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融媒体如何打通“最后一公里”?
今日看点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公众对疫情信息高度关注,面对公众对信息透明度和及时度的更高要求,新闻媒体推出了形态多样、内容专业、传播高效、具备互联网思维的各类融媒体产品,在传递疫情信息、缓解公众情绪、疫情宣传引导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社会“瞭望塔”:
活跃在战“疫”最前线
疫情之下,信息成为每个人的精神必需品。在此次疫情的信息传播中,融媒体充分发挥其新型媒体优势,利用立体式、全覆盖的宣传网络,并结合慢直播、Vlog、短视频、H5产品、AI主播等多种传播形式,大大提升了疫情信息的到达率和覆盖面,发挥了强大的信息传播作用。
1
慢直播造就上亿“云监工”
1月27日晚,央视频开通对武汉“火神山”和“雷神山”两家医院建设过程的慢直播,24小时不间断地呈现现场施工的实时画面,直播开通不到三天时间,累计访问量就已超过两亿人次,广大网友化身“云监工”在线围观施工进展。这种慢直播的形式没有主持人、没有解说,看似枯燥,但是在疫情初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公众的在场感和参与感,加上画面的可自我诠释性以及网络个体间的情感互动,对于缓解公众焦虑、传递疫情信息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除了慢直播之外,其他直播形式也有效的起到了疫情信息宣传的作用。央视新闻发起的《共同站“疫”》这一直播特别节目在央视频、抖音、快手等平台上的播出也受到大批网友的关注,各平台累计观看量超过21亿次,传播效果突出,起到了良好的舆论引导作用。
2
“Vlog新闻”呈现“疫”线日常
Vlog作为一种传播形式,其核心在于“记录”,被自媒体生产者较多使用。而在疫情期间,UGC属性较强的Vlog成为主流媒体的年轻化表达形式之一,被广泛运用于新闻宣传中。人民日报、封面新闻分别发布了“疫”线Vlog、战疫Vlog等专题视频,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纪录频道也在疫情期间推出了采用 Vlog形式创作的融媒体系列短视频《武汉:我的战“疫”日记》,通过医护人员、普通市民等不同视角,讲述抗击疫情过程中的温暖故事,向公众展现身处疫情中的群体日常,扩展了公众对疫情的认知维度。
3
短视频助力疫情信息传递
根据《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短视频用户规模已经达到6.48亿,占网民整体的75.8%,短视频已经成为公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在疫情的信息传播中,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成为大多数媒体发布疫情信息的重要渠道,推动信息得到更广泛、即时的传播。根据快手大数据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数据,2020年1月20日至1月31日期间,快手肺炎防治频道点击量突破30亿次;政务号发布的内容播放总量高达250亿次,可见短视频在疫情报道中的影响力之大。传统主流媒体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发布的疫情类视频如“钟南山示范如何摘口罩”“李兰娟提倡没毛病不要乱吃药”“白岩松:赶走病毒,但别赶走爱”等播放量破百万。主流媒体联合新媒体平台,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优势,及时有效的向公众传递疫情信息,有力的开展了疫情时期的宣传引导。
4
AI+新闻高效生产传播内容
疫情期间,人工智能技术得到了有效的利用。不仅在疫情监控、疾病诊断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闻报道方面也发挥着一定作用。如中国网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推出的《AI疫情播报》栏目,借助人工智能辅助视频生产,将疫情动态高效生成传播内容,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通过对技术手段的运用,疫情传播形态更加丰富。
二、多元服务站:
全方位助力抗击疫情
