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盘点 | 2019年,智慧文旅时代已经来了?
今日看点
文化与旅游都是人们追求精神享受的重要方式。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可支配收入的持续增加以及科技的更迭换代,文化旅游从小众消费成为一种大众化的生活方式。粗放型增长方式逐渐发生转变,文旅产业在2019年上半年展现出向内涵型转变、行业增速放缓、个性化消费崛起等新的发展态势。
一、政策导向:“四个着力点”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2018年,国务院通过机构改革方案,文化部与国家旅游局合并,组建文化和旅游部。如今,诗和远方走到一起已一年有余,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使得文化更加富有活力,使旅游更提高了品质。2019年上半年来,中央不断出台政策法规以规范行业发展,提升旅游服务品质,加快文化和旅游的有机融合。
1
着力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1月16日,《关于实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计划的指导意见》提出,通过提升旅游区点、旅行社的服务水平,规范和优化旅游住宿、在线旅游经营服务,提高导游和领队业务能力,建立完善旅游信用体系,不断增强旅游市场秩序治理能力,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2
着力推进旅游演艺转型
3月14日,《关于促进旅游演艺发展的指导意见》从提升创作生产水平、推进业态模式创新、壮大演艺经营主体、积极开展惠民服务、深化跨国跨境合作、强化节目内容审核、加大市场监管力度、牢牢守住安全底线这八大方面加强组织领导、优化政策环境、强化基础保障,以着力推进旅游演艺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充分发挥旅游演艺作为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重要载体的作用。
3
着力推进文化和旅游规划体系有机融合
6月5日,《文化和旅游规划管理办法》发布,旨在推进文化和旅游规划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充分发挥规划在文化和旅游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结合文化和旅游工作实际,是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也是进一步完善文化和旅游部规划管理、健全规划工作机制、加强对地方文化和旅游规划工作有效指导的必然要求。
4
着力规范旅游基础服务建设
7月19日,新版《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经文化和旅游部批准即日起实施。随着个性化旅游需求的日益增长,民宿产品在房源上拥有丰富房型,以多样房屋品类突破传统旅游住宿服务界限,为用户带来多元住宿体验,以满足更多差异化、个性化住宿需求,因而旅游住民宿已成为近年来的一大趋势。由此《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应运而生,对行业标准呼吁已久的国内民宿、精品酒店等非标准化住宿行业终于迎来了统一规范。
2019年上半年,各地区也陆续出台智慧旅游、生态旅游、全域旅游等相关管理办法与实施意见,更关注旅游目的地的绿色生态。例如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发布《重庆市智慧旅游景区(度假区)评定管理办法》《重庆市智慧旅游乡村评定管理办法》,加强对全市智慧旅游景区的创建、评定和管理工作;上海市和陕西省提倡旅游行业绿色发展和生态建设,出台《关于本市旅游住宿业不主动提供客房一次性日用品的实施意见》和《陕西省秦岭旅游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规划(试行)》,促进资源的减量化和再利用,优化生态旅游发展空间布局;安徽省发布《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加快旅游强省建设的实施意见》;江西省发布《江西省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对旅游业发展提出更加契合本省发展实际的意见与计划。
二、2019上半年文旅发展的四大变化
1
增速变缓:
从增量发展转向存量改造
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建立以后,旅游行业大兴“文化+”,为旅游景区添加文化内涵,以文化拓展旅游经济发展空间,以供给侧改革促进品质旅游发展。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信息显示,2018年国内旅游市场持续高速增长,全年累计实现总收入达到了5.97万亿,同比增长10.56%。据初步测算,2018年全国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为9.94万亿元,占GDP总量的11.04%。
在高速发展后,文旅行业的增速已经逐渐放缓。虽然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还能保持10%以上的增速,但放缓趋势已经出现。据相关机构数据显示,预测2019年中国旅游行业总收入将达6.67万亿元。行业增速变缓,从增量发展转向存量改造,因而厕所革命、传统景区升级等依然是今年上半年文旅产业的发展和改造重点。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取得长足进步,旅游公共服务信息供给更加高效,交通标识指引体系建设有序推进,城市旅游服务中心建设进一步规范。
2
旅游外交:
和平崛起、柔性外交的重要途径
自2017年中国发起成立世界旅游联盟并发布《“一带一路”旅游合作成都宣言》以来,“一带一路”旅游发展态势良好。
