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e World, One Fight | 演艺上云如何变“救场”为红利?
今日看点
自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为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各大行业纷纷停工停产,其中演艺行业更是首当其冲。对演出行业而言,这是绝望之冬,也是希望之春,我们一无所有,也拥有一切。演艺机构如何砥砺前行,渡过这漫漫寒冬?当人们重新走回剧场的时候,演艺行业又将如何?
“It’s been a long day without you my friend, and I’ll tell you all about it when I see you again...”
Charlie Puth 又一次唱响《See you again》,这一次不再是致敬某一人,而是疫情之下千千万万的我们。
北京时间4月19日凌晨2点,几十万人在家里的小小屏幕前守候着一封“给世界的情书”——“One World: Together At Home”公益演唱会。这场由美国歌手Lady Gaga策划,由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公民公益组织联合举办的全球演唱会汇集了不同肤色、不同种族、不同地域、不同领域的 100 多位全球顶级艺人,共同唱响全球疫情下人们对美好未来的盼望。
“One World: Together At Home”公益演唱会,图片来源于网络
自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为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各大行业纷纷停工停产,其中演艺行业更是首当其冲。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调查不完全统计,仅2020年1月至3月,全国已取消或延期2万余场演出,直接票房损失超过20亿元,其中演艺机构、剧院、票务机构等多方均遭受重创。在疫情之下,不少剧院团体没能挺过这漫长的寒冬,以倒闭重组惨淡收场,还在坚挺着的则在寒夜里苦苦盼望春天的来临。
“云演艺”扬帆正当时
要想走过寒冬,要解决眼前的窘境,更要找准明天的方向。在不少业内人士担忧演艺行业入不敷出,甚至颗粒无收的同时,却有先行者早已开始开拓全新的演艺版图。从摩登天空的“宅草莓不是音乐节”吸引超百万人观看,到国家大剧院推出“线上大剧院”,再到近日刘若英的“陪你”在线演唱会以1.5亿次播放量收官,特殊时期下事业性与产业性演艺机构线上化齐发力,一个全新的“云演艺时代”大幕将开。
国家大剧院系列音乐会,图片来源于网络
1
线上演艺引领演艺多元化
长期以来,由于线下演出成本等因素制约,提供艺术表演的多为剧院团体或明星,形式也多局限于线下。以此次疫情为契机,线上演出成为艺术机构共度时艰的重要选择。随着在线演艺的发展,其多元化特征凸显,具体可总结为形式多元化、主体多元化、地域多元化三个方面。
由于新媒介与新科技的频生,当前网络演艺形式早已不胜枚举,其中最火的便是短视频、网络直播、在线音乐会、网络音乐节等形态,此外身在多地表演者的“云演出”在此次疫情中也大放异彩。线上演艺不仅仅是艺术机构的园地,网络传播的零成本更吸引了大量的独立个人探索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构成了演出的多元化主体。所谓地域多元化指的是网络打破了时间、地域的隔阂,将各国的演出汇聚成河,打造全球一体化的演出市场,让观众在坐在家中就有机会欣赏来自全球的艺术盛宴。
2
弹幕与音符“齐飞”,线上互动别具一格
无论是在话剧、戏曲表演,还是任何一种艺术表演之中,观众们渴望的不仅是艺术的欣赏,更是对艺术深层的理解和对创作故事的诠释。因此,各种研讨会、公开课、见面会成为艺术演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网络进行线上平台交流与各类线上活动,有效地减少了参办双方的成本,也赋予了其时间与地域的灵动性。线上活动同时给艺术同好者提供了交流的机会,也与粉丝经济的诉求不谋而合。
西安交响乐团“弹幕音乐会”,图片来源于网络
