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滴很!陕西黄河文化这张“金色名片”的独特魅力有哪些?
今日看点
黄河是中华文明的孕育地,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已经成为近年来我国的一项重大国家战略。9月23日,全国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调研组来到了“十三朝帝都”——陕西。陕西省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中华文明最具代表性的地区之一。近年来,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行谋篇布局,推动陕西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工作不断优化完善。天赋异禀且激流勇进的陕西黄河文化,或将成为一张靓丽的国际“金色名片”。
本文字数:3650字
阅读时间:8分钟
说到陕西,你会想起什么呢?十三朝帝都穿越千年,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老陕秦腔齐吼,没错,这里就是陕西。陕西是中华文明最具代表性的地区之一,历经周、秦、汉、唐等13个朝代,上千年的建都史,5万多处文物遗址、700多万件馆藏文物,同时拥有兵马俑、黄帝陵等一批象征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使得陕西成为了我国最富盛名的历史文化名省。陕西是黄河文化孕育、生成、壮大的核心区域,其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中华文明史的完整发展序列。
图片来源于言之有范 ▲
考古证明,孕育文明的并非大河干流,而是支流,陕西省内的渭河便是黄河最大的支流。如果说黄河是母亲河,那渭河便是母亲摇篮里的宝贝。打开地图就能看到,在黄河“几”字形的大屏障里,精心呵护一个渭河盆地。正是有了黄河支流-渭河的滋养,才有了八百里秦川的富庶丰饶,才有了延续千年的中华文脉,才有了周秦汉唐的绝代风华。回溯历史,陕西因黄河而兴,因黄河而旺;回看今朝,陕西更需勇于担当,站在“中华民族的根与魂”的高度,讲好陕西黄河故事,彰显黄河文化当代价值。
回眸历史,
陕西黄河流域文明发展到底有多宝藏?
01.
远古时代——根脉文化的发祥高地
远古时代,先民的足迹就已经踏在了陕西这片富饶的土地上。早在距今100万年到50万年前,“蓝田人”就已经在此繁衍生息。此后,“大荔人”“黄龙人”等旧石器时代不同时期古人类化石及遗迹的发现,更是见证了古人类的演化历程。黄河滋养了八百里秦川,孕育出了丰富多元的根脉文化,中国人类早期文明的曙光也从这里开始升起!
一是农耕文化。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泾河则为渭河的主要支流,泾渭流域是黄土高原农业最发达的地区。这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从远古时期开始,陕西黄河流域华夏先民就在这片沃土上繁衍生息,早期农耕文化便从这里开始发端。宝鸡北首领灰坑内的碳化粟粒、半坡遗址中的碳化菜籽等重大发现都是早期农耕文化的历史见证。
二是彩陶文化。距今8000年,渭河流域发展出了彩陶的萌芽,并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彩陶文化区,孕育出了我国的彩陶文化。彩陶文化从老官台文化开始,先后经过半坡文化、庙底沟文化,一直延续到仰韶时代晚期,在推进早期中国文明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是文明兴起。随着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中国开始跨入文明社会的门槛。新石器时代晚期,宫殿与城池拔地而起,早期国家普遍形成,陕西北部延安芦山峁、神木石峁等城址的发现,标志着这里当时已经进入古国时代。
图片来源于言之有范 ▲
02.
周秦汉唐——盛世文化的绝代风华
灿若星河的史前文明在陕西黄土高原上发端,并在黄河的哺育下不断向前发展。朝代的更迭伴随着文化的发展,随着时代巨轮滚滚向前,一个前所未有的“大一统”时期到来,周秦汉唐的绝代风华托起了中华民族最为绚烂的盛世文化。
一是礼乐文化。中国自古以来就被称为礼仪之邦,礼乐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古代先贤通过制礼作乐形成了一套完备的礼乐制度,但是直到周朝,作为政制的礼才得以发展完备。周朝崛起于陕西黄土高原,周礼涵盖了饮食、辞让、冠婚、丧祭、射御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扩展为亲亲尊尊、同姓不婚等宗法政治内容。周人通过制礼作乐完成了制度与思想的双重建构,实现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政治理想。
二是“大一统”天下观。早在西周时期的青铜器上,就已经出现了“中国”一词,意为“天下之中”,“大一统”的观念正是“天下”观的延续。“大一统”的天下观发端于先秦时期,成熟于秦汉之际,并最终成为塑造中国文明基体的重要政治思想,影响了此后两千多年中国社会文明的发展进程,对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三是儒家文化。汉朝是又一个在渭河流域建都的大一统国家,四百多年的历史铸就了汉朝辉煌灿烂的文化,其中尤以儒家文化最为显著。自汉朝董仲舒提出“罢黜把家,独尊儒术”后,这一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思想的儒家文化便成为了治国安邦的正统思想,发展为了中国封建统治时期的重要理论支撑,并引领了此后中国长达二千多年的政治理念和社会风尚。
四是文化融合。丝绸之路始于汉,兴于唐,而陕西便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这一横跨东西的历史线路既是长距离贸易的交通大动脉,更是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大通路。它打开了中国通向世界的大门,并大大延伸了本土文化的活动空间,向整个世界展现了华夏帝国的开放与包容,对后世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
图片来源于言之有范 ▲
03.
