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偶像练习生》到《创造101》,你为什么要“pick”偶像养成类节目?

朱鑫峰 言之有范 2021-07-18


《偶像练习生》热度未过,《创造101》便紧随其后,再度掀起全民pick热潮。一时间,偶像养成类节目霸屏,“偶像”一词前所未有的活跃在众人面前,节目及选手似乎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甚至变成年轻人的社交货币。那么,偶像养成类节目究竟为何这么火?

 


一、什么是“偶像养成类”节目?


“偶像养成类”节目的准确表述应为“偶像养成类综艺选秀节目”,是综艺选秀节目发展至今在新媒体背景下策划制作的依照“偶像养成”为核心目标的全新节目形式。根据已有节目可以将其归纳为以唱歌、舞蹈和表演等为表现内容,以舞台演绎为表现形式,以比赛为竞争手段,以明星打造为目的,以练习生制度为培养模式,进行选拔、培养全能艺人,并纪录、展示其过程的节目类型。在此过程中,娱乐公司让粉丝参与偶像成长的过程中,既突出偶像的个人特质,又增强了粉丝的黏度和忠诚度,并将其转变为经济资源,从而获得商业盈利。

 

偶像养成类节目最早起源于韩国,经纪公司将记录本公司练习生日常训练、竞赛以及出道的整个过程制作成真人秀,比如韩国娱乐公司CJ Mnet推出了首个打破经纪公司界限的偶像养成真人秀节目《PRODUCE 101》,来自不同经纪公司的101名女练习生进行出道竞赛,由观众投票选出11名成员组成团体“I.O.I”。节目播出后,团队众人在韩国引起了相当大的追捧。因此,偶像养成类的节目建立在韩国特有的练习生制度和应援文化基础之上。



偶像养成真人秀在国内出现始于2015年。安徽卫视的《星动亚洲》、浙江卫视的《蜜蜂少女队》、东方卫视的《加油!美少女》等节目的出现象征着各大卫视对偶像养成真人秀节目的最先试水。2016年,网络平台也开始在偶像养成综艺领域布局,例如优酷土豆的《国民美少女》、腾讯视频的《最强女团》、爱奇艺的《明星的诞生》等。在这两年,偶像养成类节目在国内存在感较低。2017年,卫视和网络平台推出了《天生是优我》《次星元计划》《超次元偶像》《明日之子》《美少年学社》等节目,偶像养成类节目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

 

今年前两个季度,“偶像养成类”节目在国内迅速火爆,前有爱奇艺打造的中国首档男团养成类网综《偶像练习生》,现有腾讯购买韩国《PRODUCE 101》版权、独家自制播出的中国首档女团青春成长节目《创造101》,“偶像”一词前所未有的活跃在众人面前。


截至目前,这两档节目的微博话题阅读量总和突破170亿,每日都有数以万计的粉丝为pick的小哥哥/小姐姐熬夜爆肝、点赞投票。

 

二、“偶像类养成”节目三大特点


通过对《偶像练习生》和《创造101》的分析,可以发现这些节目主要呈现出以下三大特点。

 

1.成长励志为核心


纵览这些节目,“成长”和“励志”两个词多次出现,这是偶像养成类综艺节目的核心:召集优秀的少男少女,通过多方位培训,使这些充满活力的少男少女得到成长和蜕变,成为公众心中的偶像。因为是素人参与,所以他们距离成为大众眼中的偶像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在整个节目录制的过程中,这些素人少男少女们在导师团队的指导下,经过层层锻炼,更加快速地成长。


 

2.导师带领团队作战


和以往选秀节目中评委对选手的表现进行点评的设置不同,在偶像养成节目中,导师虽有对选手的点评权,但更重要的是发挥其对选手的引领、指导作用。作为导师,他们更多是见证选手们的成长。《创造101》里就有声乐导师张杰、Ella,创作导师胡彦斌以及舞蹈导师罗志祥、王一博等人。在排练中最年轻的导师王一博却对选手要求最高,被调侃“找女朋友的标准”。而Ella陈嘉桦却展现的是真诚、热情、阳光和女性独有的温情,对选手更多的是鼓励和表扬。


 

受到国外偶像团体综艺的影响,国内偶像养成类节目也是以打造偶像团体为出发点,因而和传统选秀节目单兵作战式的个人选拔不同。偶像养成类综艺是以团队形式进行对决,每位选手都以团队的形式展示出各自的魅力,团队作战的形式都让选手们在面对挑战任务时,得到更多的磨合,同时阶段性变化的团队让也会给节目带来话题性,增加了节目的叙事素材。

 

3.粉丝偶像互为养成


偶像养成综艺的一个很大特点是它的“养成”属性。节目在制作之初就将节目的受众群体锁定在“95后”“00 后”这样的年轻群体。节目要想赢得受众的心,就要根据这类年轻群体的需求来塑造选手,满足他们的观赏欲望。因此,综艺节目在对选手进行包装时,常以粉丝的期待为基础。据爱奇艺指数显示“95后”的女性观众占比达到73%,成为《偶像练习生》绝对的收视主力。

 

偶像养成类节目的受众以粉丝为主要形态。选手们依照粉丝喜欢的类型被塑造,吸引粉丝;粉丝则通过各个渠道、平台关注自己所喜欢的选手的动态,为其投票。偶像和粉丝两者互为养成,是一种各取所需的关系。

 

三、“偶像类养成节目”为什么火爆?