说到互动性,当下线上弹幕、线上评论的火热也为线上演艺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3月21日,西安交响乐团“弹幕音乐会”在B站上线,一个小时的音乐会中,直播间弹幕与音符“齐飞”,人气值超过4.2万。观众们可以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在线交流自己的感受,演奏家们看到满屏飞过的弹幕也感受到观众好像就在现场。新型技术条件与媒介的介入为在线演艺提供了新思路。
3
市场拓展与社会效益的充分释放
线上演艺打开了市场,让更多人有机会同时进行艺术的欣赏,更为演艺行业发展带来新契机。战马时代经纪公司在线上“坐在家里听世界”巡演计划首场直播就吸引了2000多人在线观看,其企划总监曾曼青表示,此次计划辐射到的观众数量是平时线下演出观众的3到4倍。
演艺线上化不仅是市场的需要,更是艺术机构公民社会性的体现。通过线上艺术的普及以及线上演出资源的免费开放,艺术机构社会效益的实现拓展了艺术进生活的方式和渠道。未来线上线下公益性艺术活动将相辅相成,形成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的双通路,对提高社会整体艺术素养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4
精细化录制与现场感的较量
一旦说到线上演出与线下演出的差异,线上演出每每会因艺术欣赏现场感的缺失而饱受打击。没有了剧院的氛围,演出更难将观众带入演出的情景之中;没有了欢呼与鼓掌,演员们也惆怅于无法得到直接的反馈。线上产品无法成为线下演出的完全替代品,却有自己的一片天地,其大大降低了观众的成本,此外由于录制技术和后期制作的加入,线上演出将呈现与线下全然不同的听觉体验和视觉体验。
以刘若英的“陪你”在线演唱会为例,在屏幕的这一端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歌手的面部表情变化以及场地的细节布置,更直观地感受到歌手细腻的情感。在5G逐步普及的未来,摄录技术和观看设备都有望进一步升级,线上演出又将给观众带来怎样的精细值得期待。
刘若英的“陪你”在线演唱会,图片来源于网络
抓住“云演艺”机遇期,
演出机构如何砥砺前行
疫情下,线下演出纷纷停工,在此情况下能否利用好互联网资源进行演艺的线上转型,并借助有关力量减负运转成本,成为艺术机构能否活下去的分水岭。疫情是演艺行业的危机,但更是“艺术+网络”新形态的催化剂。在时代潮流和疫情的双重推动下,在线演艺是演艺机构挺过难关的重要选择,也是延伸未来发展的可行之路。进行演艺产品的线上拓展,艺术机构要注重以下几点。
1
生产侧:停工不停摆,演艺提质正当时
真正能推动演艺发展的不是华丽的舞台,而是优质的内容。在线演艺让演艺从此时此地走向环球同享。当“云演艺”让全球的优质内容汇聚在同一个平台之时,同类演艺产品竞争加剧,演出质量成为脱颖而出的重要前提。此外,线上资源的丰富势必将改变群众高成本、少渠道了解艺术的窘境,引领人们审美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们对于演艺产品也将更加挑剔。在此情境下,唯有真正优秀的内容才能获得观众的青睐,并吸引线下票房的积累。
《光绪之死》演员视频“云排练”,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疫情条件下,许多演出机构无法进行线下的排演与创作,但停工不能停摆,应充分利用互联网为线上“云创作”“云排练”创造条件。日前,京剧《光绪之死》的演员开启视频“云排练”,每天下午两点到四五点,演员们开始“云坐排”——在群里一起对台词,导演会在群里逐字逐句地进行指导,鼓师参与记录。大型民族管弦乐《中轴》近日也在网上举办了远程策划会,其音乐总监叶小纲等主创人员分布在西安、成都、武汉、北京等地,但在网上讨论得非常热闹,“一上线就开始工作,一点时间都不浪费”。“云端”创作虽然是疫情下的无奈之举,但却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文艺创作流程的创新,大大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节省了场地等费用、降低了制作成本,在疫情之后有望成为演出质量打磨的新形式。
2
需求侧:观众才是活源,不当资源“葛朗台”
说到演出的线上转向,不少人会担忧其对线下演出市场造成冲击。然而艺术并不是一次性消费品,线上线下也并不具有必然的冲突性。以电影为例,许多经典电影在走到线上之后收获了大量观众,当重映之时真正优秀的影片依旧会吸引大量观众走进影院。因此,线上不是线下的取代,而是一种蓄势。电影强调影院的观感,而演艺就更加不同,由于氛围环境等因素制约,线上产品无法完全取代实体演艺的临场感、参与性,反而会促使观众走进剧院。
