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范周 | 新时代新观念 互联网媒体变革的趋势与机遇

范周 言之有范 2021-07-18


2018中国网络媒体发展研讨会于2018年1月14日上午在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交流中心召开,论坛的主题为“网络媒体:新时代的文化创新力量”。来自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委员会、腾讯文化产业办公室、人民网研究院、人民日报新媒体中心、中国人民大学新媒体研究所、新浪网、中国传媒大学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室,共同探讨新时代网络媒体发展的新观念、新趋势、新机遇。中国传媒大学经管学部学部长范周做了总结发言。本文根据范周教授现场发言整理发布,以飨读者。



互联网时代变革表现全面,影响深刻


互联网时代的深刻变革体现在网络思维、网络传播、网络产品和网络受众,以及网络社群和网络管理一系列的重大变革。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已有二十年之久,特别是近十年的变革触及到了各个领域,潜移默化,强烈持久,同时也颠覆了人们对于传统观念、传统模式的再反思。

   

当今时代媒体最主要的表现形态、最重要的特征是传播。考量一个媒体存在的必要性和根本性价值正是传播。以人民日报为例,以往人们总是关注人民日报的人民网,现在有很多的人会关注人民日报的两微一端。这些新媒体当中对我们影响力最大的就是传播力的边界,过去专家学者常常在学术上做文章搞研究,媒体人则在传播上解决新技术、新手段、新形态的问题,但在传播理念上的变革却迟迟没有得到根本性的突破。从这一点来说,互联网的变革让许多尚处于未知懵懂状态的人,还未完全接受适应,就进入了互联网新时代。从网络媒体的角度出发,这个新时代背后隐含的内涵极为深刻。在互联网新时代的过程当中,许多人难以融入、参与和管理其中,那些不熟悉互联网、不熟悉新媒体的人目前还在管理新媒体,这个现象本身就是一个悖论,就如同不会做菜的人指点厨师如何做菜一样,连厨房都没进过,又谈何做出美味佳肴呢?所以对于互联网、新媒体的认识,仍然值得我们去反思。对于互联网新媒体发生的变化以及对变化后的熟悉和参与更是直接影响到我们对社会变革的规律性把握,所以这个问题仍然值得我们去研究。


如果媒体的管理高层管理人员不了解媒体的前沿实际状况,包括媒体语言、媒体形态等,就会在许多时候出现决策上的重大失误,比如公众产品在供给当中出现顶级设计上的缺失。一个城市在一定阶段公共产品供给上出现的错位偏差,以及舆情的重大变化,其实都源于管理者在这些方面的准备不足。所以对于互联网新媒体的的认知,不仅是变与不变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和释放内在力的问题。


二、网络媒体的传播方式、特点引发高度关注


要熟悉受众的消费习惯


今天我们俨然已经进入了一个“读屏时代”,在许多公共场所,候车室、候机厅、地铁站,所有人都在刷屏。反观这样的现象,人们对阅读的追求、对知识的渴望,一个欣赏和消费的时代,不就这样悄然开启了吗?这是当今受众的阅读习惯。


互联网诞生二十多年来还有其他的变化,比如20年前小孩在家里打游戏,会被家长批评教育。20年后的今天,电子竞技比赛也被纳入到了国家体育总局的国际比赛项目中。中国传媒大学也率先在全国开设了电竞专业,成为电竞学科建设的国家重要培训基地。如果认为参加乒乓球比赛是为国争光,参加电竞比赛是不学无术,那就大错特错了,这个观念早已过时,新的时代一定要了解大众的消费习惯和消费需求。



20年前,我们把“宅”当成贬义词去理解。现在,商务印书馆四次修改了《新华辞典》,将“宅”、“宅男”、“宅女”等一批网络语言收入其中。从这个现象来看,这实际上是对消费人群的广泛性、差异性和趋势性的深入了解和锐利洞察。


要学会使用各种网络传播方式


国家文化产业及相关领域的统计标准第三版正在进行征求意见,这个统计标准中,许多新的文化现象、互联网新业态也在考虑之中,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要求我们要对这些新的表现方式有要熟知。


要深刻理解新时代背景下的文化创新


过去的许多思路是基于在过去文化形态下的,而今却大有不同。今天到场的都是网络媒体,研讨会主题也聚焦在网络媒体上。这是一个未来的趋势,传统媒体的许多重要性转移到了与其他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身上,新旧媒体共生共融,互惠互鉴。


要准确把握发展的趋势


对于趋势的把握是互联网新媒体致胜的重要法宝,赢就要赢在趋势上。


要坚持“内容至上”是王道


在高科技迅猛发展的时候,“内容为王”仍然是王道之选。例如人民日报“我的军装照H5”浏览量超过十亿,“我爱你中国”系列微视频播放量近3亿,这些案例足以说明,内容的选择非常重要。受众的信息需求、观点需求、情感需求的三个关键点也带给在座各位诸多启迪。



三、网络媒体的变革触动学术传播方式和认知


今年的中国文化产业学院奖跨年直播盛典可以说是最具说服力。各大卫视的跨年娱乐歌舞类晚会都在竞相比拼,还有两家卫视进行知识分享的跨年演讲,而我们文化产业学术界用自己的行动坚守学术阵地,选择在跨年这一天进行中国文化产业学院奖的盛典直播,首次采用全网直播方式实时共享颁奖晚会盛况,互联网新媒体长线发力。


截至今日,国内、国际总曝光量超过10亿。同时开设英文、法文的电视解说,并提供西班牙语、俄语、阿拉伯语等多个语种新闻材料,尝试通过不同语种在世界不同地区进行传播,结果证明,全世界都在关注中国的软实力建设,而中国需要把中国故事讲给全世界人听。


阿语频道数据显示,相关报道近12万点击查阅,整个互动超过30多万人次。此次跨年盛典还使用中英法三种语言通过四达时代面向全非洲播出,在非洲的37个国家进行全覆盖,让非洲朋友也可以了解中国文化,了解中国文化产业。这也和“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文化“走出去”相呼应,中国文化产业跨年盛典将继续忠实传达中国声音,展现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弘扬2017年中国文化创造和文化自信的正能量,做进一步的探索、尝试和思考。


“互联网+学术”的新模式正在改变着我们的学术传播和认知,也向我们证明做学术不一定要在禁锢在象牙塔中,网络的力量不可小觑。



与此同时,“中国文化产业奥斯卡”呼之欲出。这次活动16所高校一起举办,未来将邀请纽约大学、哈佛大学、剑桥大学等15所国际大学和中国的16所大学共同倡导世界文化产业的奥斯卡盛典。我们将完全用国际评审的模式,国际颁奖的模式,发出中国的学术声音,讲述中国的文化故事,把话语权要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


最后恳请各位媒体的同仁,希望各方继续加强联系,合作共赢,优势互补,共同迎来又一个互联网变革中的文化盛宴。合作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合作的指向性却是前沿的、坚定不移的,希望未来影响这个时代的网络媒体,可以在各个方面都建立起合作机制,走向新的互联网时代。再一次谢谢大家!


END


责任编辑 | 赵    婕

后台编辑 | 宋立夫

校       对 | 徐妤函


推荐阅读

十年网络流行语的成长历程

狂欢过后,中国网络文学“远景”何在?知名作家联合业界学者为您解读

范周 | 传承创新,打造品牌,让学术权威声音广泛传播

范周 | 文化自信的战略思考

范周:中华文化正迎来历史性的繁兴时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