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喧嚣背后的沉默之地,城乡之间的互联网差距如何跨越?

徐妤函 言之有范 2021-07-18

8月4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占全球网民总数的五分之一。其中,农村网民的规模达到2.01亿,占比 26.7%。城镇地区互联网的使用人数和普及化率都远远超过了农村地区,城乡差距仍然较大。“不会上网”或者“不愿意上网”仍是农村人口上网的主要障碍。


一、农村:喧嚣互联网的沉默蓝海


《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占全球网民总数的五分之一。互联网普及率为54.3%,超过全球平均水平4.6个百分点。其中农村网民规模达到2.01亿,占比26.7%;城镇网民规模为5.50亿,占比73.3%。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资金的支持和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开始向广袤的农村地区开疆拓土,但由于基础设施的落后和思想观念的限制,农村还是喧嚣互联网中的沉默之地。但也正是基于此,从互联网巨头到各种厂商都将农村市场视为他们发展的强大后备军。从下图可以看出,虽然中国城乡互联网用户不断增多,互联网普及率逐年上升,但是二者之间的差距仍然较大,现实里的城乡二元对立在互联网的世界里继续存在和延伸,如何解决城乡数字鸿沟还需要继续探索。



一直以来农村市场都是互联网巨头们布局的目标,早在2014年阿里巴巴就将农村电商定位为将来三大战略之一,与全球化、大数据并驾齐驱;雷军表示,农村互联网是未来十年的核心投资方向;华为则展开了“千县计划”将农村市场看成智能手机的下一个增长极。除此之外,互联网新兴业态也开始走进农村,从娱乐休闲、衣食住行、生产建设甚至娶妻生子影响和改变着农村地区的发展,由此来看,农村互联网发展潜力巨大,文化消费乃至网络文化消费空间广阔,不得不说是一块有待开发的沉默蓝海。



二、农村互联网的发展现状初探


01

主观限制,不懂电脑者占据大半江山



从上图可以看出,近年来农村地区非网民的上网意愿在2012年出现过一次明显上升以后便呈现疲软态势,甚至非网民的转化速度在逐步减慢。除此之外,对互联网知识的缺乏以及认知不足,导致的对互联网使用需求较弱,仍是造成农村非网民不上网的主要原因。《报告》显示,农村非网民不上网的原因主要是“不懂电脑/网络”;对于互联网“不需要/不感兴趣”依然大有人在。“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没有上网意识,更别谈互联网思维,因此诸如“O2O”“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互联网+”等已经在城市地区热到麻木的词汇对于农村淳朴的农民来说还是无比陌生。


02

客观制约,网络基础设施有待健全


“要致富先修路”,毋庸置疑,基础设施是一地发展的关键一环。而对于农村互联网而言,网络通信这一基础设施的完善与否是制约其发展的基本要素。许多乡村或少数民族偏远地区的网络基础设施极不完善,公共上网资源匮乏。尤其是在移动设备成为上网的主要工具之后,城镇居民或许早已习惯了4G甚至5G网络,公共场所基本能够实现wifi覆盖,但偏远的农村地区,wifi覆盖依旧是个奢侈的词汇。有数据显示,农村非网民中19.7%的人是因为没有上网设备;3.5%的人则是因为网络接入条件差,网速慢、不稳定造成。


03

实用优先,即时通讯最受农村网民欢迎



农村网民各个互联网应用使用率均低于城镇网民水平。在各种网络应用中,即时通信使用率位居第一,成为农村网民使用频次最高的网络应用;其次网络新闻使用率排在第二位,比例为77.8%;搜索引擎名列第三位,比例为77.7%。相比之下,农村网民对于社群化、交互性强的微博、论坛或者生活服务类网络应用如团购、炒股等的使用率偏低,可见,实用性强、获取讯息和方便通讯是农村网民看中的点。


