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身于彩色时代的黑白电影。| 片单
点击上方蓝字可加关注
每天偷偷比别人多知道一部好电影
著名影评人罗杰·伊伯特曾在他的书籍《在黑暗中醒来》中,专门论述过自己为何喜欢黑白电影。他说,在彩色电影中,色彩本身会帮助观众分辨形状,但是在黑白电影里,如果没有细心的光线和阴影设计,所有东西看上去只会是一团模糊。黑白电影更纯粹,仅有形状、样式、运动、光线和阴影构成,有更加梦幻的感觉。
今天分享的片单,或许更加适合静心观看,彩色时代的黑白电影,不仅是对经典的致敬,也是出于美学的深思熟虑。《读句电影再睡觉》获得《知影》(微信号:zhimovie)授权,与你分享黑白电影精雕细琢的质感。
话虽如此,黑白电影已经积累了一套自己的电影语法,尤善用明暗来表现色彩、透视和心理。这是电影史中的一笔宝贵财富,而黑白时代较差的影片已逐渐被时间淘 汰,经过筛选所留下的作品都具有一定的传世价值,所以那个时代在今人眼中难免会显得更加传奇,今天很多电影用黑白去致敬甚至去攀附经典的心态就来源于此。 当然,许多优秀的导演在彩色的时代选择黑白也是出于美学上的深思熟虑,其间意味值得细细体会。
1.《白丝带》
(2009)
如果让杜琪峰在创作方法论上跟人吵一架,我想他八成会选哈内克。
哈内克是一位很符合人们对德国人刻板印象的导演,他的创作非常反直觉,一切都在拍摄前构思完全,再在现场精准且巨细靡遗地实践。因为他拒绝过多的偶然进入他的影像,所以他对黑白色调的选择必然是有想法的,我们不能等闲视之。
题材上,《白丝带》瞄准了前纳粹时期德国社会高压的父权与躁动不安的氛围,并以此为本,让观众理解暴力在德国扎根的必然性。黑白影像奠定了全片萧杀的基调,辅以无配乐的冷峻风,将一座小镇渐渐失序的过程在我们面前缓缓展开。
虽然缓慢,但哈内克如一柄尖刀直戳历史的痛处,影片副标题“一个德国儿童的故事”其实暗示了几十年后千千万万德国青年的结局。同时,本片严谨工整的老派风骨也似乎只能在遥远的往日里见到,让人怀疑哈内克是不是被已故的伯格曼灵魂附体了。
2.《缺席的人》
(2001)
《缺席的人》是科恩兄弟对传统黑色电影风格的一次追仿,于是黑白成为这部电影的背景色便在一定程度上顺理成章。但是,黑与白的视觉内涵其实比单纯的致敬要更丰富,沉默寡言的主人公理发师艾迪对人生深深的倦怠感在单调的黑白里被放大,传染给了屏幕前的观众。一系列阴差阳错后,艾迪最终难逃一死,我们也明白了整部片子是他自己临终前的告解,黑白在这一时刻平添了一份人生庄严。
3.《内布拉斯加》
(2013)
这是一部有些伤怀的公路电影。
一个颠三倒四的老翁去领取并不存在的百万大奖,而孝顺的儿子虽有不解,自始至终的耐心陪伴却换来了他对父亲自卑而不甘的“初心”的理解。由于片中老年人居多,一股暮气贯穿始终,而黑白恰恰抒发老照片般的怀旧意味。
父亲试图与自己的过去和解的努力在亲人与朋友的冷漠中失败了。此时儿子力排众议,最终平静地了却父亲的心结。看到最后我发现其实本片是两个男人的心灵交流史。值得一提的是,本片整体选角堪称神奇,是我13年看到的表演最令人舒适的电影。
4.《都灵之马》
(2011)
如果说传统的闷片说十句话,那么《都灵之马》只说一个词儿。黑白之单调加重了这种沉闷的效果,所以这部片子陪伴了许多影迷进入梦乡,但醒来之后擦干口水,对贝拉塔尔的赞誉声依然不绝于耳。
黑白也算是贝拉塔尔的传统风格,从1979年第一部作品《居巢》到2011年《都灵之马》封镜,塔尔的11部作品里只有三部彩色还都是早期作品。塔尔的另一样绝技是动如雷霆的长镜头,这一次他在标志性的长镜中不断搅动着许多琐碎却又承载着哲理的生活细节:穿衣、脱衣;剥土豆、吃土豆;赶马车、套马车。
黑白给予了影像一种精雕细琢的质感,也保有了一种神秘,马究竟启示了尼采什么?本片究竟想传达怎样的哲学思考?少之又少的人能给予我们一个言之凿凿的答案。