伦敦西区,图片来源于网络
观众的培育是整个演出市场繁荣的重要前提。英国伦敦西区拥有全球上最大的观剧人数就与伦敦人民根深蒂固的艺术欣赏习惯息息相关。伦敦人民将观剧视为家庭生活的重要部分,从小就会带孩子一起欣赏演出,从而造就了一代又一代伦敦西区的忠实观众。疫情下,不少剧院、演出团体选择发布线上资源,通过免费观看、限期观看等形式,在服务大众的同时,也培育了潜在观众。英国国家剧院现场NTlive就在B站推出了高清戏剧《简·爱》,放映不到一周点击量超过11.9万,平均每天有两万多名B站用户坐进云端剧场,其中不乏一些观剧新观众。资源公开走出了将线上观众转为线下观众的重要一步。
3
营销侧:联动活动,积累会员好时机
线上演艺的发展少不了线上活动的联动,以线上活动进行推广对打造品牌形象以及增强观众粘性都有重要的意义。当下,不少演艺机构一开始一系列的活动策划,打造线上演出季,如上海开心麻花已经启动策划“春暖麻花开”特别演出季,用希望和重拾欢乐的主题及一系列优惠活动来吸引观众回到剧场。多地艺术机构也纷纷采用线上艺术讲堂、艺术公开课等形式活跃沉浸的演出市场。例如天津交响乐团就推出了“空中音乐会”,在为观众提供乐团精彩演出视频的同时推出线上艺术讲座,并结合“天交艺术讲堂”微信社群,分享艺术点滴,培养交响乐观众。
活动是吸引观众的重要方式,而培养会员也十分重要。特殊时期不少剧院抓住机遇“吸粉”,在国际上打开知名度。莫斯科大剧院一连推出包括《天鹅湖》《睡美人》在内的六部高清视频,首日直播就吸引了18万人订阅频道,并获得超过200万观看量。艺术欣赏的偏好性和艺术修养的门槛客观存在,并不是所有人都有某类艺术消费的需求,因此已消费过的观众就成为了艺术机构重要的存量资源。建立会员机制是盘活存量观众的重要举措,与观众间进行有效的良性沟通,让观众深入创作之中,也是对艺术表演创作的全新尝试。
4
技术侧:技术升级,力求“虚拟现场感”
随着互联网及新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探索新型表现方式、与当前摄录及网络软件磨合都成为演艺机构的重要发展方向。一方面,在现有的演艺直播和线上演艺产品语境中,如何充分使用网络直播等多种形式,利用软件、硬件达到最好的欣赏效果成为演艺线上化过程中的重要问题。未来5G的普及将造就与今天完全不同崭新场景。西安交响乐团的“弹幕音乐会”的成功不仅在于其对“现场体验感”的追求,更在于其与B站弹幕制与用户群的完美适配。5G之下,AR、VR与演出的结合势必将更加紧密,技术必将颠覆当今的在线演艺模式,如何联动虚拟装备市场引领在线演艺市场发展潮流,最大限度达到极致的观感也需要深入研究。
teamlab实景艺术,图片来源于网络
另一方面,腾讯集团市场与公关部总经理李航曾表示,线上的用户市场和入口都非常有限,必须有一种有价值的产品创新体验,而不仅仅是简单的展品线上化展示。对于线下演出来说,未来体验将成为演艺的制胜法宝,实景演出、teamlab实景艺术将向更深层次迈进,由形式的美感更加走向挖掘其中的社会价值。而在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过程中,线上演艺跟上体验经济的脚步还有巨大的挖掘空间。
放眼未来,
在线演艺繁荣仍需多方努力
1
演艺发展仍需释放政策福利
疫情之下,剧院、演艺机构、票务平台等多方利益均遭受重创。演出市场的恢复需要政府积极介入,释放政策福利。在党和国家对于复工复产、恢复公共消费的号召下,目前国内已有近30个省市出台专门针对文化企业的扶持政策,从政府层面注入“强心剂”,实打实帮助文创企业闯关渡困,积极扶持疫情下演艺线上发展。北京、上海两地分别发布“28条”“20条”促文化产业回春,其中北京更提出将建立疫情期间舞台剧、电影、电视剧、纪录片、出版物以及网络视听等重点项目种子库,全流程指导把关,确保如期上市发行、上线播出,确保重点创作项目不停工、不流产、不降标。
图片来源于网络
扶持政策与规定的相继发布是演艺行业恢复发展的福音,但在此之外如何建立长效机制,持续促进未来演艺线上化的可持续发展,政府还有更多方面要着眼。首先,演艺线上化必然牵扯到版权问题的讨论。虽然国内已出台知识产权相关法律,但当前执法力度特别是网络上对于文化产品版权的管控还有一定欠缺。没有完善的知识产权管控措施,网上演艺可能成为一滩浑水。因此,要完善线上演艺,加强立法、严格执法是保护社会演出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此外,网络演艺资源的大量开放对于艺术内容的网络监管也提出了巨大的考验。如何辨别良莠,公民自觉是培育健康文化市场的重要基础。积极引导公民建立健康的文化内容监督制度,建立大众艺术评论体系,是体现公民文化自由的重要表现,也是政府减负放权的重要举措。
