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 VS 管理?百家共议文化建设新思考(上)
今日看点
12月8日,“新时期我国文化治理现代化的战略选择——学习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研讨会”在商务印书馆礼堂成功召开。研讨会分上下两场,现场嘉宾就“新时期文化治理现代化的战略选择”这一议题展开讨论。上半场中,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原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柳斌杰,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黄志坚等13位文化领域领军人物分别提出关于文化治理的新思考与新观点,言之有范小编在此将发言嘉宾与评议人的讲话内容整理成学术札记,以飨读者。
“新时期我国文化治理现代化的战略选择”研讨会的主办方致辞环节由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院长范周主持,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陈文申,商务印书馆总经理于殿利,中国文化产业协会会长张斌先后致辞,研讨会上半场也由此开始。会议上半场由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党总支书记卜希霆主持,特邀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长江学者王一川教授作为评议人,对上半场的观点进行评议。以下是上半场诸位发言嘉宾的主要观点。
-
01
-
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 黄志坚
从出版角度来说,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文化治理现代化的要求,可以从三方面入手。第一,十九届四中全会中对文化体制建设的三个要求,其中的逻辑关系应当理顺。第二,文化管理与文化治理的区别应当辨析。第三,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必然涉及对文化创作的引导和服务,文化内容创作、生产者的总体水平应当加强。
-
02
-
原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文化室主任 朱兵
“新时期我国文化治理现代化的战略选择”是本次会议的主题,战略选择包括文化观念、文化思维、文化科技的发展等要素,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文化法制。在全国人大的重点领导下,教科文卫领域已拥有包括非遗法、著作权法等在内的八部法律。其中,文化立法在“十八大”以后突飞猛进,《公共图书馆法》《电影产业促进法》等文化领域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而在座的许多学者也参与到正在起草的《文化产业促进法》出台工作中,学界与文化立法建设是紧密结合的。中国传媒大学近期将法律系并入到文化产业管理学院中,这是学科建设领域对文化治理现代化的具体探索,有利于推动文化立法和法治建设工作的全面发展。
-
03
-
原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
张晓明
回顾近年来的文化发展,能够得出几个主要结论。第一,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化的过程已完成,文化内容的生产、传播,文化生态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关系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二,传统的线性生产形式已经不再适用,取而代之的是网络化运作。在数字文化产业领域内,中国建立起的巨大优势是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一个硕果。未来,以体制性的改革和创新来继续保持优势,需要从文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宏观视角上进行突破。
-
04
-
华中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原云南省社科联主席
范建华
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下,文化产业向市场化、商品化方向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些年来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不菲的成绩,文化产业的实践已远远领先于理论发展,给理论界、学术界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国文化产业的学术学科理论体系的构建任重而道远,作为学者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因此,有两个重要工作急需丰富与完善:第一,对过往的经验进行理论总结,第二,以探索性、引领性的理论研究创新指导未来发展。
-
05
-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副主任 陈少峰
完善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导激励机制是文化治理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任务,新型文化业态是政产学共同推动的,通过文化政策中鼓励企业加强激励机制建设,以及促进新型文化业态的发展,这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
06
-
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 傅才武
十九届四中全会从国家层面对改革的成果和优秀经验进行了总结,是文化体制改革或文化领域创新的新起点,也是从国家动员到多方参与的转折点,这是管理体系与治理体系的区别。也就是说,管理是政府主导的,强调政府的权威;治理是政府指导下的多方合作关系,强调对话机制。而从“管理”向“治理”转变的过程中如何处理多方关系,则需要更多的学者共同进行研究和探讨。
-
07
-
光明日报社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 张玉玲
文化产业的四梁八柱已经建成,精耕细作是下一阶段的重点任务,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不断研究文化规律、经济规律和技术规律,使文化产业发展更合理、更科学,更符合现代治理体系的要求。
-
08
-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原东南大学艺术学院院长
王廷信
文化是传统艺术与现代化生态之间的枢纽,从十七届六中全会一直到十九大,文化在社会治理结构过程中依然是相对孤立的状态。未来的研究,应当在文化治理现代化问题中,更多地思考文化生态问题。
-
09
-
北京交通大学中国文化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
皇甫晓涛
在现代文化治理的主体建构上,思想之源很重要,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理解。第一个层面以人类为主体,文明是思维方式;第二层面以民族为主体,文化为思维方式;第三个层面以国家为主体,科学为思维方式;第四个层面以政府为主体,管理为思维方式;第五个层面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思维方式。在文化走出去问题上,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文化部分,我们要有勇气来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
-
10
-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教授 李丹林
科学立法是科学执政、依法执政的基础,是我们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具体路径,十九届四中全会也进一步明确了“双效统一”的文化产业发展的原则。文化产业主体生产和提供了产品或服务,但可能引发损害公共利益的不良社会后果,需要进行相关义务责任的界定。《文化产业促进法》即将出台,理性的产业促进法在强调效率价值的同时,还要坚持维护公共利益的原则。
-
11
-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文化产业管理系主任
邵明华
文化治理现代化是十九届四中全会中一个重要内容与核心议题。其中,文化人才培养是提升文化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一环,而文化领域人才培养离不开高校文化产业学科建设。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服务于理论。文化产业作为实践性、应用很强的交叉学科、新型学科,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当着重注重实践能力培养,构建课堂+田野(调查)+企业(工作室)的三位一体或多位一体的科研体系有益于高校文化产业学科发展。
-
12
-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长江学者 王一川
上半场会议将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对文化产业产生的引导、指导和推动等积极作用有了充分的解读。制度的完善到制度的治理的转变、从固定的制度到灵活的机制治理的转变,这是十九届四中全会带来的重要历史转向。如何认识文化和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新的情况、新的问题、新的机遇,需要创新思维,进一步认识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律。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是文化产业下一阶段发展的重点,而人才是其中的关键,因此,要特别做好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
(文章根据嘉宾现场发言整理而成)
上半场研讨会的嘉宾发言札记到此结束,敬请读者关注将于明日推送的下半场发言整理,重磅嘉宾不容错过!
END
责 编 | 宋立夫 刘小炜 万晨阳
美 编 | 赵 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