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14”助推公共文化服务 ——对《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的解读

言之有范 言之有范 2021-07-18



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来,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利好政策频出。近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精神的具体行动,是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顶层设计,是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行动纲领。《意见》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为根本,以群众和效益诉求为基本着眼点,对于基层公共文化设施不足、供给不足及条块分割、重复建设、多头管理等“短板”问题,给出了实现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意见,全力助推公共文化服务“打通最后一公里”。




两大诉求: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刻不容缓


一、群众诉求


人民群众的根在基层,基层代表了最根本、最基础的公共文化需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和难点也在基层。《意见》强调基层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点和薄弱环节,同时指出现有的基层文化设施和服务已难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


长期以来,由于重视不够、责任主体不够明确以及主体责任落实不够等原因,我国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一直存在着公共文化设施缺乏、资源总量不足、布局不合理等问题。国家在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进程中务必要以人民群众的实际诉求为先导。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有利于增加基层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充分发挥文化凝聚人心、增进认同、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积极作用。




二、效益诉求


基层公共文化建设是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标准化、均等化的重要载体,是巩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的重要抓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改革任务。从宏观上看,我国公共文化资源总量不足,覆盖率有待提升;从微观上讲,公共文化资源条块分隔、重复建设、多头管理等问题依然突出,导致了公共文化设施功能不健全、管理规范、服务效能低,由此阻碍了公共文化服务整体效益的发挥。


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是促进分散、孤立的基层公共文化资源整合、实现人力、物力、财力统筹协调的终端平台。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建设,有利于统筹利用资源,促进共建共享,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一个核心: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为根本

人民群众是公共文化的参与者,同时也是公共文化建设成果的享有者。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都是坚持“人民性”的重要体现。目前我国公共文化建设中出现的效率低下、供需矛盾等问题,老百姓的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




《意见》指出“以人为本,对接需求”为基本原则,进一步明确了政府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中的服务对象。尊重人民群众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到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建设中来,不仅能够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对基层群众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大举措:弥补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短板


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目前,我国公共文化建设存在着空间布局不合理、城乡和区域之间差距大等一系列问题。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属于政府文化事业建设的组成部分,要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和均等化,归根结底离不开政府规范化的布局和统筹建设。《意见》指出“要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不搞大拆大建,主要采取盘活存量、调整置换、集中利用等方式进行建设。”这就要求在规划和布局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的过程中,要结合基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制定不同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标准。


2、明确定位,整合资源


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综合性是特征也是定位。公共文化建设不是单一片面的建立几间农村书屋、放映几场电影这么简单,它包括体育、文化、娱乐活动、科学技术的普及、现代精神文明的传播等等。《意见》明确了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功能定位,指出“中心应围绕文艺演出、读书看报、广播电视、电影放映、文体活动、展览展示、教育培训等方面,向城乡群众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在综合性的定位下,有利于公共文化资源的有效整理和高效利用。




长期以来,由于基层公共文化建设条块分割、多头管理,公共文化服务相关方缺乏统筹、没有形成合力等原因,我国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一直存在着人、财、物等资源分散,优秀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意见》要求整合各级各类面向基层的公共文化资源,发挥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终端平台优势,推动分布在不同部门、分散孤立、用途单一的基层公共文化资源通过中心进行整合,实现人、财、物统筹使用。


3、形神兼备,因地制宜


建设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丰富内容是核心,创新形式是关键。基层群众既需要多样化、多类型的文化服务,也需要积极向上的价值导向;既需要基本全面的公共文化服务,也需要“订单式”的精准化匹配。《意见》从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引导群众文体活动、创新服务方式和手段三个方面对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服务内容和方式提出了要求。旨在通过宣传教育和引导、支持群众自办文化、畅通群众文化需求反馈渠道等方式,确保公共文化服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性,实现供需有效对接。


我们强调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并不是要将文化服务内容一刀切和泛化,而是要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的展开文化服务活动,《意见》指出要加强试点先行,也是对因地制宜的进一步强化的明确。以安徽省为例,为了给群众提供参与和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场地,选择了100个中心村作为试点,建设村级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农民文化乐园”,这就是根据地方特点开展文化活动的有益尝试。




4、创新机制,提高效能


长期以来,基层公共文化设施一直存在管理难、管理不规范、服务效能低等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意见》明确要求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形成长效机制,实现设施良性运转、长期使用和可持续发展。


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增强公共文化发展动力,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任务,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社会化发展大有拓展空间。《意见》要求创新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管理运行机制,提出鼓励群众参与建设管理,鼓励支持企业、社会组织和其他社会力量通过直接投资、赞助活动、捐助设备、资助项目、提供产品和服务,以及采取公益创投、公益众筹等方式,参与基层综合性服务中心建设管理。《意见》还要求开展督促检查,建立动态监测和绩效评价机制。同时,引入社会第三方开展公众满意度测评,以此来促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建设和服务效能的不断提升。


责任编辑:吴亚丽 张思琦


相关文章推荐:
言之有范
回复数字“1”,查看《2014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回顾》之政策盘点、电视、动漫、电影、演艺等产业盘点。

回复数字“2”,查看《2014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回顾》之出版、艺术品、数字音乐、游戏、移动APP等产业盘点。

回复数字“3”,查看《“十二五”收官年》(1-4)。

回复数字“4”,查看《“十三五”文化发展规划应做好顶层设计》。

回复数字“5”,查看《2015羊年特辑》之《九问春晚》。

回复数字“6”,查看视频《老范开讲》(1-3)。

回复数字“7”,查看专题《编制规划思考》。

回复数字“8”,查看《乡村调研系列(上)》。

回复数字“9”,查看《乡村调研系列(下)》。


如果喜欢这篇文章请动动手分享吧!
如果您有私家收藏,欢迎投稿共赏!
合作交流邮箱:
yanzhiyoufan@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