2
行业协会功能再探索
特殊时期内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应对疫情变化,已然成为业界风向标。2月7日,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致全国演艺同仁倡议书”对疫情下行业的损失做了细致的分析,并向业界同仁发出倡议。此外,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网络表演(直播)分会更是发布了《关于在疫情期间帮扶演艺机构拓展线上业务的公告》,助力业界共度难关。行业协会在此次疫情中发挥的作用可见一斑。
然而由于国内艺术管理体制等众多因素制约,国内演出协会的功能仍有巨大的拓展空间未被挖掘。反观以文化理事会制度著称的英国,疫情下英国音乐版税征收协会(PRS for Music)启动紧急援助基金,宣布根据个人需求的评估结果,词曲作者每人可申请最高一千英镑的赔偿,资助对象为入会至少两年、且在过去两年内收入超过500英镑的PRS会员。由此可见,演艺行业协会的功能远远不止组织、沟通与规范,其对市场具有巨大的调节和扶持潜力,国内演出协会发展任重道远。
3
社会资源整合,重构演艺业态
近年来,国内艺术机构在体制上已有长足发展,但其投资主体与收入来源的单一性问题始终没有完全解决。单靠票房收入的机制具有极大的脆弱性,疫情下这一点暴露的更加明显。行业业态要想健康发展,开源节流势在必行,应充分利用好疫情机遇期,完善艺术文创、在线布局等短板,进一步开拓版图。而线上演艺的迅速发展就为其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有了互联网的辅助,演艺行业可以将不必要的办公空间转至线上,实施无纸化办公,减少日常运行成本,同时拓展线上演艺产品,以多元化营收让演艺的盘子真正活起来。
图片来源于网络
此外,坚实的资金来源是演艺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投融资体系的健全更是其活源之水。在5G时代中,演艺将不再是今日的演艺,近端的票务公司、演出公司,远端的科技公司、网络公司、新媒体公司等在内的各个行业都有渗入演艺行业发展的可能。怎样拓展思路,整合内容方、运营方、平台方等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和渠道,增强行业对不可抗力风险的承受能力,打造新兴产业业态,甚至引领行业发展,成为演艺行业未来出奇制胜的法宝。
结语
狄更斯在《双城记》中曾说:“这是希望之春,这是绝望之冬;人们将拥有一切,人们将一无所有。”对演出行业而言,这句话可以倒过来读,这是绝望之冬,也是希望之春,我们一无所有,也将拥有一切。当人们重新走回剧场的时候,演艺行业又将是一幅怎样的景象?
It’s been a long day without you my friend.
What will you be like when we see you again?
参考来源:
[1]阚丽丽.“线上音乐节”能否为行业再造增量?[J].新产经,2020(03):78-79.
[2]张思思.西安:一场音符与弹幕“齐飞”的交响音乐会[EB/OL].http://www.sn.xinhuanet.com/2020-03/29/c_1125783305.htm.
[3]张成.媒体观察 |艺术腾“云”为行业带来新改变[EB/OL].https://mp.weixin.qq.com/s/Y54mryl_o92DkzJHDvSKwg.
[4]田巧研.解困纾难,力顶文化企业出实招[EB/OL].https://mp.weixin.qq.com/s/hkuWbsmYVN1O7e6VLEVwYw.
[5]牛春晓.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困局,看国际同行如何抗“疫”[EB/OL].https://mp.weixin.qq.com/s/Vy_eHUtKraKWaKqC6e5hSw.
[6]周锐.观察|2万场演出取消背后,演出行业如何应对“退票潮”?
[EB/OL].https://mp.weixin.qq.com/s/lq1rilLxRRTct3bpsgApew
END
美 编 | 巩 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