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云集话雄安,共绘雄安发展蓝图
2017年8月19日,由河北雄安新区管委会和中国致公党北京市委联合组织召开的雄安新区城市生成与发展专家研讨会在京顺利举办。此次会议旨在集全球视野和国内外资源,从人文、历史、伦理等多视角为雄安新区规划建设提供智力支持。雄安新区的领导用一整天时间,听取各领域专家每人长达四十余分钟的专题演讲,边听边交流探讨,不走过场。这种务实的会风在近年来国内各种论坛实属罕见。会上各位领导和不同领域的专家对雄安新区城市建设中文化遗产、文化产业、公共服务、水城融合、城市规划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见解,为雄安的规划和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以人为本,增强城市文化认同
河北省委常委、副省长,雄安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刚
雄安新区临时党委副书记 党晓龙
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 吕舟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人,雄安的建设更是需要考虑到未来居住在这片土地上的人群的需求。河北省委常委、副省长,雄安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刚在会议上就提到,在城市化几百年的进程中,物质条件在不断改善,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也在不断变化,但是唯一没变的是城市的人,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都没有发生改变,因此规划城市还是需要从人的主体性来考虑。致公党北京市委主委闫傲霜在谈北京申“设计之都”对雄安建设的启发时提出,世界对于城市的认可有很大一部分是看公共服务的可持续性和公众的参与度,就是有多少老百姓能直接享受到非常好的公共服务,有多少市民愿意参与到你的城市发展建设、创新创意过程中。这就意味着规划建设者始终要从市民的角度来考虑各种服务的成效。同样的,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吕舟也从雄安的角度来思考人的问题,他认为,雄安新区的目的是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所以雄安最后能否留住人、能否使人产生对雄安的认同感、能否最大程度地发挥人的潜能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同时他认为,未来迁移到雄安的可能更多的是年轻人,年轻人更青睐交流融通、充满创意的地方,因此,雄安的规划建设同样不能忽略年轻人的需求。
融合包容,构建雄安城市形象
致公党北京市委主委 闫傲霜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 张晓明
人对城市的认同感,同样来自于这座城市散发出的氛围、呈现出的城市形象是否与自身相契合。因此,每座城市都需要以自身特色为基点构建城市形象。致公党北京市委主委闫傲霜十分生动形象地概括了自己对北京、上海、深圳以及雄安形象的理解,她认为深圳是一个动感十足的蓬勃少年,上海是一个婀娜多姿、温柔时尚的淑女,北京是一个胸怀宽广、内涵丰富、包容大气的中年男士,而雄安将是一个文雅、健壮而活力四射的青年。这意味这雄安未来将是一个自由、充满活力和希望的地方。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张晓明认为,雄安的发展定位应是体制创新试验区、未来科技孵化器、国际人才聚集地、首都功能承载区,雄安是一个链接资源、实现融合的地方,城市宽容、开放、融合的环境将为其带来大量的人才、技术资源,所以雄安是一座导演未来的城市。
先试先行,做未来城市先行者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设计院院长助理 黄璞
国家信息中心国际信息研究所全球城市与文化旅游研究中心总干事 秦刚
在现代城市基本定型并呈现出很多城市病的境况下,未来城市的发展引发了诸多想象。很多城市概念迸发并开始投入实验,未来城市将有无限的可能。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设计院院长助理黄璞则认为雄安的城市规划应是文化城市3.0的形态。文化城市3.0顺应了共享常态化、产业智慧化、主体个群化、义利兼容化的发展趋势,这种观念的实践也形成了新单位、新大院、新街坊、新邻里的规划观念和设计理念,十分值得借鉴。国家信息中心国际信息研究所全球城市与文化旅游研究中心总干事秦刚提出了第五代城市的概念,第五代城市是因为生态和人文而兴起的城市,其支柱型产业形态是高端服务业、文化艺术创意产业和科技创新业。第五代城市的发展是以生态为根、以人为本,而非以产业为本。雄安可以以第五代城市为蓝本,重塑城市的环境生态、人文生态、产业生态和治理生态。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张晓明认为,雄安是一个没有城市演化历史的地区,可以从零开始生长,用思想构建未来。而未来城市的发展方向是生态城市、智能城市、超大城市以及高度集中的城市,这些发展方向最后都会形成三维城市。雄安的地理气候、发展定位、先进理念等就为构建三维城市造就了最好的机遇。
文以载“城”,文化引领城市风采
中央美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乔晓光
中央美院设计学院副教授 李玉峰
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促进会西南民族美术专业委员会主任 蒋骏雄
文化是城市的标志和灵魂,也是城市魅力所在。河北省委常委、副省长,雄安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刚在会议上提出,无文化谈城,无雄安未来。没有文化建设的城市,将缺乏内在凝聚力和城市认同感。中央美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乔晓光从文化遗产的角度想象了雄安未来的城市定位,他认为雄安可以做世界遗产城市的先行者,挖掘本地的文化遗产、聚合世界的遗产资源,以全面而系统的公共文化设施、教育体系、文化活动等支撑遗产城市的发展。中央美院设计学院副教授李玉峰同样提到了遗产城市,他认为遗产城市主要是把时间作为评价城市的核心指标,让人看到了时间的延伸性。雄安的建设同样要注重过去、现在与未来的衔接,因此其发展原则之一就是要传承中华文化基因,体现文明包容,结合区域文化、历史传承、时代要求来营造现代城市特色风貌,形成展现中华气质的人文与景观风貌新标识。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促进会西南民族美术专业委员会主任蒋骏雄则以深圳蛇口、桂林“两江四湖”、水城威尼斯等案例,剖析了城市发展中的城市精神和文化艺术在引领城市风采中的作用。
责任编辑:倪嘉玥
后台编辑:陈悦
校对:张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