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2018,一本书了解中国文化产业40年发展缩影
今日看点
近日,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国文化产业研究丛书》正式与读者见面。该套丛书是范周教授十五年来从事文化产业研究、亲历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历程、悉心记录文化产业脉络的研究成果。言之有范将陆续发布系列书评,今日为大家带来的是首篇关于《中国文化产业回顾与展望(1978-2018)》的书评。
回望历史,梳理四十年文化产业发展脉络
改革开放是一次伟大觉醒,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对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产生了积极广泛的影响,为我国文化的繁荣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中国和世界对话的大门打开了。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文化和思想领域的变革,文化市场逐步复苏,文化领域的产业化发展进程不断加快,文化产业日益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
可以说,我国文化产业是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而产生与发展的,是在敞开国门走向世界、加入WTO、深度融入现代世界经济体系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从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文化产业”的概念,将文化产业纳入国家发展计划,到党的十七大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将文化产业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再到党的十九大提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坚定文化自信,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道路一步步明晰。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书以改革开放为起始点,将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1978年到1991年为萌芽期;1992年到2001年为初步形成期,其中1998年文化部设立文化产业司,标志着文化产业开始由民间自发发展阶段进入政府推动阶段;从2001年到2011年为快速扩张期;以及自2012年起,我国文化产业开始进入全面提升期,成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四十年来,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成就斐然。在不断完善的文化治理格局下,通过改革释放产业活力,文化市场逐步健全,这既有力传承了中华文明,也日益丰富了文化发展层次。我国文化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文化产业占GDP比重稳步提升,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显著。
与此同时,产业融合创新发展,不断丰富人民群众文化消费内容和服务,居民文化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进一步提高。伴随着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对外文化贸易显著提升。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心,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进一步扩大。
值得关注的是,当前我国文化产业的学科建设还刚刚起步,对于产业史学的研究较为缺乏。学科发展史、方法论和学科经典案例是构建一个完整学科体系不可或缺的三大要素。本书基于文化产业的发展阶段和我国文化产业研究的现状,提出了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历史的见解,也是对中国文化产业四十年发展历程的一次系统梳理和回顾,为文化产业的研究明晰了脉络,这是本书的一个重要价值所在。同时,对培养符合市场需要、符合时代需求的文化产业专业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而言也是有益的帮助。
把握时代,洞察国家语境中的文化力量
作为我国文化发展的见证者和亲历者,范周教授在本书中聚焦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脉络,以时代回顾为基点,系统性、前瞻性地提出了文化资源、文化治理、文化经济、文化软实力、文化再思考五大篇章,并细分为十三章内容。全书紧扣四十年来国家发展战略,积极回应时代需要,将文化产业融进时代变迁、国家发展、全球化竞争的大背景中,反思得失,梳理机遇,以更宏观的视角打通并整合文化产业的研究思路,把握时代进程中的文化发展。
《文化资源:创意时代的新动能》一篇从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如何实现从文化遗产保护到文化多样性保持、从文化资源优势到创意人才优势等问题,并以此为基点深入思考如何在创意时代中塑造新型城市、实现文化强国,更好发挥文化对于国家发展的驱动作用。
《文化治理:文化产业的国家思维》一篇将文化建设纳入国家治理的战略视野中进行统筹考虑,梳理改革进程中的文化治理演进过程,总结我国在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提出“文化强国”战略中进行构建国家文化治理体系、促进文化建设和发展战略的具体举措。
《文化经济:国民经济的新增长极》一篇关注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关键地位,聚焦市场、消费、企业、集群等关键词,剖析文化产业对于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等的重大意义,展望“文化+”与相关产业融合迭代的前景。
《文化软实力:国家形象的塑造与表达》一篇通过文化软实力理论的视角,思考全球化浪潮中文化产业对塑造国家形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积极作用,对当前的对外文化贸易和文化交流进程进行分析,详细阐述了树立文化自信、提高文化吸引力、确保文化安全等具有时代意义的重要命题。
《文化再思考:用文化重塑未来》一篇立足于中国文化产业的自身特色,从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政府导向与市场运作、资源与资本、供给与消费等角度思考文化产业的未来,描绘新时代中国文化产业的美好图景。
未来已来,展望新时代文化产业发展航向
近年来,科技革命与技术更迭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并对社会各行各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就世界各国的文化创意产业而言,体验经济与数字经济正在蓬勃发展,日趋多元化的跨界融合不仅满足了相关产业的实际需要,还在培育新区域经济增长点、推动社会创新发展、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最具发展潜力与活力的领域之一,我们已经逐步走进了文化创意时代。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技术持续向传统领域渗透,大量传统产业的边界被不断打破,新兴业态逐渐成为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支点,传统动能全面升级。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回首过往,立足当下,方能行稳致远。站在历史的关键节点上,本书充分梳理我国文化产业面临的时代机遇,展望新时代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航向,提出了文化产业发展的未来研判。
首先,监管方式不断得到完善,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深化。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身份象征和价值体现,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与国家文化安全。目前,我国文化领域的立法数量仍较少,立法层次较低,各领域立法不平衡,亟需加强文化立法工作,提高文化建设法制化水平。在深入推进文化法治建设的基础上,文化体制改革也将驶向纵深,运行机制进一步健全,文化制度更加成熟稳定。
其次,产业结构深度优化,产业融合进程迈上新台阶。在不断升级的文化消费需求刺激下,文化创意产业正不断与相关产业发生深度融合。互联网技术支撑下的诸多新业态成为优化经济发展结构的强有力抓手。文化产业具有强渗透性、强关联性,以文化为核心带动技术、管理、市场等环节实现全方位融合发展,是未来产业融合的重要趋势,也将更好回应人民群众对于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个性化、多元化需求。
虚拟偶像演唱会
最后,科技引领业态升级,数字经济推动社会发展。近年来,技术发展为内容创新提供了沃土,消解了许多传统性弊端,重塑了产业发展的关系与结构。在创意与“互联网+”的驱动下,数字创意产业已跃升为战略型新兴产业。未来5到10年,全球将进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时期。我国数字创意产业面对着巨大的市场需求,也担负着激发社会创新活力、提升设计能力的领航责任。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不仅为经济发展增添了新动能,也将重新定义诸多产业模式,推动社会其他领域的高质量发展。
结语
四十年来,改革开放创造出惊艳世界的中国奇迹,书写了气象万千的文化篇章。回顾中国文化产业的过去,是为了对未来进行清晰、理性和客观的规划,从而更好把握当下的历史机遇,推动文化产业自身发展,使之成为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中坚力量。“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过去四十年中文化产业取得的诸多成就仅是开篇,我们共同期待中国文化产业在下一个四十年书写下更多光辉的篇章。
END
美 编 | 李姝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