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爱情快消失的时候,我去看了这部剧。

读句电影再睡觉 读句电影再睡觉 2022-05-11

把一句君设为星标,发现生活惊喜



不止一份研究表明,我们越来越难相爱了,理性权衡的盛行正在杀死爱情。但有一天,一句君的师姐烟云神秘地说,她最近正在做一部音乐剧,是关于纯粹爱情的,值得来看看。

 

原来这是一个改编自《浮生六记》的故事,剧里的人唱,“多喜欢和你在这屋檐下虚度,一个壶,一下午,几本书。窗外的绿藤结了小葫芦,我们在树下猜拳,今晚谁下厨。”它就像一股清透的泉水,滋润了干涸的消费时代的情感。

 

我们很久没谈论纯粹的感情了,如果你愿意留言和我们分享一件关于爱情的小事,我还会邀请你观看这部音乐剧哦。




很难讲,现代性浪潮的兴起是否将爱情变成了另一种东西。


在理性被祛魅之后,在“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之后,爱情不再是神圣的信仰,似乎成为了清醒的反义词,伤害的遮羞布,自我实现的绊脚石。我们将爱人之间的束缚降到最低,随时审视,保持警惕,一旦判断自己不再被爱,便在脆弱的自我崩塌之前全身而退。


甚至文艺作品中的爱情故事也日渐稀少,观众对恋爱关系的审视态度、愈发苛刻的道德标准和对轻松化内容的消费需求,促使爱情片越来越多杂揉进其他类型元素,从而稀释爱情的浓度,创作者就不必直面“爱情”这一日渐模糊的概念。



而在此境况下,音乐剧《浮生六记》无疑是一场大胆而出色的梦。


清代文人沈复——语文课本里那个“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的顽童,情窦初开时与表姐陈芸一见倾心,而后结为夫妇。在携手度过了耳鬓厮磨、相敬如宾的23年后,陈芸撒手人寰之后,“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沈复四处流浪,了此余生。

 

前人曾有“幽芳凄三角,读之心醉”的评语,芸娘更是曾经被著名学者林语堂赞为“中国文学和中国历史上最可爱的女人”。林语堂说,“读沈复的书,使我感到这安乐的奥妙,远超乎尘俗之压迫与人身之痛苦。”

 

音乐剧很好地还原了这点,剧中充盈着的沈复与妻的生活情趣。他们分食一碗红豆粥,读书论古,时而掬水捧月,时而枕边细语。一首《与你在这屋檐下虚度》还原了这份感情的纯真,“多喜欢和你在这屋檐下虚度,一个壶,一下午,几本书。窗外的绿藤结了小葫芦,我们在树下猜拳,今晚谁下厨。” 这份奢侈的宁静时光,与剧场外忙碌混乱的现代生活形成了鲜明对比。



但它也并未追求《浮生六记》的原版重现,而是对这个故事进行了现代化、年轻化的改编,它有意将爱情故事从历史背景中抽离出来,运用了更多现代化的表达。


沈复与芸娘会大胆地向对方表白,“青蛙天生会游泳,只要遇到水;我天生就会爱你,只要遇到你。”他们也不吝赞颂爱情,“与人谈爱,就像与盲人谈雪,能亲眼看一眼雪,当然立刻就能明白雪是什么,但从未见过雪的人,想来无法和他解释清。”


那个时代的人们当然不会直接谈论爱,但正是因为这样,当沈复与妻的情感被现代炙热大胆的语句言说时,少了份含蓄,却多了份可爱的勇气。



这部音乐剧里的沈复,在极度的孤独中,无数次做着关于芸娘的梦,在那些循环往复、虚实难辨的长梦里,芸娘始终是个穿着白色上衣,青色长裙的小姑娘,她笑容明媚,好像从来不曾老去,也从来不曾消失。


“拥有有时,忘却有时;万物万事,有其尽时”的曲调却难以驱散,时时令人怅然,人究竟该怎样度过这一生呢?若失去是必然的,如何让自己的心灵免于皱缩和枯萎呢?



我记得试演结束后,一个女孩站起来说:“我今晚约了暗恋已久的男生一起来看剧”,善意而期待的起哄声从剧场各个角落响起,女孩继续说:“但是他中途走了——然而我并没有非常难过,我听到剧中一句台词,一下就释然了——‘爱一点用也没有,相爱才有用。’


我好惊讶,因为这正是我看剧时在心里默念数遍牢牢记下的台词。


那么,单身主义的人、分开的人、热恋中的人、新婚的人、走向金婚的人,又将在这部剧中找到怎样的,独属于自己的,关于爱的秘密暗语呢?




请给一句君分享一件爱情中的小事吧,可以是快乐的,也可以是伤感的。音乐剧将于5.26-5.30在上海公演,留言点赞最高的读者,将收到两张音乐剧的门票。


感兴趣的你还可以阅读原文购票,与爱的人去看《浮生六记》吧。




猜你喜欢:


五一档表现不佳,但5月还有这些好片值得期待。

除了五一档,你还可以和这些电影去旅行。

奥斯卡颁奖在即,不要错过这89部全球佳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