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申小龙:“一拿起书本就睡觉”和“睡觉了还拿着书本”,有什么不同?

申小龙 文化语言学新视野
2024-09-10
经济学系04级小刘同学来信:
 
我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还常常发现即使自己是以汉语为母语的,但把英语句子翻成汉语,读起来仍然不像是中国人在说话。
 
我一直都对这个问题疑惑不解,现在才知道原来汉语是以“意”摄“形”,在语言的顺序上,可以按逻辑顺序的心理时间流展开。而西方语言以“形”摄“意”则不能做到这样灵活。


于是我就想到了我们中学的英语教学。英汉两种语言背后的思维方式有如此大的区别,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们对语言的掌握而我们的英语教学却只注重语法,词汇量。当然现在口语比以前更重视些,但也仅此而已。仅仅这种语言表层的教学,必定会使英语学习者们走很多的弯路。
 
所以我建议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由于接触到了比较多的各种文体的英语阅读材料,可以以思维方式差异为立足点开设相关课程,提升对英语,同时也是对汉语的理解,必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刘同学的学习体会说明,中国人学英语,如果了解英语和汉语的文化差异,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汉语和英语的不同特点,也只有在不同文化的思维方式深处才能真正理解。这就是文化语言学提出的文化认同的研究方法。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西文化的差异,可以归纳为语言形神关系的差异。语言以形式传达意义,在意义对形式的依赖方式和程度上,中西文化选择了迥然有异的路径。
 
西方文化认为,世界与人的关系是一维、平面的关系。人为了认识世界才和世界发生关系。于是人被从他所生存的世界中分离抽象出来,努力去追求对客观世界认识的确定性。

 
西方哲学家们在对世界本原的探讨中,提出了一系列的世界的“始基”,例如:
 
泰勒斯的“水”,万物皆由水而生成,又复归为水;
 
赫拉克利特的“火”,以火为万物本原,一切都是火的燃烧和熄灭;
 
毕达哥拉斯的“数”,以数为事物的原型,构成宇宙的秩序;
 
柏拉图的“理念”,以理念为个别事物的范型;
 
德谟克利特的“原子”,以原子根据不同秩序和位置的结合产生物体。
 
他们都力图从独立于自我的自然界中抽象出某种纯粹形式的简单观念,追求一种纯粹的单一元素,来建构客观世界。
 
客观世界是前提,人的认识由客观给予,作为认识载体的语言,其意义也由客观到主观。于是确定性和形式化成为西方人思维和语言的特质。

 
当主体和客体分离,承担主客体关系纽带作用的语言就力图与客观世界完全对应。
 
西方语言以丰满的形式特征描述确定的意义世界,正是要将被割裂的主、客体联系起来。如果没有这种确定性和形式化,面对客体的主体就无法去把握世界。
 
语言与世界的“适应”和“对应”,使西方语言具有很强的形式自足,即语言要表达的各种意义与关系大都有形式上的标志。于是西方的语法分析也就追求最大限度的形式化描写。由此形成的“普通语言学理论”或“现代语言学理论”,本质上也是一种形式理论。

 
中国文化并不把人与世界对立起来,而是主张“万物皆备于我”“万物与我为一”。人被视为世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没有割裂和分离,也就没有必要与世界重新发生关系,也就不存在对世界的视觉模式的认识,因为人体现了世界和宇宙的各个方面。由此形成了普遍联系、整体考察的思维模式。
 
这种思维模式必然使中国人对世界的认识和把握带有综合性的特点,反映在语言和语言分析上就是注重言与意的统一,以神统形。

 
中文的运思方向不是指向形式的确证,而是指向内心的领悟;
 
不讲究分门别类的精确,而讲究融会贯通的全面;
 
不为枝节末叶所卡住,而具有很强的随机性和丰富的联想余地。
 
语言表意之“神”控制着“形”,稳定着“形”,解释着“形”。
 
由此我们看到,汉语语法是以神统形的。也就是说,意义决定形式。

 
我们在汉语结构上看到的各种顺序,包括字序和段序,基本上都是意义决定的。反过来,当顺序不同的时候,意义就不同。
 
例如“他坐公共汽车到这儿”和“他到这儿坐公共汽车”,所指经验完全不同。这样的不同的经验,百度翻译和有道翻译都无法识别。而在英语中它是通过核心动词之外的附加形式表达的,即通过介词或动词不定式。
 
在学习英语的时候,我们看到“他坐公共汽车到这儿”和He came here by bus,不能只想到汉英句子语序不同,更须理解为什么不同。

 
在这里,汉语句子的语序是按时间顺序安排的,英语句子的语序是按主次即空间顺序安排的。
 
前者是人的认知的自然发生的过程,后者是人的认知的逻辑抽象的结果。
 
前者的理解按意义的自然顺序即可,后者的理解需要分析它的形式,即表现在语法形式上的核心动词和附属于它的介词结构。

 
我在语言与文化课上讲过一个故事:

一位老先生教了两个学生。一个学生他很喜欢,另一个学生他很讨厌。
 
有一天,老先生在课堂上正讲得头头是道,忽然发现两个学生都拿着书本睡着了。
 
老先生走到他讨厌的学生面前,抽了他一巴掌,狠狠教训他说:
 
“你看看你,一拿起书本就睡觉!你看看人家——”
 
老先生指了指另一个他喜欢的学生:
 
睡觉了还拿着书本!

这样的文字游戏,只有中文能玩。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文化语言学新视野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