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级专家学者头脑风暴四小时,关注场景理论的中国实践!
2021场景(中国)高峰论坛顺利召开,众多学者汇聚云端,一同探讨场景理论的前沿研究、未来发展。在如今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场景理论的中国化、本土化是中国青年学者、场景学术联合体未来工作的重点内容。
本文字数:5083 | 阅读时间:27分钟
本次论坛由国内场景研究代表人物联合发起,来自武汉大学、山东大学、同济大学、湖南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深圳大学、北京行政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克拉科夫雅盖隆大学、四川省成都市新经济发展委员会等国内外知名学者齐聚一堂,相约云端。
围绕场景研究的全球经验、最新动态与热点议题,以及场景理论在中国并轨多领域、多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有效范式与实证成果展开交流对话。学者们精彩的发言,给大家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学术盛筵,吸引了超67万人在线观看和点赞留言。
本此会议通过线上直播方式进行,分为开幕式、场景视角下的文化创新与城市更新主题分享及闭幕式四个环节。
开幕式
中国场景研究召集人、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齐骥教授作开幕式致辞,演讲中回顾了场景学术联合体这一年来对于场景理论中国化以及对中国场景营城实践的积极探索,学术实践成果颇丰。本次峰会将继续分享场景研究的全球经验、最新动态与关注热点,并向大家汇报场景理论在中国并轨多领域、多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有效范式与实证成果。
图片来源:场景(中国)高峰论坛 ▲
随后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陈波教授宣布2021届场景中国高端峰会的正式开幕。
图片来源:场景(中国)高峰论坛 ▲
图片来源:场景(中国)高峰论坛 ▲
特里·克拉克教授详细阐释场景激发创新的三个基础,分别是进行新的组合引发变革、权威征服和胜利的象征和美,提出场景化学元素周期表思维即通过基础的创意延伸达到场景创新的目的。
图片来源:场景(中国)高峰论坛 ▲
丹尼尔·希尔教授提出像物理学家一样对时空进行思考,强调了数据收集和比较的重要性,并分享了场景演进的四种变化模式,分别是差异化模式、扩散模式、发展模式和功能主义模式,四种模式生动展现了场景的演进。
图片来源:场景(中国)高峰论坛 ▲
陈波教授在中国文化场景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进展演讲中重点回顾了我国十年来在文化场景研究理论和实践方面取得的成果,在中国学者的努力先将相关维度与中国实践相结合,提出我国自有解释框架和实践模式,学界越来越重视场景的研究,并明确了下一步研究的方向,从理论到实际,打造中国特色文化场景理论与实践模式;从生产到消费,助力中国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从城市到乡村,深化乡村文化场景研究,助力乡村振兴;从物理空间到虚拟空间,虚拟空间中的场景表达等问题亟待学者研究。
图片来源:场景(中国)高峰论坛 ▲
玛尔塔·克莱克特教授从国际比较视野提出了场景研究的机遇与挑战,在研究中将波兰和西班牙两个国家进行比较,通过文化动态分析发现场景是一个动态的普遍的过程。
图片来源:场景(中国)高峰论坛 ▲
随后,场景学术联合体秘书处王桐发布了场景中国学术联合体年度工作报告《2020-2021年中国场景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图片来源:场景(中国)高峰论坛 ▲
在《报告》中,王桐回顾了场景学术联合体在过去一年中对推动场景理论中国化所做出的探索和实践。在理论层面,场景学术联合体的成员学术成果丰厚:共主持和参与国家级课题10余项,在高质量期刊中发表学术论文25 篇,并且出版了3篇场景研究系列丛书。
研究选题从城市创新到乡村振兴,从虚拟空间到实体空间,从波西米亚场景、城市消费场景到社区生活场景,从红色旅游、艺术生产、文化传承到新经济研究。此外,场景学术联合体在过去一年中举办了6期高质量学术论坛,持续与来自政治学、经济学、文化产业、城乡规划等多学科领域的学者专家、城市治理者开展高水平交流对话,研究议题囊括了场景营城实践、社区治理案例、文化发展思想,社会创新探索及研究方法讨论等多个层面,不断拓展理论的边界。