5.《辛德勒的名单》
(1993)
“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野蛮的。”斯皮尔伯格在大屠杀题材面前,显示出了美国导演少有的庄重与肃杀。
黑白影像所承载的正是纳粹统治下的暗无天日与人性缺失,而那一抹动人心魄的红色则从一片灰暗中突围而出,一张茫然而稚嫩的脸庞永恒了那个可以载入影史的瞬间。
值得一提的是,16年后的《南京!南京!》也做出了相同的选择:以黑白做为残酷历史的肃杀底色。只不过陆川过于投机的视角设定和混乱的价值观使黑白影像与晃动不安的手持摄影失去了原来应有的震撼。
6.《修女艾达》
(2013)
在所有的艺术形式中,许多开创者以愈加复杂的技巧去探索不同的可能性,而伟大的简化者们则以删减的方式将精粹和盘托出。然而,“简化”这门手艺只有很少人得其精髓,文坛的海明威,影坛的布列松已经成为了过去式,而较之文坛,影坛的后辈们似乎更少热衷对电影进行减法。
《修女艾达》便是一次可贵的尝试,它摒弃了当代电影的花哨与复杂,以四两拨千斤的方式去探讨人性中的神圣与世俗,以及两者一体两面的关系。黑白作为基色去除了纷繁的色彩可能,加之对固定镜头的广泛使用,使本片摄影回归到了原始的光影与构图艺术。不得不为这样的意图与手段击节赞赏。
7.《罪恶之城》
(2005)
《Mad Max4》和《罪恶之城》代表了视效片的冰火两极,前者的金黄烫口烧手,后者的黑白阴冷酷炫。有色与无色部分的对比构成了《罪恶之城》前所未有的画面冲击力,使其凭借一股浓郁的漫画风在美漫电影里独树一帜。
同时,本片的剧情也没有拖画面后腿:三个酷毙了的寻仇故事,硬到没朋友的三位男主角与没有多余废话的爽快杀戮。昆汀和罗德里格兹两个出名的疯子导演的更是让整个片子有一股停不下来的high劲儿。当然我们今年也看到了国产片也想山寨这样的效果,只是….算了你们还是自己百度《钢刀》吧。
8.《弗兰西丝·哈》
(2012)
我一开始看这片的黑白摄影,只觉得舒服,察觉不到用意,朋友一句话点醒了我:这部片子把现代元素去掉不就是活脱脱一部法国新浪潮电影么,尤其像特吕弗的《朱尔与吉姆》。
我得承认,弗兰西丝这样的女子是我眼中的缪斯,不是因为她是文艺女青年,而是她虽然对生活有细腻的感触,但依然平静的遵从内心的抉择与拥抱自身或好或坏的处境。导演诺亚鲍姆巴赫并没有选择如《醉乡民谣》一样让自己的主角自始至终摆出一个文艺loser执着寻梦的姿态,弗朗西丝心中并没有那么多天人交战,只是如流水一般继续生活。
本片港版的译名是《凡事哈》,看得出译者是懂的人。这一份发自内心的轻松惬意与真正享受生活的态度是令我心向往之而又难以企及的。
9.《斗鱼》
(1983)
今天提起“斗鱼”,我们想到的是在我国搞直播的宅男群体,而我心中的斗鱼是一群美国少年的青春图腾。
本片是这九部黑白片中唯一一部对黑白色调给出了一个象征性解释的电影。本片男主角之一,米基洛克饰演的哥哥是一位色盲,而失色的画面就是这座城市在他眼中的模样。
年轻的洛克兼具了阴柔与勇狠,逍遥与内敛。显然,斗鱼象征着影片中这群帮派少年,在一个失色的环境里他们的酷狠是异常鲜亮的,但永无止境的互斗和狭小的环境又让他们逐渐迷失。哥哥用死为弟弟指出一条路,于是弟弟骑着摩托车远离了家乡。
本片导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在本片中用一些异常先锋的手法(包括黑白摄影)去处理帮派题材,使鲜活的气息充盈了画面,没有使这部年轻的电影落入俗套之中。
一句台词品人生
长按下方二维码,或者搜索公众号:dujudianying
欢迎搜索荔枝FM”读句电影再睡觉“电台
投稿/互动/合作/版权, 请联系 dujudianying@163.com
如需转载请事先联系,否则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