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倒闭、裁员、复工路漫漫…疫情下的电影产业怎么办?

李姝婧 言之有范 2023-04-03


今日看点

当前,电影产业陷入短期发展低谷,倒闭、裁员相继来临,影院复工成为电影从业者关注的焦点问题。4月29日,国家电影局召开电影系统应对疫情工作视频会议,中宣部常务副部长、国家电影局局长王晓晖主持并发表了重要讲话。这场会议主要针对电影市场未来发展作出规划,同时也希望通过会议提振市场信心,稳定人心。



2020年1月23日10:20,橙天嘉禾银河影城天津万象城店3号厅放映了春节前最后一场电影《误杀》,或许谁都没有想到,这也是该影城放映的最后一部电影。在营运成本和疫情的双重压力下,三个月后的4月16日,橙天嘉禾银河影城天津万象城店宣布即日起闭店,它终究没有等来复工的那一天。


影院的倒闭只是电影产业现状其中一个缩影。企查查数据显示,2020年开年至今,全国已有6686家影视相关公司注销。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0年第一季度文化产业数据也显示,第一季度以线下聚集性业态为主的广播影视发行放映和艺术表演两大中类大幅下降,其中广播影视发行放映下降78.5%。与此同时,据相关消息,万达电影已经开启人员优化,预计裁员20%-30%,以院线一线员工为主……这一系列数据都意味着,电影产业已陷入短期发展低谷,倒闭、裁员潮已然来临。


为此,如何救市、存活成为相关主管部门、电影企业及相关从业人员日夜焦虑的问题。4月29日,国家电影局召开电影系统应对疫情工作视频会议,就电影产业的全面复工复产作出重要部署。


2020年,一波三折的电影产业


随着全国疫情防控工作朝着积极向好的趋势发展,各行各业加紧复工复产的脚步。各地旅游景区、博物馆、美术馆等线下文化场所也在严格防疫要求下限流开放。与此同时,各地政府也根据最新疫情形势调整疫情防控工作重点,近几日,北京市、湖北省应急响应级别从一级下调至二级。截止至5月2日,全国31省市已无一级响应地区。然而,电影产业复工,尤其是影院复工时间迟迟没有确定。三个月内,影院经历了停工——复工——再次停工的曲折过程。



回顾整个历程,由于对新冠病毒和全球疫情发展尚未得到全面认识,从业人员从最开始正月十五复工复产的乐观预计转向悲观态度。尤其是3月中旬复映影片刚刚开启密钥之际,影院正式复工后被再次叫停导致从业者再度陷入焦虑。4月8日,国务院联防机构对各地密闭式娱乐、休闲场所均暂不开业的建议则将影院复工的点点星火彻底扑灭。停工,影院没有收入来源无法经营下去;开业,由于受到消费者心理暂未恢复、片源限制等多重因素影响,收入依旧惨淡。再次停业前,根据猫眼数据显示,3月23日全国528家影院复工,复工率为4.65%,当日票房仅为2.09万元,同时平均每场的观影人数不到1人。但影院为不到1人的观影人数需要支付人工、影院基础设施等运营成本,成本与收益入不敷出。比起疫情前的挥金扩张,活下去成为影院在2020年的关键词。


电影产业下游如此,中上游情况也未尝乐观。尽管剧组可以复工,但拍摄周期也因疫情防控要求而延长,由此引发了资金损失、项目停滞、演员档期冲突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尽管目前无法预测影院复工的准确日期,但北京等省市下调应急响应级别的形势新变化让电影从业者依旧对此寄予厚望。


提振市场信心:扶上马,再送一程


自2月以来,各地政府以及电影主管部门都在为电影产业平稳度过危机排忧解难。2月12日,影视机构总量、产业规模和产量均位居全国第一的北京市率先针对电影行业发出公开信,表明将从优化政务服务、支持重点项目、做好企业保障三方面出发,确保行业正常运转;同时,北京市也是第一个发布电影复工防疫指引的城市,一系列行动充分体现北京市作为影视文化中心的责任和担当。


与此同时,拥有完善电影产业链条的江浙沪地区也在不久后发布专属电影行业政策,例如江苏省在2月19日发布的《关于支持全省电影业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促进平稳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明确财政扶持、金融支持、企业减负等19条措施。可以看到,影视产业、文化产业相对发达的地区对电影产业的扶持力度较大,延缓缴费、一次性补贴减免企业负担、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优化政务服务等有力举措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企业部分燃眉之急。