星火燎原——红色文化的传承发展
黄河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也是新中国的摇篮。陕西省革命文物馆藏资源丰富,所辖多个县区已被列入第一、第二批革命文物利用片区分县城名单。这些历史资源充分证明,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也是继井冈山之后星火燎原的火种发祥地和培育地。当红军长征到达延安时,革命的火种便在黄河流域呈燎原之势迅猛发展,孕育出了新中国,孕育出了延安精神,并最终汇聚成了陕西省得天独厚的红色文化。
瞭望今朝,陕西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工作
做的有多扎实?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近年来,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行谋篇布局,紧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要求,立足陕西黄河流域文化特点和陕西发展实际,在顶层设计、具体实践以及区域联动等方面做出了扎扎实实的努力探索。
图片来源于言之有范 ▲
01.
系统筹划——顶层设计稳准狠
今年3月,在对陕西黄河流域10个地市、82县(区、市)进行系统调研的基础上,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发改委联合印发了《陕西省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从顶层设计层面系统筹划陕西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工作。
一是明确了五大发展远景目标。分别是从“根”和“魂”的高度出发,着力打造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核心区;从文旅事业和产业平衡发展出发,着力打造黄河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出发,着力打造中华文明现代化展示的样板区、黄河流域精神标识和自然标识集聚地;从跨流域跨地区协同发展出发,着力打造黄河流域文化经济合作示范区。
二是确立了全域文化合作空间格局。具体是指立体统筹,坚持以省域空间为重点,以跨省合作为延伸,着力构建“一廊贯穿(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廊道)、两地引领(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文化高地和以延安为中心的红色文化高地)、三区统筹(创新发展区、特色主题区和管控保护区)、四带联动(渭河文化发展带、红色文化发展带、边塞文化发展带和秦岭生态文化带)、五圈协同(晋陕蒙黄河大峡谷、秦晋黄河文化旅游带、晋陕豫金三角、陕豫华夏古都、仰韶文化)”的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空间格局,整体形成生态为本、特色为纲、核心引领、线性串联、全域繁荣的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新面貌。
三是夯实了战略蓝图的项目支撑。陕西省规划形成了面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黄河文化记忆”工程、面向文旅融合与高质量发展的黄河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工程、面向生态文明的黄河生态文化群落建设工程、面向红色文化的红色革命文化高地建设工程、面向文艺精品创作和公共文化服务的新时代黄河故事创作推广工程、面向未来数字化趋势的黄河文化数字化创新发展工程,遴选确定了覆盖全流域的100个重点项目,确保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工作有工程牵引、有项目支撑、有主体落实、有机制保障。
图片来源于言之有范 ▲
02.
因地制宜——具体实践精细密
陕西省坚持阐释与弘扬“双驱动”,因地制宜,不断推动陕西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工作落实落细。
一是黄河文化价值挖掘和研究阐释工作迈出坚实步伐。相关部门先后组织开展黄河文化研究课题,截至2021年,陕西省已有4项(全国共20项)黄河文化研究课题获文化和旅游部课题立项。此外,还联合省发改委举办了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专项论坛,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
二是将黄河文化融入公共产品和服务,推动黄河文化惠民育民。陕西省充分整合黄河流域公共服务资源,依托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剧院剧场等,开展了一系列黄河文化的艺术普及、艺术鉴赏、传承展示、休闲娱乐活动。2020年7月31日,首家“黄河文化记忆”主题图书馆——府谷县黄河文化文献资源主题图书馆和黄河记忆数字资源主题图书馆项目正式启动。
三是开展黄河文化主题宣传,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为加强优秀黄河文艺作品的传播推广,陕西省相关部门专门为黄河题材优秀作品展演、展览、展示搭建平台,相继开展了“黄河题材美术创作”“九曲黄河·魅力非遗——陕西省非遗进景区暨‘黄河记忆’非遗展示展演活动”“黄河流域群众文化联展联演联讲活动”“黄河流域九省(区)传统戏曲保护联盟启动仪式暨首届‘九曲黄河多彩非遗’展示展演活动”“华山之巅云海音乐会”“陕西国画院黄河主题中国画作品巡展”等主题文化活动。
图片来源于言之有范 ▲
03.
