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只此青绿》破圈成功,我们还“欠”它一张演出票吗?
图片来源于广州大剧院微博 ▲
2022年的春晚中,一支舞蹈带着一种神秘的东方力量崛起。春晚上的舞蹈《只此青绿》成为了开年之后破圈的“顶流”。晚会片段的完整作品是由导演韩真、周莉亚继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之后的又一力作。自2021年8月首演以来,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实现了从圈层文化到大众审美的跨越。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以春晚为代表的电视节目,一方面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媒介分众化的趋势中受到冲击;另一方面,春晚的文化符号和品牌效应仍在群众、市场具有重要地位。
作者 | 屈欣悦
来源 | 言之有范(ID:yzyf2014)
本文字数:4011 | 阅读时间:13分钟
“青绿”已然成为今年最流行的颜色,这一切源于春晚舞台一场穿越千年,跨越山河的梦——《只此青绿》。
该节目为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的选段,这部以王希孟《千里江山图》为灵感而创作的舞蹈诗剧曾经历了近一年半的精心筹备,五个月的艰苦创排,完整作品近2个小时。21.6万分钟,凝练成120分钟,而它的高光却只不到6分钟。
青绿破圈,也像立春后的枝叶般,衍生作品层出不穷,漫画手绘是基本操作,主题衍生品实属寻常,屏幕后的姑娘们也为“青绿腰”尽折腰。
图片来源于网络 ▲
《只此青绿》选段在春晚的惊艳并不意外。自2021年8月北京首演后,《只此青绿》其实已然在圈层文化中属于“顶流”。
据人民网报道,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在国家大剧院首演结束后,相关报道累计曝光量已达2.47亿;在《只此青绿》的专家研讨会上,帝都戏剧bot博主介绍,11月发布的2022年1月该剧在天桥艺术中心演出的开票预告微博,获得了近10万的阅读量。在春晚不久前,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已经完成了各大城市的一轮巡演。专家研讨会上,舞剧bot博主谈到,《只此青绿》首轮16站演出,他共收到178篇反馈,是同期同规模舞剧反馈的1.5倍至2倍。
舞剧的导演韩真、周莉亚已非首次创造这种“跨圈层”的作品传播。这对“中国舞坛双子星”的代表作品的经典舞段《晨光曲》登上了2020年春晚;《丽人行》成为了互联网平台上被竞相模仿翻跳的爆款舞蹈;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更是在2021年实现了驻演。
一方面,有两位导演众多经典作品“珠玉在前”;另一方面,一轮巡演良好的口碑,也成为了圈层观众们“种草”的动力。
回顾《只此青绿》的破圈过程,自此势如破竹。基本上,这一过程可以总结为,从剧院舞台的“无形之强”,到电视节目的大屏幕,互联网晚会的小屏幕,最终呈现于人民舞台上——不同舞台,各有千秋;南橘北枳,迥然有异。
2021年10月,《国家宝藏•展演季》上线总台央视综艺频道。在展演季第一季的第一期,《千里江山图》作为开场文物出现。其中,《只此青绿》的主创团队将舞蹈诗剧中的高潮篇章《入画》搬上了展演季的舞台。
这个篇章的呈现,仍然以尽可能还原舞剧呈现为第一要义,采取了舞台的多机位录制。因此,在这个展演片段中,可以看到剧场很多精妙的舞台设计:比如转盘式的舞台,画成之后出现但又最终隐去的印章,希孟逐渐隐入画中。
剧场呈现的录制,尽可能地在视频中还原了舞台调度和设计的精彩部分,也放大了一些细节性的表演。演员的面部表情的抓取是在剧场中难以感受到的。
只是,同样出现了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所有视角的选择都是由导播和剪辑进行的。而为了节目效果的呈现,无法做到仅仅留下中间机位的呈现。
同时,视频中镜头更多的仍然是“综艺展演中的好”,而非“舞台作品完成上的好”。
2022年跨年时,B站跨年晚会邀请了《只此青绿》剧组,呈现了《青绿》这一片段。这一片段也是央视春晚呈现的版本,只是春晚在时长更为精简。
相比之前,B站晚会的版本尽可能在有限场地中,参考剧场效果进行了晚会版本的呈现。
虽然场地中没有由机械卷轴和转盘式舞台,但B站晚会版通过镜头的切换和舞台前后空间的使用,呈现立体的效果。
同时,整个光影的和景别的切换,都根据舞蹈情绪作出了适宜的调整。甚至,在部分的群舞环节中,还进行了慢镜头的设置。
在最后一幕的“入画”中,B站晚会以半透明状态的《千里江山图》作为背景,通过环绕的形式进行缓慢旋转,以领舞青绿的视角进行镜头切换来进行“入画”的效果呈现。
因此,从作品的完成度来看,B站晚会的版本更接近于“二度创作”,而非单纯的“还原”。晚会舞台很多的设置是结合设备、播出渠道和导演的意图综合考虑过设置的。
只是,在春晚之前,这部作品仍然只是停留在“圈层文化”的状态。并没有严格意义上实现破圈。
春晚版的《只此青绿》,结合晚会的场景做出了舞台调整。
舞台的背景选用了暗黄色,属于绢帛经久沉淀的颜色,恰好和青绿形成互补关系。整个舞蹈服化道的色彩高饱和、低明度,流露出一种大气磅礴的感觉。
同时,央视镜头在对整个舞蹈“对话”语言的抓取,非常到位。在群舞片段中,前后领舞青绿和制笔人分别的舞段呈现,在镜头抓取中充满了纵深感。