然而,电影产业的全面复工尚未到来,政府不仅需要在关键时刻即时出台政策,更需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细化政策落实。也就是说,不仅需要“扶上马”从政策上为企业提供便利,还需要“送一程”随时关注市场变化,调整政策方向落实到实处。这其中,需要政策制定者仔细思考当前产业发展中的痛点与难点,对电影产业的上中下游全盘考虑。


除了政府和主管部门在政策上的行动和倡议外,企业也在积极展开自救。依靠平台维系与消费者的联系,成为企业增加曝光量,开展自救的必经之路。


例如借助微博等社交媒体力量, 持续吸引消费者对电影相关话题的关注。在这一方面微博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作为第一电影用户兴趣社区及第一电影营销平台,微博电影在2017-2019年期间,用户规模持续保持高速增长,4.09亿电影兴趣用户中包含更多重度影迷,疫情后能否吸引这部分人群重新走进影院对未来发展较为重要。与此同时,疫情之中社交媒体渗透率不断提高,日活跃用户数和用户日均使用时长同比增长,依靠平台力量与消费者保持互动,也是提振市场信心的途径之一。


图片来源于 《2019微博电影白皮书》


5月1日,北京国际电影节联合爱奇艺开启在线春季影展,微博作为首席社交媒体为活动宣传,相关话题已破一亿。这也为电影企业如何链接用户提供了可选之路。


复工时间尚未确定,这场会议释放出什么信号?


4月29日,备受电影工作者们关注的电影系统应对疫情工作视频会议正式召开。中宣部常务副部长、国家电影局局长王晓晖主持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在讲话中肯定了中国电影人在疫情期间积极发声、踊跃捐款捐物的行动。同时指出全国电影院暂停营业后带来短期内的直接经济损失将超过300亿元。这场会议主要针对电影市场未来发展作出规划,同时也希望通过会议提振市场信心,稳定人心。


  图片来源于网络


1

创作不止,坚持内容为王


2019年,我国国产精品电影不断涌现,并且出现类型多样化趋势。以《流浪地球》为代表的国产科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为代表的动画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为代表的主旋律电影,以及《少年的你》为代表的现实主义作品均备受市场关注,赢得市场与口碑的双丰收。流量、资本逐渐让位于创作者,电影市场进入了一个理性发展的阶段。尽管电影拍摄进度因疫情受到一定影响,但剧本的创作与打磨仍然可以继续。只有持续输出优质剧本内容,坚持内容为王,才能让中国电影持续长久的走下去。


2

维护院线电影窗口期,推动线上线下同发展


疫情发生后,原定于春节档上映的电影《囧妈》退档改为线上播出,由字节跳动支付了6.3亿版权,在抖音、今日头条免费播放,此举引起了行业的高度关注,同时院线方也表露出了强烈不满。目前为止,已有四部电影选择流媒体平台线上发行。在当前情况下,网络发行可以成为片方选择的出路之一,但仍并未占据主流渠道。一是线上观影的技术尚未完全成熟,二是线上付费观影意识培养仍需加强。笔者认为片方选择何种发行渠道是自己的自由,但这个自由的前提是不能损害院线方的利益。为此,会议指出:“将加强对院线电影网络播出和网络电影发展的通盘规划”,笔者认为这是为避免第二次的《囧妈》风波提供政策依据。


从长远考虑,无论是网络电影还是院线电影都各有其利弊,网络电影无法替代影院的文化、社交需求,院线电影也无法替代线上观影的便捷。二者并非对立关系,而是各有侧重。只要维系好观众,线上线下观影会迎来双赢。


这场突如其来,规模浩大的疫情,让我们每个人都无法置身事外。电影产业尽管在产值上微不足道,也不是关乎衣食住行的刚需产业,但谁都无法忽视它对于精神上的抚慰作用。


目前,多部精品影片等待上映,一起期待能够与它们在影院相见的日子吧,正如贾樟柯所说:“我盼望我们早日回到电影院,肩并肩坐在一起。这是人类最美的姿态。”


参考来源:

[1].1905电影网,《贾樟柯发文:盼早日回到影院,肩并肩坐在一起》[EB/O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5110633630219292&wfr=spider&for=pc

[2].一起拍电影,《当影视文化中心长期处于疫情防控状态,未来的电影行业怎么办?》[EB/OL].https://www.sohu.com/a/386055050_699621



END



美   编 | 路俊迪


推荐阅读



“苏影保”助力江苏电影业蓄势复苏

5328家影视公司注销,院线亏损……电影产业如何复苏?

全球疫情观察③ | 疫情下全球电影产业的“换道超车”

中国电影工业化与好莱坞对比还有多少差距?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