盖广泛,商业模式不断迭代创新。据统计,榜单上估值数十亿美元的市场新进入者绝大多数来自美国或者中国。美国贡献了总计13家新独角兽公司,而中国今年目前为止已经创造出至少8家独角兽公司。其中公司种类多种多样,金融科技公司、智能制造公司、用户社区公司(知乎)以及共享单车(OFO)、打车公司(滴滴出行)都位列其中,且公司的融资趋势良好。以中国的滴滴出行为例,相比2016年的336亿美元融资前估值,现已升至445亿美元。科技独角兽在国际市场的雄起壮大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基石,使得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有了资金和载体的支撑,在下半年中科技公司的迅猛发展将持续为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保驾护航。



文物保护迎来“新的春天”


为完善文化科技体系建设,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文化部于2017年1月4日公布第二批文化部重点实验室名单,“书画保护”等12个重点实验室入选,借力科技保护文化不断受到重视。除此之外,数字博物馆也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布局,除了开通网站、社交媒体账号加强与公众的沟通,博物馆内的信息化管理、数字服务水平也不断提升。谷歌2011年建立了博物馆网络平台,至今已与全球约70个国家近千个机构及团体建立合作,并利用技术全方位提升在线浏览体验,文物保护借助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迎来了“新的春天”。



2017年新科技在文化产业的应用实践


人机交互:音频交互技术登场


Iphone手机带来的颠覆式变化使得触屏成为人机交互的重要载体,而人机触屏交互设计的发展成熟容易诱发视觉疲劳,人们急需嵌入新的技术。音频交互这样一种超越视觉的新型交互界面将成为未来的引爆点,2017年将成为音频交互界面(AUI)之年。据统计中国移动电台的用户规模在2016年突破2亿大关,预计在2017年达到2.6亿,知识电台的崛起为音频交互技术与知识付费的融合开创新蓝海,“听” 经济时代悄然来临。



人工智能:艺术创作新蓝海


科技的不断进步使得艺术创作也更加智能化,2017年年初,一部完全由人工智能编写的科幻短片“Sunspring”在伦敦电影节上进行了首映,片子的制作令人惊讶,视觉感备受称赞。2017年利用AI进行艺术创作愈发成熟,谷歌全新推出的 Magenta 项目,目前专门用来研究人工智能的艺术创作,最近研发出了人工智能作曲软件。人工智能或许不会完全取代人类的工作,不过这对于懒散、过分依赖天赋的创意工作者来说依然值得警惕。笔者认为,未来人类可能会越来越多地向人工智能学习,促成人类和机器学习进步的良性循环。



大数据: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根据IDC的数据显示,该市场规模2016年增长到6.17亿美元,未来5年的复合增长率达51.4%,市场规模增长近7倍。可以说,自动数据处理2017年即将进入黄金时期。未来,大数据进行的自动数据处理服务将逐渐深入到人们日常的文化生活中去,人们的一些文化生活数据将被更加系统科学地分析归纳,而这些数据的应用几乎可以渗透到博物馆、教育、电商、游戏、服装等几乎所有领域。



智能医疗:沉浸式治疗康养方式


如果说2016年是人工智能元年,那么2017年则是人工智能产业化的元年。以人工智能技术为基础的商业形态将会形成全新的模式、全新的生态,“人工智能+医疗”新业态势不可挡。虚拟现实治疗(VRT)能创造出一种多维环境,让患者大脑重新连线,以沉浸式治疗方式让患者得到更舒适的治疗体验。Mindmaze在近日公布了与Dacuda合作研发的MMI计算平台,是世界上第一款为移动端沉浸社交式虚拟现实应用而设计的多感应器计算平台。未来,这种新型治疗技术将与健康养老产业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术让医疗康养产业链得以进一步优化,走向更高效率与更高层次的水平。



如何构建智能时代的文化科技强国?


近年来,我国已明确提出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和文化强国,这是符合大国崛起规律的高瞻远瞩的战略部署。面对智能科技带来的重大影响,文化科技的融合为我国建设科技强国和文化强国提供了一条捷径。


多元文化:未来科技创新的决定性因素


每一项重大的颠覆性创新,实际上都开创了一个新的价值空间,也可以说是创造了一种新的文化形式和生活方式,文化之于科学技术亦是如此。创意经济学者理查德·佛罗里达认为“一个区域的创新活跃程度,可以用对多元文化样式和多样生活方式的包容度来衡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较强的多元文化包容性有利于促进科技的创新进步。因此,未来多元性的文化将日益成为技术创新的决定性因素,以更加开放包容的文化视野助力科技的创新进步。



文化体验:“后工业”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


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早在几十年前就对此作出了精确预见:人类正加速进入“超级信息符号经济”时代, “体验工业可能会成为超工业化的支柱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所包含的审美价值越来越看重,情感体验需求超过了功能体验需求。因此,注重体验经济、共享经济的发展是“后工业”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2017年7月8日,在杭州的街头,马云的第一家无人超市正式营业,客户使用手机淘宝或者支付宝扫码直接进店,开启无人购物体验的先河,社会反响剧烈。



协同发展:促进硬件软件融合创新


面向世界科技强国和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硬件指标和软件指标急需同步发展,既要系统部署支持自动驾驶、无人机、量子通信、5G、能源互联网、物联网等智能基础设施,强化投入并探索PPP模式,实现公共文化和科普设施的智能化升级改造。同时,在面向2030年重大科技项目、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中,注重文化艺术元素的注入与提升,增强文化科技重大装备攻关力度,强化文化科技融合创新类项目和工程的部署。



全球视野:民族文化兼收并蓄走向世界


文化科技的深度融合需要从两方面出发,首先,坚持本国的文化自信、创新自信,在科技创新的过程中融入本民族的文化,利用互联网和相关科技,在更高起点上推动“文化走出去”,最大程度地消弭“文化折扣”,使融合了现代科技文明的中华文化成为世界民族之林中最具魅力的多样文化之一。其次,用开放的视野俯瞰全球,促进民族文化在兼收并蓄中走向全世界。既要持续做大做强文化科技融合促进创新创业,形成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文化科技融合创新跨国公司。又要积极开展国际合作研究与对话,积极参与国际规制与标准研究与制订工作,增强文化科技融合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在我国和平崛起过程中逐步构筑起影响全球、无与伦比的软实力。


参考来源:

李万,智能社会临近:迎接文化科技大融合的新时代

数邦客,盘点 | 2017年大爆发的15个新科技


后台编辑:吴迪

校对:吴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