理论价值在实践中得以彰显。秉持初衷,为了使场景理论更好的服务于中国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场景学术联合体通过组建专业的研究团队、开发系统的赋分流程,逐渐完善着中国的舒适物场景指标体系,使场景理论进一步落地中国,更加切合中国本土国情。
同时,学术联合体一直以来致力于推动国际视野下的场景理论与中国新发展阶段的实践相结合,力行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在实践中不断彰显中华文化真·善·美的价值内涵。通过在北京、上海、浙江、成都等多地的实践调研,凝结经验,将场景嵌套、融入城市发展模式,提出了场景营造、场景营城的中国方案。
继往开来,王桐在《报告》中表达了场景学术联合体在新的一年里的工作展望。在未来的一年,场景学术联合体将集合几大研究团队之力,共同建立中国舒适物数据库和中国场景编码簿,助力打造中国国际化都市样板;持续以“场景理论”启迪当代城市创新、激励创意阶层力量,以丰富的维度、深刻的理论、专业的实践、跨界的洞见,推动跨国场景比较研究指导全球—地方互动。
并且,在未来的一年中,场景学术联合体将发布中国场景编码簿,助推场景理论中国本土化实践。将集合几大研究团队之力,共同建立中国舒适物数据库,助力打造中国国际化都市样板,推动跨国场景比较研究。
主题一
场景视角下文化创意
在场景视角下的文化创新主题分享环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文化与休闲产业研究中心吴承忠教授由浅入深,围绕场景理论与文化管理,从场景理论的应用到场景与文化景观的关系进行了创新阐释;
图片来源:场景(中国)高峰论坛 ▲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齐骥教授和亓冉博士对于蜂鸣理论作进一步阐释,围绕如何赋予场景持续不断的发展动力、如何让场景更加富有魅力建立了科学的指标设计和评价体系,提出了蜂鸣生产力的创新概念,以期为场景营造、社区生活圈打造,提供具体的建设指南,在未来的研究中着眼于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期待和向往的城市实践,以场景理论启迪城市的更新和文化创新;
图片来源:场景(中国)高峰论坛 ▲
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社会学系的钟晓华教授,引导大家思考社区尺度的问题,从一个新的视角——街区场景营造的视角从新定义社区生活,并围以上海417街区更新实践为例,从概念框架到实践调研,详细介绍了街区场景营造中的社会空间重构。
图片来源:场景(中国)高峰论坛 ▲
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钟晟教授基于8处街区的实证,对文化商业街区的场景维度与消费感知进行研究探索,分别从研究背景、研究设计、研究结果、结论详细阐述,提出文化商业街区在城市转型的过程中对于打造城市品牌、塑造文化内涵、繁荣文化生活、促进文化消费的重要作用。
图片来源:场景(中国)高峰论坛 ▲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北京京和文旅发展研究院院长范周教授首先肯定了中国青年学者对场景理论中国化研究所做出的努力,并提出了以下四点建议
1.在中国老龄化社会的现状下,“一老一小”的庞大群体也是不容忽视的研究群体;
2.文化背景决定了文化内容,中国场景研究需要更加融入中国人文背景特质;
图为范周教授
图片来源:场景(中国)高峰论坛 ▲
3.未来我们进一步树立和提升在场景理论视域下的中国青年学者的中国话语体系;
4.最后,范周教授表示场景消费正在发生巨变,应对二十年来互联网视域下的数字文化消费场景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山东经济建设领域智库高端人才魏建教授表示,从宏观上来说,无论是街区场景营造,还是文化商业街区场景维度中商业与文化的平衡,或是丹尼尔·希尔教授介绍的场景演进四种变化模式都面临着动力源泉的统一性的问题,场景红利的生成和持续是需要学界进行关注的重点问题;
图为魏建教授
图片来源:场景(中国)高峰论坛 ▲
从微观上来说,对于价值观的认同、舒适物的体验,经济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分析视角,通过商业模式研究和构建进行新的观测,可进一步研究文化带来的价值创造和引领模式。
主题二
场景视角下的城市更新
在场景视角下的城市更新主题分享环节,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张必春副教授进行主持陈词。
图片来源:场景(中国)高峰论坛 ▲
来自北京行政学院社会学部的吴军副教授分享了场景形成的理论基础、新发展理念、实践探索及场景驱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思考提出了“场景营城”的概念体系和发展路径,以场景营造城市,不断创造美好生活体验,引导向美而行。
