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思想的特色与贡献
互联网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当前已经渗透到经济社会各个领域,极大提升了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互联网思想是人类对互联网自身及其与经济社会各领域各方面相互关系的理性思考和规律认识,大致可分为三个层面:工具层面立足互联网的功能,主要是如何运用、管理、发展互联网,通过互联网获得更多经济和社会效益等;结构层面立足互联网的影响,主要是如何推动互联网与其他事物关联、互动、融合,从而调整和优化政治经济社会格局等;价值层面立足互联网的本质,主要是考察互联网发展的价值取向及其对人类思想和人类文明的影响等。
我国接入国际互联网20多年来,正确处理安全和发展、开放和自主、管理和服务的关系,推动互联网发展取得世界瞩目的成就,在以上三个层面初步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国互联网思想。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有多处涉及互联网的内容,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互联网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和科学把握。
协调包容的发展观
中国在推动互联网发展过程中,坚持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网络经济,推进信息惠民。与之相适应,中国互联网思想呈现出鲜明的协调性、包容性,表现出积极、审慎、稳妥的特点,体现了兴利去弊、扬长避短、为我所用的思想理念。比如,在互联网传播方面,本着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坚决制止和打击利用网络鼓吹推翻国家政权、煽动宗教极端主义、宣扬民族分裂思想、教唆暴力恐怖活动等不法行为,坚决管控利用网络进行欺诈活动、散布色情材料、进行人身攻击、兜售非法物品等;在互联网技术方面,围绕国家亟须突破的核心技术集中力量办大事,积极推动核心技术成果转化、推动强强联合与协同攻关,同时加快构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体系,增强网络安全防御能力和威慑能力;在互联网经济方面,对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给予支持,对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带来的影响给予包容并加以规范,同时正确处理新生事物与传统事物之间的关系,通过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大数据战略、媒体融合战略等,实现互联网与中国经济社会的有机融合。
正是秉持协调包容的发展观,中国正确处理了本土与外来、自主与开放、发展与安全等关系,不仅为平等、公开、参与、分享等互联网思维在中国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也为中国互联网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根本方法论。可以说,如果没有协调包容的发展观,中国就不会有互联网的加速普及和相关企业的快速壮大,也不会有20多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
多元互动的治理观
我国现有网民7亿多人,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的新空间和获取公共服务的新平台。亿万网民在互联网获得信息、交流信息。互联网还推动了中国网民的政治参与,大大扩大了公众政治参与的规模和数量,增强了他们的参政能力和素养。这对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公众通过互联网直接和深入地参与到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其广度和深度在中国民主政治发展过程中是前所未有的。网络参与成为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的新途径,对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进一步推动政府加快实行政务公开、决策公开,增强了政治透明度。
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互联网带来治理变革,推动网络空间治理从单一主体的政府管理向多元互动的综合治理转变。互联网正在成为党和政府同群众交流沟通的新平台,成为了解群众、贴近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新途径,成为发扬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监督的新渠道。对党和政府来说,网络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领域,是建设法治型、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方面,必须牢牢坚持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必须坚持走网上群众路线,群众在哪儿,党员干部就到哪儿。对社会来说,公民、企业、非政府组织、研究机构、技术社群等各方主体都应当参与到治理中,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行业组织充分发挥自律作用,社会公众积极建言献策、开展网络监督和网络问政,与党和政府形成有机配合与互动。中国互联网治理日益呈现出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多方参与、良性互动、协同治理的理念和格局,科学回答了在中国这个网络大国如何凝聚共识、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的重大课题。
融合共生的空间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积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把既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既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
互联网成为当代中国向世界系统传递科学理念和思想的先行领域之一。中国互联网思想呈现出明显的创新特征并在全球产生广泛影响,为世界互联网发展贡献了重要智慧。特别是习近平同志提出全球互联网治理的“四项原则”“五点主张”,为国际社会应对互联网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贡献了中国方案。中国互联网的庞大市场和显著成就,也为中国互联网思想的国际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自信。比如,中华文化历来具有鲜明的实践性,传统文化中的“经世济用”思想与互联网创新创业的现实需求相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观念、实践精神和创新意识,引发共享单车、移动支付、电子商务等互联网应用服务迅猛发展,既创造了经济价值,又创造了社会效益。
特别值得强调的是,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中华文化创新运用于网络空间的全球化理论。面对事物固有的内在矛盾,中华文化历来倡导和谐之道,从人与自然的“天人合一”、人与己身的“致中和”、人与人相处的“以和为贵”,再延伸到“协和万邦”的天下观,都充分体现了“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融合共生理念。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思想从全人类共同福祉出发,立足和平与发展,突出互联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广泛联系特征和互联互通、共享共治的发展趋势,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精髓和智慧。这一立足中国、走向世界的互联网思想,顺应了世界大多数国家和人民的共同期待,正在日益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
当今世界正处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互联网思想也随之不断演进和发展。中国互联网思想顺应世界互联网发展潮流,植根于中国发展实践,既有突出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又有鲜明的本土性和创新性。面向未来,中国互联网思想将不断丰富和发展,日益彰显出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在推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东西方思想文化的交流融合乃至人类文明发展作出新的重大贡献。
• END •
来源:人民日报
后台编辑 | 郝兰芝
校 对 | 温晓 徐妤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