1.强大的制作团队和宣传优势


首先,在制播平台方面,《偶像练习生》和《创造101》分别基于爱奇艺和腾讯视频这两个国内视频平台“巨无霸”,其庞大的用户数量使节目拥有了一定数量的基础受众群。

 

其次,经纪公司的加盟,更是为节目助力添彩。节目中的练习生绝大多数来自各家经纪公司,包括国内最早体系化培养练习生的乐华娱乐、王思聪旗下的香蕉娱乐等。在节目开播之前各个经纪公司也利用其自身的媒介资源为节目宣传推广。

 

再者,节目中作为导师的明星艺人以及一些自带话题的选手也使节目拥有了不小的粉丝基础。导师中如李荣浩、张艺兴、王一博、Ella、王嘉尔等本身就有一定粉丝基础,选手中如在节目播出前个人微博就有164万粉丝的蔡徐坤、范冰冰弟弟范丞丞、焦恩俊女儿焦曼婷本身就自带话题。这就使得节目还未开播便已博取了众多眼球,赚取了大量流量。


 

2.拉近观众与节目的距离,“全民”成为“制作人”


节目从一开始就让粉丝参与到偶像制作的过程中,加强观众的参与感与情感投入,使得粉丝和偶像之间存在着隐形的契约关系,每一位练习生更像是自己身边的朋友或家人,一起见证他们的成长与蜕变。在消除与观众的隔阂方面,通过限时的线上投票,如以点赞数为标准,将练习生的去留完全交给观众决定,这种大众参与的评价机制极大地激发了广大用户的分享本能和传播热情。对于偶像,观众不再是纯粹的跟随者,而是变身为打造者,即全民制作人或女团创始人。观众可通过投票或点赞决定最后出道人选,主动权大大提高。从follower到pick的转变,自我价值的满足使得观众异常活跃。



此外,节目制作团队融合各类媒介资源,通过节目的官方微博发起与微博用户的互动,利用时下较为流行、受众参与度较高的微博抽奖的方式抽取现场观众。这不仅在微博领域对节目进行了大范围、高频率的宣传,受众参与的积极性得到更大程度的提高,同时也增强了心理的参与感和认同感。

 

3.“选秀”融合“真人秀”,满足受众心理


节目既具有传统综艺选秀节目依据标准选拔明星的“选秀”性质,又具备纪实性的真人秀综艺节目特点。节目制作团队多机位不间断全方位展现练习生的演出表现、训练过程和日常生活。与以往偶像对于观众来说仅是在舞台上的星光熠熠的明星不同,节目纪实性的跟拍全面展示偶像作为普通人的性格特点、喜怒哀乐,使受众从心理上与偶像一起“养成”。此制作模式更能吸引年轻受众,符合现代“95后”“00 后”的追星心理。

 

4.整合媒介资源,制造粉丝效应


作为偶像养成的重点之一,粉丝在练习生成为偶像的过程中担任接近主导的角色,粉丝由此提升了节目的代入感,这也是粉丝经济的特点之一。

 

偶像养成类节目播出过程中不仅在平台进行大面积宣传,更是利用了新媒体环境下多种传播媒介进行多种形式的节目推广。例如上文提到的利用官方微博的高密度更新和抽取现场观众的方式提高全民参与度,后又在新浪微博的“明星势力榜”中开辟“练习生榜”,吸引粉丝在微博为偶像“打榜”。粉丝通过发布相关微博、增加互动数等方式为偶像助力,也使节目相关话题多次登上微博热搜榜,并多次拿下微博阅读量及短视频播放量首位。其次节目也联合各网易云音乐、QQ音乐等制作练习生歌曲合集,播放量不断飙升。节目团队利用各方媒介资源参与节目传播过程,极大程度地提升了节目的关注度和影响力,也由此带来了经济效益的大幅提升。粉丝经济的形成才是偶像养成类节目的最终目的,才能使这类节目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参考来源:

微信公众号“游戏头条”,《从,<偶像练习生>到<创造101>,偶像养成类节目为何这么火?》

微信公众号“游戏头条”,《网络综艺节目的宣传推广策略——以<偶像练习生>为例》


END


美  编 | 谭腾飞


推荐阅读

偶像文化,通往年轻世代大门之钥:起底日韩偶像经营产业链

从嘻哈偶像到热血街舞 网综陷入烧钱跟风怪圈

范周 | 从IP开发看新时期泛娱乐战略:文化为核,娱乐为表

2016年终盘点 | 网综全面爆发,电综何去何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