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听习近平谈读书

言之有范 2023-04-03

今日看点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重要场合对读书学习有过高屋建瓴、精彩深刻的阐述。今天是世界读书日,在这里我们精选摘编部分重要论述,以飨读者。



读书的重要性


读书的好处很多


读书的好处很多,如可以获取信息、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可以陶冶性情、培养和提升思维能力等等。读书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进步很重要,对于领导干部提高自身素质、做好工作更为重要。

  ——2009年5月13日,习近平在中央党校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暨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读书是一种生活方式


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

  ——2014年2月7日,习近平在俄罗斯索契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


读书是一种工作责任


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深刻认识现代领导活动与读书学习的密切关系,深刻认识领导干部的读书学习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作水平和领导水平,真正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自觉养成读书学习的习惯,真正使读书学习成为工作、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一切有益的知识和文化入脑入心,沉淀在我们的血液里,融汇在我们的从政行为中,做到修身慎行,怀德自重,敦方正直,清廉自守,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2009年5月13日,习近平在中央党校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暨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前人怎样读书


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


毛泽东同志说,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讲的也是同样的道理。大凡有作为者,都注重读书与运用的结合,而不是读死书、死读书。

  ——2009年5月13日,习近平在中央党校2009年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暨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上强调


为了中华之崛起读书


面对国家危难和人民困苦,周恩来同志决心“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誓言“险夷不变应尝胆,道义争担敢息肩”,立下“面壁十年图破壁”的远大志向。

  ——2018年3月1日,习近平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学习是共产党员的责任


我们纪念陈云同志,就要学习他刻苦学习的精神。陈云同志出身贫寒,只读过小学,但他靠在长期实践中坚持不懈的刻苦学习,具备了很高的思想理论水平和解决问题能力。他强调“学习是共产党员的责任”,“一天到晚工作而不读书,不把工作和学习联系起来,工作的意义就不完整,工作也不能得到不断改进”。

  ——2015年6月12日,习近平在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读书的方法


变“学一阵”为“学一生”


领导干部应该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好学乐学。有了学习的浓厚兴趣,就可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学一阵”为“学一生”。

  ——2013年3月1日,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既要读万卷书,又要行万里路


要注重文化浸润、感染、熏陶,既要重视显性教育,也要重视潜移默化的隐形教育,实现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的效果。青年要成长为国家栋梁之材,既要读万卷书,又要行万里路。

  ——2016年12月7日,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


不能夸夸其谈、陷于“客里空”


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领导干部加强学习,根本目的是增强工作本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说的就是反对学习和工作中的“空对空”。战国赵括“纸上谈兵”、两晋学士“虚谈废务”的历史教训大家都要引为鉴戒。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并且是更重要的学习。领导干部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带着问题学,拜人民为师,做到干中学、学中干,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千万不能夸夸其谈、陷于“客里空”。

  ——2013年3月1日,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提高读书效率和质量


读书不仅要有明确的目标、有不移的恒心,还要提高读书效率和质量,讲求读书方法和技巧,在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中提高思想水平、解决实际问题、实现自我超越。

  ——2009年5月13日,习近平在中央党校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暨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读书客观上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必须联系实际、知行合一,通过理论的指导,利用知识的积累,来洞察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

  ——习近平《求知善读,贵耳重目》(2006年3月1日),载《之江新语》


链接:习近平的读书故事


故事一:带一箱子书下乡


1969年,16岁的习近平在延安开始知青生涯。曾任梁家河村村支书的石春阳回忆有人扛箱子时,拿了习近平一个较小的箱子,以为轻松一些,结果在路上还是落在了后面。等歇息的时候,他随手掂量了一下别人扛的大箱子,才发现远没有自己的沉。他后来才知道,那个箱里面装了一箱子书。

  ——央视新闻时政微视频《窑洞里的读书人》


故事二:田间地头看字典


“我到农村插队后,给自己定了一个座右铭,先从修身开始。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上山放羊,我揣着书,把羊圈在山坡上,就开始看书。锄地到田头,开始休息一会儿时,我就拿出新华字典记一个字的多种含义,一点一滴积累。”

  ——《中国有梦 青春无悔——习近平五四青年节参加主题团日活动侧记》


故事三:思考“生存还是毁灭”


“我不到16岁就从北京来到了中国陕北的一个小村子当农民,在那里度过了7年青春时光。那个年代,我想方设法寻找莎士比亚的作品,读了《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等剧本。莎士比亚笔下跌宕起伏的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如泣如诉的情感,都深深吸引着我。年轻的我,在当年陕北贫瘠的黄土地上,不断思考着“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最后我立下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信念。”

  ——2015年10月21日,习近平在伦敦金融城市长晚宴上的演讲


故事四:30里借书30里讨书


“我年轻时读了不少文学作品,涉猎了当时能找到的各种书籍,不仅其中许多精彩章节、隽永文字至今记忆犹新,而且从中悟出了不少生活真谛。文艺也是不同国家和民族相互了解和沟通的最好方式。去年3月,我访问俄罗斯,在同俄罗斯汉学家座谈时就说到,我读过很多俄罗斯作家的作品,如年轻时读了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怎么办?》后,在我心中引起了很大的震动。今年3月访问法国期间,我谈了法国文艺对我的影响,因为我们党老一代领导人中很多到法国求过学,所以我年轻时对法国文艺抱有浓厚兴趣。在德国,我讲了自己读《浮士德》的故事。那时候,我在陕北农村插队,听说一个知青有《浮士德》这本书,就走了30里路去借这本书,后来他又走了30里路来取回这本书。”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党建网微平台”


END


美   编 | 林一民


推荐阅读


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发布,你达到平均水平了吗?

三问基层图书馆:摆满了书就意味着阅读吗?

改变年轻人阅读方式,“交互阅读”或将成为新契机

名家说 | 余秋雨: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摆脱平庸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