04

文化反哺,新生代农民成为农村网络主力军



不论在城镇还是农村,从年龄结构来看,10—39岁的人群是使用互联网的主要人群,甚至在有些年龄段农村的网民要超过城镇,比例分布趋于平衡。这与新生代农民的文化反哺现象呈现一致。所谓“新生代农民”是指 16 周岁以上,40周岁以下的、正在务农或立志务农的农村和城镇劳动人口,包括职业农民、兼业农民以及有意向务农的大学生群体和返乡农民工等文化反哺则是“在急速的文化变迁时代所发生的年长一代向年轻一代进行广泛的文化吸收的过程”。由于互联网的特点、信息服务对象、话语体系的取向更适合年轻群体,他们基本垄断了对互联网络及其信息的话语权力。


05

电商发达,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势头良好


《乡土中国》提到过,“传统的乡土中国是由市场——而不是由村庄——组织起来的。在庞大的市场网络的最基层,往往是一个集市带动着周围15—20个村庄。”积极但零散的农村商业活动给电商提供了天然的温床。


近年来,在发展现代农业、扩大农村需求等各项政策的拉动下,电子商务在农村地区取得了重大发展。电商进农村不仅扩大了农产品销售市场,也为农民增收、电商产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近年来,在发展现代农业和扩大农村需求等各项政策的拉动下,农村电子商务获得长足发展。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我国农村网购市场规模就达3120亿元,2016年全年可达6475亿元。中国食品安全电子商务研究院院长洪涛说:“农村电商的发展已是大势所趋”。



三、激发潜力,

互联网背后的城乡差距如何跨越?


6亿农村人口,衣食住行玩都蕴含巨大的机会,且不说商业巨头都已经开始纷纷布局农村市场,巨大的商业蓝海有待开发。前几年的经济发展已经牺牲了农村和农民,如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在信息获取、生活方式、经济发展和社会参与上都开始重新洗牌,这一次,农村地区不能再掉队,因此缩小互联网背后的城乡差距,对于促进现实意义中的城乡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宣传教育,乡绅、乡贤作用不可小觑


加强教育宣传,提高人们的知识水平和互联网意识,不是一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口号,广大的农村地区有着与城市截然不同的环境,教育落后、低龄化与老龄化人口较多、地区之间分散等一系列现实问题决定了农村的互联网推广普及活动应该有的放矢、顺势而为。“小而精”的农村是一个熟人社会,乡贤、乡绅的存在就好比如今我们身边的“大V”,利用这些意见领袖的作用,能够更好的撬动农村地区人们的思想意识,打破传统,大胆地接受外面的世界。同时,做足调研工作,深入了解农村非网民需求,了解其上网意愿,以需求为维度,区分不同属性群体的上网意愿,制定更满足需求的互联网普及推动措施。



打通农村互联网的“最后一公里”


4G、无线网络的覆盖不高是农村互联网发展的一大痛点,也是制约互联网在农村纵深发展一大硬伤。2016年年初工信部发布的《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就明确提出,要在“十三五”期末,促进城市和农村地区无线宽带网络的协调发展,实现4G网络深度和广度覆盖。政府要通过政策和资金杠杆,调节、支持发展农村地区宽带网络,不断提升覆盖率,提高传输速率,加快农民普及,逐步缩小城乡间差距,打通互联网的“最后一公里”。除此之外,政府还需发力,对农村的金融、电子商务、旅游、物流等周边产业进行支持和监管,优化农村的互联网环境,激发和培养农民的消费习惯,促进农村地区的网络文化消费。



引导互联网人才流向农村


新生代农民们成为农村信息化浪潮中的弄潮儿,他们与亲代之间的数字鸿沟成为文化反哺的重要社会动因,支持农村人口返乡发展、回乡创业,他们在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起到了文化反哺的作用,从而缩小了与亲代之间的数字鸿沟。另外,鼓励高校毕业生、村官等优秀人才参与农村建设,以先进的思维和开阔的事业发挥一定的带动和引领作用,加大人才培养,引导更多互联网从业者深入乡村,发挥作用。


参考来源:

中商情报网 《2016年中国农村互联网宏观环境发展情况分析》

CNNIC《2016年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后台编辑:徐妤函

校对:吕彤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