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行走日本 | 看 “文创+”如何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张天意 孙巍 言之有范 2021-07-18

行走日本,于细微处感受日本文化,于精妙间洞察文创因子。如今,文化创意已体现于日本生活的方方面面。不论是垃圾分类、乘坐电车等生活日常,还是外出游览、购物娱乐,都能看到日本人对细节的重视。那么,日本又是如何对诸多细节进行文创设计的呢?


所见:细节文创


1.文创+旅游


在日本,琳琅满目的文创产品充斥着大大小小的景区商店,只要你身处其中便很难空手而归。各个景区根据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与自然风貌设计出风格迥异的文创产品,因此,游客们在日本不同的景区观光很难见到相同的文创产品。这些文创产品包括食品、文具、玩具、纪念品等诸多种类,其中,食品类商品大多根据本地特有食材制作,在包装方面有明显的文化特征与地区标识,地方特性极易识别;玩具类与纪念品类商品大多以当地特色建筑或景观设计成卡通形象,使原本冰冷生硬的景观变得生动活泼,极为亲民。

 

 

日本景区的文创产品在讲求“量”的同时更追求“质”,工匠精神作用其中使景区文创产品均做工精细、保证品质。因此,在日本观光游览的游客们不论男女老少都能在这些景区商店中进行消费。


除衍生品外,日本还通过地区形象设计吉祥物,并以此提升城市知名度、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日本熊本县即通过熊本及“熊本寻熊启事”“丢腮红”等活动,进行全民营销。通过“丢腮红”事件,熊本县成功让外界了解红色在熊本县象征着火山及红色美食等意义。此后有日媒表示,“丢腮红”事件达成了约 6 亿日元(约合 3360 万人民币)的广告营销成果。




2.文创+公共服务


除了景区玲琅满目的文创商品,文创与公共设施的融合也随处可见。小到公共场所的指示标识,大到电车、新干线,创意无不融入其中。警示漫画在电车、警察局等公共场所较为常见,具有警示作用的漫画的呈现手法使原本冰冷的大字标语变成了儿童也能看懂的可视化形象,有助理解的同时大大提高了警示标语的审美性。

 

 

此外,日本对于公共厕所的设计同样脑洞大开,日本长野县饭山市的“斑尾高原滑雪场”里的厕所通过3D全景技术,让使用者在“方便”的同时犹如置身极限运动的刺激中。日本大分市中央町的商业街合作社因人流减少,为制造话题吸引客人,2013年利用传感技术建造街头“透明”男女共用厕所,设于停车场入口处。诸如此类独具特色的公共服务成为了日本独具特色的文化输出渠道。


3.文创+宗教


日本是一个宗教信仰十分普遍的国家,其宗教信众的人数远超日本总人口。这意味着,许多日本人同时信仰两种以上的宗教。因此,日本的神社众多,一些规模较大或独具特色的神社成为了居民参拜、游客祈福的重要场所。在这些神社同样有文创产品进行售卖,多为包装精致的护身符等。值得一提的是,浅草寺等寺院、神社,将求签问卜以投币、抽签、自取释义的方式进行。在求签者自取的释义纸条上,释义被翻译成了多种语言。由此将本身具迷信性质的事情变成了富有趣味的活动吸引更多人参与其中。

 

除此之外,宗教场所的衍生品并不都具有宗教祈福性质。许多神社会将神社的守护神加以卡通化,设计成为卡通形象,例如京都伏见稻荷便设计出多款狐狸形象的文创产品。


所思:日本文创产业的繁荣动因


1.动漫产业发达奠定基础


日本素有“动漫王国”之称,是世界上最大的动漫制作和输出国,目前全球播放的动漫作品中有六成以上出自日本,在欧洲的比例更高,达到八成以上。在日本各种各样的文化产业当中,在电影院、电视台播放的各类动漫节目格外引人注目,各种动漫的人物形象充斥街头,早已超越了杂志和电视的范畴,渗透到日本社会的各个角落,尤其是文创产业领域。

 


强大的动漫产业为文创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一,动漫产业为文创产品设计提供了人才支撑。文创产品中动漫形象的设计需要专业人才挖掘当地历史文化、提炼地方特色,从而设计出既符合地方文化又形象喜人的产品。因此,动漫人才有机应用于文创产业领域从而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第二,动漫产业为文创产业培养了受众群体。日本动漫从1917年起,经由近百年的发展壮大,已在国内外拥有庞大的受众群体。因此,大部分游客对于景区文创产品的动漫形象有很高的接受度。第三,文创产品与动漫衍生品的产业链较为重合。从设计创作到生产加工,与动漫衍生品相一致的生产流程极大地推进文创产品的繁荣。