疫情期间,主流媒体运用文字、图片、视频、直播等多种传播手段,融合微信公众号、微博、短视频平台等多媒体平台推出的一系列融媒体报道构建了全方位的宣传体系,有力的发挥了媒体的信息传播和舆论引导功能。地方融媒体中心也充分发挥其基层优势,一方面充分发挥疫情信息传播功能,如疫情期间,循环播放疫情防控信息的农村大喇叭广播,另一方面推出一系列防疫便民服务,将疫情防控与民生服务相结合,回应公众关切,在疫情防控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一,提供政务服务功能。互联网时代,网络已经成为群众民意表达、政务监督的重要平台,在疫情期间,线下政务服务受阻,线上政务服务功能的作用更加凸显。上海16个区级融媒体中心全部开通疫情防控工作问题建议征集渠道,面向市民征集疫情防控工作问题建议,便捷反映百姓呼声,快速响应民意。市民登录各区融媒体客户端,或通过各区政府门户网站、政务微信、政务微博等平台就可以反映问题,提出建议。疫情期间的网络问政服务为公众表达通道畅通了渠道,借助融媒体中心第一时间实现“下情上达”,在稳定社会秩序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第二,推出特色助农服务。农产品受到疫情影响滞销严重,淘宝推出的爱心助农服务、快手推出的“全民战疫,携‘手’助农”活动都对农产品销售起到了巨大帮助,各地融媒体平台也充分发挥平台优势,推出一系列助农服务,如《吉林日报》融媒体利用其媒体平台优势,通过吉林日报全媒体平台、“学习强国”吉林学习平台、“新时代e支部”等媒体平台广泛发布农产品信息,精准宣传,帮助农户解决农产品滞销难题。截至3月9日,已实现销售农产品270多吨,帮助农民增收1120多万元。
第三,大力搭建空中课堂。疫情期间,抖音、快手、西瓜视频、今日头条等都推出了相应的线上教育服务,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各地融媒体中心也充分发挥其平台优势,向公众提供教育服务。例如河南项城融媒体中心联合教育部门搭建“空中课堂”,帮助18万名中小学生实现“停学不停课,离校不离教”。海南各市县融媒体中心通过其客户端向全县中小学生推送《中小学德育学堂》战“疫”特辑,向学生传授防疫知识、传递权威信息。各类民生类服务项目的推出,全方位推动了基层抗击疫情的效能提升。
三、后疫情时代:
融媒体还需再“融合”
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爆发,不仅是对我国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时应对能力的考验,同样也是对融媒体的一次大考。疫情期间,各大主流媒体推出的融媒体产品起到了较好的舆情宣传引导的作用;各地方融媒体尤其是基层融媒体,是打通舆情宣传引导“最后一公里”的关键力量,以“新闻+服务”为核心的融媒体传播机制,疫情信息传递较具针对性,在打通宣传引导“最后一公里”上作用明显,在基层抗击疫情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融媒体在疫情信息传递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第一,在大数据运用方面仍有一定进步空间。疫情早期,关于疫情防控的大数据监测工具多是出自其他平台之手,如丁香园推出的实时疫情地图、百度地图推出的迁徙大数据平台等,融媒体中心还需加强与大数据等技术手段的融合,丰富内容传播形态。
第二,缺乏多方联动。部分地方融媒体在疫情宣传引导中,缺乏与其他地区融媒体之间的配合联动,难以充分发挥融媒体的资源通融、内容兼融优势。融媒体需要多方联动才能最大程度上达到宣传合力,如江西“赣鄱云”在此次疫情报道中,以江西省新闻客户端为核心,联合旗下70个市县级融媒体中心及央媒平台,围绕“江西疫情防控”报道进行四级联动,“爆款”报道频出。
疫情之下,融媒体的传播效能价值凸显,尽管在技术运用、深度融合等层面仍需进一步提升,但融媒体在信息传播方面仍占有巨大优势。随着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各地融媒体在配合联动、实现资源共享方面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融媒体的优势也将进一步得到彰显。
参考来源:
[1]人民网,《融媒体时代下的疫情信息传播与管理》[EB/OL],http://yuqing.people.com.cn/BIG5/n1/2020/0323/c209043-31644615.html.
[2]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突发疫情正加速县级融媒体升级思考》[EB/OL],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6678821.
[3]人民网,《疫情期间的融媒体传播特点分析》[EB/O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0674046918170079&wfr=spider&for=pc.
[4]人民网,《疫情启示录:提升融媒体中心在疫情防控中的效能》[EB/OL],http://yuqing.people.com.cn/n1/2020/0220/c209043-31595674.html.
END
美 编 | 常天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