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西虹市首富》背后“伪财务自由”的焦虑

言之有范 2023-04-03


提个问题:“给你10个亿,一个月之内花完!不能做慈善不能赠与不能违法。”你们会怎么花?不是让你们做白日梦,而是最近大热的电影《西虹市首富》提出“一个月花完十个亿”的小目标,不禁让铁马思考一个问题:月入十万和月花十亿,哪个更难?


月入十万


先说月入十万。


前几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上海、北京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万元,属于居民收入排行榜的“第一梯队”。从全国范围来看,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63元。


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居民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可支配收入包含四项,分别为:工资性收入、经营性净收入、财产性净收入(买股票等赚的、出租房子收的租金等)、转移性净收入(养老金等)。


这才是我们通常说的,你一年所有收入的总和(不是GDP哦)、你一年能挣多少钱?


对于王健林来说,先挣1个亿是个小目标。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1个亿太远、甚至月入十万都太远,月入过万才是比较实际的追求。



有的人一直在为之努力着,有的人已经达到了这个水平。


一万块的月薪虽然已经超越了绝大多数人的工资水平,但是,距离所谓的中产还是遥不可及,最多也就是比下有余,比上不足。


国家统计局发布《2017年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显示,年平均工资最高的行业前三名是:


1、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70415元;


2、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58102元;


3、金融业(主要是各种保险代理、典当行和投资咨询公司)52289元。


除了工资收入外,工资最高的互联网行业的从业者若是加上其他收入,或许可以勉强达到年入十万(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万元)。所以,月入十万到底有多难?


非常难!


如果你是个打工者,月入十万,就意味着年入120万。


据说最可能实现“月入十万”的行业是金融业,那么我们用其中的一种职业——基金经理来举例子,月入十万,年入 120 万的话,就意味着税前收入 200 万,扣除个税和五险一金后,到手110-120万/年。


估计有稍微懂行的朋友会说,不难嘛,如果基金经理要求 200 万工资的话,那他给公司挣20 倍的管理费,就是 4000 万(他能分 5%),如果是 1% 的管理费,那就是 40 亿规模的基金。


那你真的过于高看公募基金经理的能量和薪水了,你的产品给公司挣 4000 万,和你给公司挣 4000 万,这是两个概念。任何“打工者”在产业链都只是一个环节,如果离开了平台,赚钱会显得十分困难。


因为收入分配的要素有着优先级次序:风险>资本>劳动。对于单纯的打工者而言,往往其投入的要素是优先级最低的劳动,所以其在价值(收入)分配当中,也处于分配链的末端。


所以,赚钱分三步,一开始拼体力,然后拼智力,最后就要拼经验和判断力了。在你拼体力的时候,别说月入10万,就算月入1万都是很困难的,但是当你升级到拼判断力的时候,月入10万或许咫尺可触。


对于我们这种职场打工者来说,自己想要的东西越来越多,想要更好的房子,更好的车子。对生活品质有强烈的欲望,这种欲望又会扰乱正常的工作状态,控制不好,就进入恶性循环。


因为生活中如果多了更多“买得起”,也就增加了更多“买不来”。


月花十亿


再说月花十亿,容易吗?


铁马认为更不容易。


前提是不能做慈善不能赠与不能违法违规。


你说:我投资一个公司。


年初海航收购当当不是75亿吗?我先定个小目标,我先收购个10亿的小公司。


咳咳,亲,你看“马爸爸”们天天买买买,真实的收购股权涉及一系列复杂的法律问题及财务问题,整个收购过程可能需要历经较长的一段时间,包括双方前期的接触及基本意向的达成、审计法务人员进行尽职调查、最后签订合同等。可能一个月过完,前期接洽还没完成。


你再说:我买股票,我亏他十个亿。


首先你这十个亿肯定不能买一只股票,毕竟市值几十亿、百亿出头的公司在A股市场仍然“一捞一大把”,你的入局属于大额持股变动。所以你至少要拆成数十笔交易进行,然后等着股票下跌…《西虹市首富》中也采取了买了辣鸡股的方式,但居然还赚了,因为分散投资在理论上可以保证风险最低(甚至在不知不觉中可以盈利)。当然,除非你前些天疯狂买入了长生生物…