2.政府主导、全民参与


日本的文创产品之所以能够细化到日本民族生活的方方面面,是政府主导文创产业的发展方向与国民文化自觉意识共同作用的结果,是经过长期的探索创新和发展的过程。首先,为了加强对文化产业的保护与支持,日本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以层次高、效力强的法律,从根本上保障文化的长远稳定发展。日本文化产业立法主要涉及三个领域,分别为“文化内容的监管与控制”“著作权”和“文化振兴”三个领域。其次,日本民族的文化自律意识为文创产业的发展奠定根基。高度的民族自律意识节约了文化创意产业的监管监督成本。日本内向隐忍的性格使得其民族修养为“不给别人添麻烦”,就产品生产者而言,行业自律要求生产者在开发衍生产品的过程中,追求原创、精致的文创产品。就产品消费者而言,较高的文化涵养要求消费者尊重知识版权,促进行业的良性循环发展。


所感:日本文创之于中国文创的借鉴意义


1.激发文化创造活力,增强产品创新及市场创新


文化产品是文化价值和商品价值的载体,是文化和经济的产物。日本文创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创造力。在日本,每个景点和地区都有自己的限定产品或吉祥物。文创衍生品与城市形象、城市建设紧密融合,经熊本县政府发布,2015年熊本熊的周边产品销售额首次突破了千亿日元,达到了1007亿日元(约合57.5亿元人民币),这些限定产品与吉祥物都是日本文创创造力的展现。

 

 

相比较而言,尽管我国疆土辽阔、文化资源丰富,但是针对不同地区的文创产品周边的开发与城市形象的宣传力度仍然欠缺,导致我国的许多城市定位较为雷同、城市吸引力仍然不足。因此,我国的文创产品开发首先应当激发文化创造力,提升我国的原创水平。坚持原创的核心概念,进行衍生产品的发散性创新,使延伸的领域更加宽阔。在进行产品创新过程中,不仅要重视产品的原始创新,还要注重产品的发散创新。


2.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引导提升国民文化素质


日本十分注重保护知识产权。首先,日本政府为了保护作者等创新人员的知识产权,颁布了多部法律法规,成立了知识产权战略本部。次,还设立知识产权调查会、财团法人知识产权研究所等部门,制定了一系列措施。最后,在日本,只要有涉及到文创产品销售的地方全部都禁止拍照,这些做法都为知识产权的保护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提高了技术人员和文化工作人员的创新积极性。同时,日本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是根植于民众的,日本将知识产权融入课堂课堂,从小就培养学生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通过广告、漫画等多种形式向人民群众普及这方面知识。

 


尽管近年来我国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升,但由于互联网技术的更新迭代,文化产业的盗版问题仍然不容小视。因此,我国应该结合本国国情制定知识产权保护策略,为激发文化原创活力保驾护航。首先,政府仍应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弥补监管空白等。其次,第三方知识产权机构应当发挥作用、增强行业影响力。最后,不断提升国民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与自律意识。


3.建立文化品牌,进行统一规划管理


日本从上到下非常重视文化产品的二次开发,在遵规守矩的严谨中传承着精致,创立文化产品的衍生市场,提升文化产品的附加价值,形成由漫画、动画等衍生的人物、文具、玩具、游戏、服装、电影等构成的产业链。在学术考察中我们发现日本的文创产业的各个链条中,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的各个环节都有统一的规划与管理。以日本文化景点的衍生品为例,不同景点有专门的产品周边商店,且每个商店都是统一经营和管理,既保护了产品的知识产权,又增强周边产品的独特性,推动发展文化品牌。



相比之下,中国的文创产品的产业链条相对缺乏品牌意识,不同景点的衍生产品缺乏统一的规划与设计,导致旅游景点的文创周边大同小异,缺乏独特性。文创产品的商品化使其文化特质消退,经济利益的趋势使得我国文创产品在创意设计、制作工艺中都有待提升。因此,就文创产品的开发而言,需对产品开发的各个环节进行统一的经营管理。


后台编辑:何雅君

校对:倪嘉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