根据国家发改委信息,截至2019年4月18日,“一带一路”政策沟通方面,中国已经与125个国家和29个国际组织签署173份合作文件。推动建立中国-东盟、中国-中东欧、中俄蒙等一系列文化旅游合作机制,先后成立中国驻曼谷、布达佩斯、阿斯塔纳旅游办事处,指导完成巴黎、悉尼中国旅游体验中心建设,先后举办中国-中东欧、中国-东盟、中国-欧盟等10余个文化年、旅游年等。
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也通过多项手段推动“一带一路”文旅产业的国际合作。如今年4月发布的《关于征集2019年“一带一路”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国际合作重点项目的通知》,入选的重点项目将获得融资、推介、培训等方面的扶持。
2018年“一带一路”沿线区域国际旅游总量在全球旅游总量的占比(数据来自网络)
3
智慧旅游:
“科技+旅游+文化”的智慧文旅新时代
智慧旅游在2019年全面铺开,智能技术正在成为文旅行业发展的新引擎:AI技术重塑机器和工具,5G技术提升网络支撑能力,云计算提升终端工具接入能力,智能物联AIOT为万物智能互联提升便利。新技术的应用大大提升文旅行业的供给能力,将为行业带来全新的变化。目前文旅行业正在踏入转型升级、优质发展的快车道,旅游供给侧的数字化升级才刚刚开始。
2019年6月6日,工信部发放5G商用牌照,正式开启了以“万物智联”为特征的5G技术推动文化旅游行业发展的重大变革。5G时代的到来,助力文化和旅游供给侧的全面数字化升级,包括用户洞察、产品设计、服务体验、综合管理、智慧大脑建设等。目前,历史文化类景点如北京故宫、长城、天安门、敦煌莫高窟等,自然景观类景点如安徽黄山、河南云台山、浙江雁荡山等都配备了5G基站。
今年上半年,中国电信安徽黄山分公司成功开通黄山风景区光明顶、玉屏楼两处5G基站,标志着国内首个5G智慧旅游应用在安徽成功落地。黄山5G+VR全景直播现场通过5G网络环境实时传输景区画面,实现远程360度VR纵览安徽黄山美景,游客们只需要在体验点佩戴VR眼镜,就能实现身在山脚,眼睛却能遍览黄山美景的神奇体验。
4
精品旅游:
新需求催生旅游产品迭代更新
当下我国消费者对文化和旅游的需求已经从“有没有,缺不缺”到了“好不好,精不精”的发展阶段。为适应这种变化,旅游市场也转向了质量与品质的提升。研学游、科技旅游、生态旅游、康养旅游、全域旅游、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等新需求的提出,使旅游产业发展空间更加广阔。
全域旅游是近年我国旅游主管部门的重点工作,2018年被原国家旅游局确定为“美丽中国——全域旅游年”。2018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围绕“旅游发展全域化”“旅游供给品质化”的目标提出了一系列具体要求。一年来,一些省份先后发布了实施方案,例如:青海省政府出台意见,要求到2025年规划建成15个全域旅游产业改革创新区;《广西全域旅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广西要创建20个以上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30个自治区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域旅游今年也持续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沧州、渤海、万盛等地方先后召开全域旅游推介会。
2019年是建国70周年,红色旅游也成为今年热点。目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达300个,全国旅游人次中有25%以上参与红色旅游。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旅游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5-2017年,中国红色旅游综合收入达9295亿元。截止至2018年上半年,中国红色旅游重点城市及经典红色景区共实现旅游收入2524.98亿元,同比增长5.73%。预测2019年中国红色旅游综合收入将超5800亿元,达到5845亿元。
2010-2023年中国红色旅游收入规模统计情况及预测(图片来自前瞻产业研究院)
6月至今,携程平台上“红色旅游”目的地相关热度大增,以“延安”“井冈山”“西柏坡”及“遵义”等为关键词的机票搜索量,在高峰搜索时间段环比5月暴增了120%以上。红色旅游媒体报道和网民关注持续走高,整体舆情热度全面攀升,红色旅游投资也增速提升。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农业市场空间继续加持,虽政策导向有所变化,但乡村旅游产业依旧是农业投资的首选,旅游成为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的亮点。今年4月份,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发布《2019年重点强农惠农政策》,就乡村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也给出了政策上的指示。今年国家将继续在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帮扶、营销推广、人才培训等方面采取更加有效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积极培育发展乡村旅游特色品牌,推动乡村旅游提质升级。
参考来源:
数据观,《数据观情报局 | 5G智慧游——未来旅游的新方向》
品橙旅游,《中国全域旅游发展全景图,值得收藏》
中国旅游报,《充分挖掘红色文化大力发展红色旅游》
“2019中国旅游科学年会暨第二届全国旅游管理博士后学术论坛”文化和旅游部部长雒树刚部长讲话稿
END
美 编 | 林一民
推荐阅读
良渚古城申遗成功后,我们应当如何向世人展现中华5000年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