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采访 | 我与改革开放四十年有个约会
今日看点
1978年,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经过40年的努力奋斗,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除了衣、食、住、行,文化方面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正值改革开放40周年,小编走上街头,随机采访了几组路人,看看他们眼中的40年文化记忆。
@老兵 70后 大学教师
“虽然胶片放映机已经被淘汰了,
但是它承载了我的过去。”
90年代初,我在福建某部队服役,期间兼任部队放映员。那个年代的电影放映机是16毫米的胶片放映机,后面新换发了35毫米胶片放映机。当时看电影,大家都是以连队为单位,统一集合到一起观看,比如《上甘岭》、“三大战役”系列电影。
现在用的都是数字放映机,电影的类型更加丰富,内容质量也不断提升。虽然胶片放映机已经被淘汰了,但是它承载了我的过去、我的青春岁月,记录着我的军营回忆,这是无法被淘汰的。从电影放映机的变化就可以看出,改革开放四十年文化领域的变化还是非常巨大的。
16毫米胶片放映机
@小杨 90后 在校学生
“2000年,我们家就有了第一台‘大头’电脑。”
由于家庭的原因,我很早便接触了互联网。在2000年左右,爸妈买了第一台电脑。当时印象特别深刻,电脑的显示屏幕是那种“大头”,跟电视一样,后来就逐渐变成了液晶显示器。
一开始,我们上网就简单地浏览一些网站,因为内容不是特别丰富,页面也都比较简单;后来,才慢慢地开始在电脑上玩游戏,看动漫,听音乐。这十几年,互联网络的变化非常之大,硬件上,产品更新换代,科技含量更高;软件上,网站的内容更加丰富,网民的规模越来越大。
老式台式机
@罗女士 70后 公务员
“现在,喜欢看川剧的人越来越少了。”
四十年来,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川剧的变迁。我家在重庆,小时候经常看川剧。以前川剧都是在乡村巡演,剧团每次过来,全村男女老少几乎都去看。现在,喜欢看川剧的人越来越少了。闲暇时间大家可选择的文化消费品种越来越多,比如电影、话剧、综艺等等。
八十年代农村观剧
还有一个就是艺考,我的孩子今年参加艺考,所以感触也比较深刻。以前对于艺术考试的培训机构了解比较少,父母对艺考基本上持一个否定的态度。现在不同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开始肯定艺考的价值,相应的艺考培训机构也慢慢地多了起来。
@穿越fire 90后 学生
“《桃花朵朵开》的那句歌词怎么也忘不了。”
从小学起,我就在私立学校念书,早早就开始住校,那时候半个月回一趟家。每次回家前的晚上,我们宿舍几个同学就偷偷地凑在一起听MP3。
听的第一首歌应该是《丁香花》,但是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阿牛的《桃花朵朵开》,里面有一句歌词是“我在这儿等着这你回来,等着你回来看那桃花开”。因为那会儿非常想家,每次听到这句歌词就会被戳中,眼泪哗啦哗啦地就掉下来了。
现在,听歌基本上不会用MP3了,手机、电脑、Ipad等设备特别方便。听的音乐也不再局限于华语乐坛了,我们都经常听欧美的歌曲,比如Charlie、Ariana。
阿牛 “桃花朵朵开”
@依依 90后 白领
“那时候不光追剧,还会去买电视剧的贴纸。”
小时候一到暑假,电视上就播放《还珠格格》《情深深雨蒙蒙》《西游记》,我们家的电视基本上就被我给霸占了。
那时候不光追剧,还会去买贴纸,贴得到处都是。同学之间非常流行贴这个,下了课就会比较谁的贴纸更好看,大家之间还会相互“攀比”。当时,我妈本来不喜欢看这些电视剧,后来在我的影响下,也加入了观剧大潮。如果电视上播放这些剧,我还是会去看的,但是不会专门在网上找它去看。现在基本上不看电视,回家就躺在床上拿一平板开始刷剧、刷综艺。今年特别火的《延禧攻略》《北京女子图鉴》,我都有在追。
“还珠格格”贴纸
四十年来,岁月如白驹过隙,很多陪伴我们长大的人和物,见证了太多的文化记忆,承载了我们的青春岁月。四十年的回忆,四十年的历程,代表着一个时代的过去。未来的我们将拥抱更加精彩的时代,但希望当年对待那一份难能可贵的初心能得以留存,一直流传下去。
#见证:文化40年#
大师公开课!
范周跨年直播公开课
时间:12月31日晚20:30
地点:中国传媒大学SONY4K演播馆
回首来路,共赴2019
更多趣味话题,粉丝福利,内容剧透,请关注
微博@范周_泛舟 和@言之有范 获取
END
美 编 | 曹 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