图片来源:场景(中国)高峰论坛 ▲
四川省成都市新经济发展委员会周成副主任分享了基于场景实践的成都全周期场景孵化机制,以及成都在未来不断完善城市机会汇聚、催生、验证和推广的联动机制,健全全周期场景工作体系的思路,将进一步思考场景实践,将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作为重大城市部署。
图片来源:场景(中国)高峰论坛 ▲
湖南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生导师周恺副教授以洪江古商城为例对文化遗产旅游的多主体场景营销进行了分享,提出,场景营销是否成功应该从原真性、旅游吸引力和经济效益等多角度判断。
图片来源:场景(中国)高峰论坛 ▲
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温雯副教授以云南鹤庆新华村“银饰锻造技艺”为例,分析其通过虚实结合的场景面向全国用户,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参考文化流动性的理论,探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的场景构建问题、文化场景流动性问题。
图片来源:场景(中国)高峰论坛 ▲
图为傅才武教授
图片来源:场景(中国)高峰论坛 ▲
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傅才武教授表示,场景理论在营城实践中具有巨大潜力,中国青年学者在中国巨大的场景试验样本和丰富的文化资源中不断探索研究,打通了理论在中国本土化应用的壁垒,创造了一种中国化场景理论的新的表达方式。
图为贾旭东教授
图片来源:场景(中国)高峰论坛 ▲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文旅部“十四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贾旭东教授表示文化之于场景营造,意义重大。他提出应多加关注场景与文化的关系以及关注文化对于场景营造的作用。同时,在场景营城的实践当中要不断探索,总结形成真正有深度的文化场景理论。随着中国场景营城的实践的不断深入,中国场景理论学术研究的本土化意涵也将进一步深化。
闭幕式
在闭幕式阶段,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特里·克拉克教授与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祁述裕进行了总结陈词。
图为系特里·克拉克教授
图片来源:场景(中国)高峰论坛 ▲
克拉克教授从场景驱动力的角度对场景理论的概念和实践价值进行了深度阐释;
祁述裕教授则用两个感受、五个加强精准总结。
图为祁述裕教授
图片来源:场景(中国)高峰论坛 ▲
祁述裕教授认为场景理论的研究在中国成绩斐然,场景概念中国化的研究也正在不断拓展。
未来要加强场景动力机制研究、前瞻性研究(即场景联合实践的预测性研究)、场景的跟踪研究。同时也要注重实际效益,加强生产性场景和数字场景的研究、理论建构的研究。关注中国化的概念体系,建构中国场景研究的学派。
最后,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陈波教授代表场景学术联合体发表宣言,场景学术联合体将持续与国内外院校、文化企业等开展国际化、跨文化、跨领域、跨学科合作,举办高质量的学术活动,促进理论与实践的对话。
图片来源:场景(中国)高峰论坛 ▲
2021场景(中国)高峰论坛顺利召开,众多学者汇聚云端,一同探讨场景理论的前沿研究、未来发展,在如今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场景理论的中国化、本土化是中国青年学者、场景学术联合体未来工作的重点内容。
正如场景宣言里所说:“如何真正将理论扎根中国沃土、如何为生活发挥场景作用,仍是亟待学者投身研究,躬身实践的坚定方向。”场景学术联合体欢迎更多国内外院校、文化企业的加入,期待更多跨文化、跨领域、跨学科的合作,与大家一起共议城市美好生活未来!
【文末互动】
你所了解的场景理论是怎样的?
快来留言吧!
【添加星标】
美编 | 徐巍
图文|2021场景(中国)高峰论坛、unsplash
声明 | 文中图片和文字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版权方持权属证明与我方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言之有范
欢迎向我们投稿!投稿/合作加入我们or社群扫码👇联系执行主编:18811328390加微信请备注好“姓名+工作单位”信息。带来不便,请多谅解,期待与你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