你又说:我去创投。


天使轮ABCDE轮我投它,我就是人傻钱又多。


投资也不容易,比起有着公开信披的股票市场,你拿着十亿像愣头青一样进入创投圈子显得更加为难,几大顶层机构在上,其中的道道你又不明白,属于典型的“有钱没处花”。你贸然的大额投资公司,万一破坏了创投圈的规则,没等一个月过完,你可能已经被业界悄悄拉入黑名单了。


一个月有花十亿的能力,在很多人是妥妥的财务自由,但即便是这样,财务自由真的可以完全实现吗?


财务自由的定论是,一个人的资产产生的被动收入必须至少要等于或超过他的日常开支,如果进入这种状态,就可以称之为财务自由,即被动收入=日常生活开支。


例如你的月开支是5000元,那么你的年被动收入要达到至少6万元,才算是有点财务自由的意思。注意,这里说的是被动收入,它们包括:房屋租金收入、版税、知识产权费、退休金、利息收入等,并不是靠劳力等需要主观投入才得到的收入。


如果被动收入达到6万就是实现财务自由了吗?


那是不可能的,家庭会压着你跑、社会的发展会压着你跑,责任会压着你跑,更多的账单会压着你跑。成年人的世界,哪有停顿二字。


月花10亿的人,每年的被动收入要达到120亿才能达到所谓的“财务自由”啊,中国每年能获得120亿被动收入的人应该是屈指可数,甚至不存在。所以,“月花十亿”的财务自由不存在,月入10万的财务自由也不是很现实。


原来,许多人都活在“伪财务自由”的焦虑之下。


我们可以当做《西虹市首富》中沈腾扮演的主人公王多鱼为了获得300亿的遗产(被动收入),实现财务自由,必须要在一个月之内花光10个亿。


财富是什么?财富本身也许什么都不是,但是,获取财富的能力,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你在这个世界的价值,这是你与世界交流的方式。


获取财富的能力越强,你的支配能力越强,你的责任也越大。


所以财务自由,只能是个伪概念,越强的财富获取能力,意味着你要用更多的时间进行管理,意味着你与世界发生了更多的连接,你要投入更多的精力,你要担负更多的责任。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的换成财富,就是财富越多,越不自由。


就像马云说过,他最快乐的时候是每个月拿91块钱,做英语老师的时候。


后附“财务自由”的段位,你在几段?欢迎一起探讨。


一段·菜场自由:买菜时,你喜欢哪种菜,就买哪种菜,从不去看菜的价格。


二段·饭店自由:用餐时,你愿意去哪家饭店,就去哪家饭店,不关心饭店的价位。


三段·旅游自由:出游时,你想去哪个地方旅游,就去哪个地方,不考虑旅游的具体花费。


四段·选车自由:买车时,看中了哪款车,就选哪一款车,不在意车的报价多少。


五段·教育自由:入学时,想上哪所学校,就去哪所学校就读,不去问学费的高低。


六段·工作自由:选工作,对什么工作感兴趣,就去做什么样的工作,没有此类的工作时,就去创造一个这样的岗位,不计较做这个工作能否赚到钱。


七段·医疗自由:看病时,只要能把自己的病治好,不管去哪家医院,不管要花多少钱,直接就去。


八段·住房自由:购房时,只选自己喜欢的地段、户型,不去想需要多少房款。


九段·国家自由:喜欢哪个国家,就去哪个国家定居,不在乎移民费用的多少。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财经早餐”


END


美    编 | 祁吟墨


推荐阅读


2018年电影市场年中盘点 |  内容驱动票房增长,电影产业隐忧犹存

2018数字创意产业年中盘点 | 数字创意产业向着“十万亿”的“小目标”奋勇向前

2018电视和网络节目年中盘点 | 式微还是崛起,电视和网络节目的博弈

2018年公共文化服务年中盘点 | 精准出招,提质增效,公共文化服务更精彩

2018年文化产业政策年中盘点 | 六大方面解读我国文化产业(附上半年重点政策汇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