协作共赢——区域联动短平快
黄河作为大尺度线性文化遗产,跨度长,分布范围广,沿黄九省在资源统筹、协同共建方面存在很多不足。近年来,陕西省开始跳出陕西看全国,在区域联动方面进行积极探索。2020年7月19日,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与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在山西省临汾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结“秦晋之好”,针对健全文化旅游合作机制、加快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推进旅游产业优质发展、提升文化旅游品牌形象、深化文化旅游人才交流等五方面内容进行了深入合作研究,陕西在推动跨区域协作共赢,共同保护弘扬黄河文化方面已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展望未来,陕西黄河文化
如何打造成为国际“金色名片”?
01.
复盘资源——统筹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科学梳理与系统保护
黄河文化的传承保护弘扬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对黄河文化资源进行科学梳理是展开这项工程的重中之重。陕西省作为全国黄河文化资源大省,黄河文化遗产灿若星辰。因此,陕西省应站在“中华民族根与魂”的高度,全面系统推进黄河文化资源的发掘与普查,摸清黄河文化资源底数、了解黄河文化遗产现状。在此基础上,加快推进黄河文化资源数据库建设,协同文物相关部门,统筹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系统保护工作。
02.
塑造典型——打造一批具有重大价值与突出效应的黄河文化地标
融媒时代,塑造典型是进行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陕西省应充分挖掘利用自身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一批具有重大价值与突出效应的黄河文化地标。比如,以西安为中心,结合黄帝陵、兵马俑等精神标识,打造关中文化高地,立体展现周秦汉唐的盛世文化,凸显华夏文明起源的主体地位;以延安为中心,依托陕北、关中、陕南的红色文化资源,打造红色文化高地,把红色文化转化好,把红色精神弘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同时围绕黄河文化为主题,以渭河文化、丝路文化、边塞文化、生态文化为重点打造四大文化发展带,以线串珠促进黄河流域的整体性发展。
03.
区域联动——推进沿黄九省黄河文化传承保护工作大联合共发展
长期以来,由于黄河文化遗产分布范围广,不同时期和不同形态的遗产资源交错叠加,沿黄九省份在落实黄河文化保护弘扬工作时仍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陕西省作为黄河文脉的发端地,要勇于担当,力争上游,在已有探索经验基础上,积极推动陕、晋、豫、蒙、甘等省份之间的跨区域合作,加快推进沿黄九省黄河文化传承保护弘扬工作大联合共发展,实现沿黄九省在黄河文化遗产保护、文化产业发展以及文化市场共建等各个方面的区域联动和共商共建共享,为全国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和体制机制创新提供典型示范。
04.
创新宣传——积极利用新兴数字媒体技术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
做好宣传是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的又一项重要工作。首先,创新黄河文化表达方式。加快5G、AR、VR、区块链、物联网等新技术在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中的应用,增强黄河文化的数字表达,搭建黄河文化的数字化国际传播体系,全方位提升黄河文化数字化水平。同时,将黄河文艺作品宣传融入“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推动陕西省黄河文化“走出去”。其次,创新黄河文化内容创作。实施黄河文艺作品创作激励计划,打造黄河文艺精品创作扶持工程,加强黄河题材文艺作品的创作力度,培养推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黄河文化主题艺术作品。
05.
发展人才——加快培养一批专业性黄河文化研究学者与智库团队
发展专业性黄河文化研究人才是做好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工作的关键基础。陕西省应立足自身发展实践,继续举办黄河文化论坛活动,积极搭建更高层次、更高水准的黄河文化对话交流平台。与此同时,加强相关政府部门与高校的密切合作,加快培养一批专业性黄河文化研究学者与智库团队,持续开展重大专项研究和课题攻关,深入研究黄河文化深层内涵、发展演变、精神内核与时代价值,推出系列标志性成果。
图片来源于言之有范 ▲
参考文献:
[1]韩建武,李大伟.巧手良医|陕西省黄河文化价值的思考[EB/OL] https://mp.weixin.qq.com/s/4EJxEXH7aFFB9jiC-tD-zg
[2]文化陕西|坚定文化自信 讲好黄河故事——记陕西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实践探索[EB/OL]
https://mp.weixin.qq.com/s/cDfCF-lKPVkQLt25YrEtjg
[3]朱耀勋.陕西旅游咨讯|陕西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战略展望[EB/OL]
https://mp.weixin.qq.com/s/i8DJmjnWbJQpf52Mccq3JA
美编 | 李承鸿
责编 | 赵凯强声明 | 文中图片和文字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版权方持权属证明与我方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言之有范
本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如喜欢我们的内容,欢迎转发!
欢迎向我们投稿!
投稿请联系:18614256583
如需咨询合作,请与我们联络!
联络电话:18614256583
言之有范|2014 - 2021
聚焦文化事件
把握政策动向
往期推荐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