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 | 学术男神再聚首,带你回顾2017,展望2018(上)
1月8日,“2017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暨“智库对话2018:年度回顾与展望”在北京大学燕南园举办。12位国内文化产业大咖齐聚燕园,共同分享、探索发展文化产业有益经验和创新模式。回顾2017年文化产业发展成果,研判2018年文化产业发展趋势。
顾江
南京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中国文化产业的四个阶段
我国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与经济转型密切相关。具体而言,从“十一五”到“十三五”,中国文化产业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认知形成阶段。在这一时期,学者们主要是结合新出台的国家产业政策,对文化产业概念进行定性的研究与表述。 第二,认知扩张阶段。文化企业数量迅速增长,文化产业发展尚不成熟。金融危机后,文化企业从盲目的数量扩张向质量改变转型。第三,快速资本扩张阶段。主要是指十二五期间,资本市场大规模投入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品质变好。第四,产业结构提升阶段。十三五期间,文化产业不仅具备质量上的提升,其产业结构的类型、种类和品质均得到了较大提升。
在未来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对产业政策的研究应该从共性到个性,再个性提升到普遍规律。第二,产业政策是差异化的。今后文化产业政策应更多考虑门类区别,以及不同行业之间的差异性所形成的政策弹性效益。第三,国际化问题。在对外文化输出战略中,更侧重产业的思路,加大政策补贴力度。第四,人才问题。文化产业本科和专硕分属不同委员会,应当合二为一,更有效地建设起人才支撑队伍。
单世联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
党委书记、教授
用文化改造经济
第一,从文化经济的角度思考文化产业,推动文化向经济渗透,用文化改造经济。文化艺术本身的经济效益有限,不能解决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问题。现阶段,文化艺术正向整个社会生活,向实体经济全面渗透和扩张。文化艺术与科技相融合,与其他行业相关联,与产业升级战略相结合,一同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这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即文化经济。文化经济的根本思维是用文化引领、规范、约束和充实经济。反观当前中国文化产业存在的问题,一方面,过度依赖历史文化资源而缺少创新;另一方面,文化泛化导致文化意义、文化形式和文化风格的稀释。因此,想要保持经济的文化性质,就要用文化本身来推动、引领经济,丰富文化内容和意义作支撑。
第二,鼓励繁荣狭义的文化艺术生产。不仅仅从历史传统中找资源,还应从当代找资源。
第三,没有独立学科就不能吸引人才、做出好的科研成果,要努力推动文化管理成为一级学科。
李炎
云南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
云南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
文化产业发展,不能一刀切
第一,当前,文化经济和文化产业还未得到足够高的重视。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各级党委政府还未形成与之配套的理念、政策、金融、财政以及各方面完整的支撑。
第二,文化产业和文化经济发展,不能一刀切。我国部分地区经济不断发展,文化却被置于一种可有可无的状态,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而仅仅是一种标志性、符号性的表征。就中西部地区来说,有资源没有市场,或者有市场没有资源,这些问题都需要关注。
第三,中国的文化产业和文化经济发展到今天,需要在国家层面和理论层面提出一整套完整的产业发展体系,包括相关的理论话语体系和政策体系。我国文化政策差异大,行业管理呈现竖井式、层级式特征,使得文化还是纳入到文化管理和管制的体系之下,并未实现统一市场条件之下资本、资源、消费市场的流动。因此,下一阶段必须解决文化产业在资源配置、空间布局、产业结构以及分类指导等方面所面临的问题。
第四,呼吁高校作为科研单位和理论智库从两级发展。高校创新型的理论研究,要针对中国文化经济发展面临的一系列新问题,从理论上,逐渐构建自己的话语体系。通过提出与政府诉求相互对应、甚至是博弈、校准性的研究,来引领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李凤亮
南方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
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
深圳大学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主任
中华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融合新趋势
回顾2017年,文化产业有几个方面值得关注:第一,新兴文化业态是文化产业创意驱动发展的主导模式。文化产业园区纷纷诞生,新科技、新材料催生出新业态,甚至出现了很多未规划的新兴业态,例如网络直播产业、知识付费行业,都在市场占据一席之地。第二,创意内涵日益受到重视,尤其是中华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的融合成为新的趋势。《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国家宝藏》等综艺节目的走红充分说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最大的战略性资源。第三,文化产业与事业边界日益模糊淡化。能满足人民需要的、有市场开发价的资源就应按照市场规律开发运营。第四,文化贸易不仅是经济问题、产业问题,更是国家重大战略的一部分,涉及到国家荣誉。
2018年,需要关切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我们要高度重视十九大确立的文化创意思想对文化产业的深度影响。要树立全球视野、历史意识、全球观念和文化情怀。一方面,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正创新,另一方面,要解决好文化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第二,文化产业跨界融合还会进一步强化。要用跨界的思维推动创意发展,实现由文化创意产业到创意经济的演进拓展。第三,辩证看待文化产业国际合作。遵循市场规律、文化规律、消费规律和传播规律,讲好中国故事。第四,区域竞争和合作态势进一步强化。尤其是文化旅游、数字经济等方面的联动呈现出新的趋势和方向。第五,深化和提升文化产业学科建设的需求已经迫在眉睫。
祁述裕
国家行政学院和社会部主任、教授
中国文化产业转型正当时
现阶段,我国文化产业呈现出以下特点:第一,中国的文化产实践在国际文化产业坐标上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 中国文化产业参与者众多,政府高度重视。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国的文化市场最活跃,文化产业业态最丰富。 第二,文化产业正在经历转型。尤其是近三年来,经历了产品服务转型、业态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型,并呈现出集聚发展、数字化发展、融合发展、特色发展、共享发展的新态势。第三,文化管理体制改革从未像今天这样急迫。健全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需要推动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先行。
未来文化产业有四个方面的问题待解决:第一,完善文化娱乐产品的内容监管,引导文化娱乐市场良性发展。文化产业领域放管服的核心是减少行政审批。第二,为企业参与文化产业创造机遇。民营企业、社会力量参与文化产品创造需要实现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第三,推进国有文化企业改革。要打破行政区划,按照市场规律来兼并重组,提高市场竞争力。第四,进一步落实开放政策。开放是判断改革的试金石,开放的程度决定着改革的程度。要为文化产品的引进来和走出去创造更好的环境。
尹鸿
清华大学影视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文化产业发展趋势:从硬实力到软实力
首先,文化产业处在快速发展阶段。主要以政府力量、资本力量以及新技术的出现为主要动力。其次,文化产业呈现从硬实力向软实力过渡的发展趋势,具体表现为从产品经济向版权经济转变。内容传播渠道增加以后,优质版权和优质内容的竞争加剧。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竞争就是优质内容的竞争。例如,2017年互联网视频平台的网络大电影和网络电视剧80%都采用独播模式,而传统电视行业不是独播,因此会导致内容的贬值。
当前,如何让国有文化企业在改革中起到主导作用,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一,如何实现国有资产的流通,这关系到国有文化企业的成败。其二,完善市场规则。纯市场领域存在大量竞争乱象。收视率造假、点击率造假、互联网垄断经营等问题普遍存在。政府应该完善市场规则,并且促进相关法律出台。其三、准入程序问题。目前,准入审查的主体、方式和法定程序尚未有明确规定,审查本身没有法律保障。面对这种情况,应促进准入审查的程序化、法制化。
(根据现场嘉宾发言录音整理)
明天将发布
《学术男神再聚首,带你回顾2017,展望2018(下)》
敬请期待!
END
责任编辑 | 祁吟墨
后台编辑 | 胡音音
校 对 | 李赫洋 孔瑞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