春晚之后,舞剧《只此青绿》公布了巡演排期和巡演城市。开票地区的票在短时间内被抢购一空。
秉承着“联系上下文语境“的原则,评价这部作品的理想状态,需要还原到作品最完整的语境。
作为一部完整的舞剧,晚会节目上呈现的是舞剧中的一个章节。在春晚的舞台上,舞剧中“画卷”的舞美装置变成了虚拟的镜面效果。这种效果更多是通过XR、全息扫描等前沿技术手段得以实现。
这一舞段是对“青绿”这一意象的重要展示。舞段采用了纯写意的表达,将画作《千里江山图》中的主色调青绿拟人化:它们本来无悲无喜,冷言看着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千万年后,在少年希孟千百次的沉吟推敲下,在屏气凝神的磨墨落笔下,它们迸发出了翻涌的情绪。
这个选段中同时包含了舞剧中最精巧的“入画”的情节:所有舞者动作的走势,宛如《千里江山图》的画面笔触走势。人画合一,“只此青绿”。
因此,在舞剧中所有的光影、装置的运用,氛围感的营造都是为了尽可能贴合观众“观画”的惊艳感。
据导演的幕后访谈,为了实现“展卷”的舞台效果,同时要保证演出流畅度和完整度,在她们的创作生涯中前所未有地使用了“天上+地下”的舞台机械:卷轴以机械设备的形式,根据场景进行角度、高度的切换。同时,地面舞台通过转盘的形式塑造历史的宏大叙事感。
而这部舞剧纯写意的表达形式,在演员表演的细微处便可窥见一二。演员表情肃穆,目光低垂,一改传统晚会歌舞节目中的“笑脸相迎”。
这也意味着,这种情绪性的渲染极其依赖光影和氛围的支撑。
春晚全景舞台的优势,让整个舞台能随节目的效果进行变化。只是,“沉浸”的感受多了,对于光影的体验却少了。晚会舞台的灯光无法实现剧场中“在黑暗中看见舞台上的光”的观看体验。再加上晚会多机位的镜头切换,舞台的观看完整性实际被削弱了。
因此,晚会版本的选段受限于不同媒介的特点,更多成为了一种宣传的契机,并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经典”。
正逢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格局和国际形势剧变。在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的重大历史节点中,人们溯过往,争朝夕,期未来。在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旗帜下,具备相当体量的,铭刻时代记忆的经典作品在近几年中不断出现。其中,以传统文化、红色文化为题材的文化艺术作品尤为突出。文化自信的宏大命题书写,已经从目标变成了事实。
近年来出现的优质文化艺术作品,不仅仅是将其作为一个“元素”或者“标签”,而是尽可能去挖掘其背后具有厚度的史料和时代温度。
因此,这类文化艺术作品往往需要完整的表达,也需要有力的传播,而矛盾就此产生:
一方面,很多能够“讲好一个故事”的作品是需要相当的体量和时长实现作品的自我完整,可这却不一定适应移动互联网的碎片化传播;
另一方面,当缺乏合适的消费契机时,观众往往难以产生主动消费的冲动。
尤其是以舞剧为代表的舞台作品,都有“拙于叙事,长于抒情”的特点。这样的作品往往需要一定的观看门槛或者前置语境。
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以春晚为代表的电视节目,一方面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媒介分众化的趋势中受到冲击;另一方面,春晚的文化符号和品牌效应在群众、市场具有重要地位。
根据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月31日24时,2022年央视春晚电视端的直播平均收视率达21.93%,而过去一年收视率最高的电视剧,也只有2.69%而已。新媒体直点播用户触达49.32亿次,相对去年增加明显。除夕当晚,超过1.2亿人在微信视频号“竖屏看春晚”,视频号直播间点赞数超过3.5亿次,总评论数超过919万次,总转发数超过551万次。
回溯春晚上舞蹈的惊鸿一瞥,最经典的莫过于1988年《雀之灵》的惊艳。这一舞段后来成为了舞剧《云南印象》的段落。而《千手观音》选段,《孔雀》选段,也均为完整舞剧的片段呈现。
也许只有春晚这般分量的平台,才能带来作品真正意义上的“破圈”。《只此青绿》在除夕夜的春晚视频号直播间里,引发点赞数上升2000万次。第二天,《只此青绿》杭州站开票,不到7分钟,演出票一扫而空。
当人们一瞥碎片里的耀眼折光,才愿意睁开双目寻找那抹完整的“青绿”。这是“青绿”们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面对完整表达与快捷传播的窘境,也是观众在纷扰与浮尘岁月中的悲喜。
【文末互动】
您喜欢春晚版本的《只此青绿》吗?
快来留言吧!
美编 | 王雨典
图文 | 言之有范、网络
声明 | 文中图片和文字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版权方持权属证明与我方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言之有范
欢迎向我们投稿!投稿/合作加入我们or社群扫码👇联系执行主编:18811328390加微信请备注好“姓名+工作单位”信息。带来不便,请多谅解,期待与你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