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怎么就不能高高兴兴地去上班?

螺丝灯 读句电影再睡觉 2022-05-11

把一句君设为星标,发现生活惊喜


WORKDAY


如果没有飞天扫帚,没有幻影移形,没有门钥匙,也没有会飞的摩托和汽车,只有轨道交通和陆路交通,你作为一个生活在麻瓜世界里的魔法师,还愿意每天坐车一个小时或更长的时间到魔法世界做一份体面的工作吗?在麻瓜世界里,很多人的回答都是愿意。


在北京和上海,去年分别有27%和17%的上班族每日平均通勤时间超过2小时;在莫斯科,通勤总时长超过4小时并不罕见;伦敦的通勤时间是全英国最长的,在疫情前,人们每天都要在上下班路上花费1.5小时。


只不过他们前往的并不是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魔法世界。所以虽说是愿意,更多是挣扎过后的愿意。微博的“躺平青年居家图鉴”阅读数在前几个月达到2亿次后,“不想上班”这四个字更是频繁地挂在了人们的嘴边。



尤其是长假过后的第一天。




#01

我们为什么不想上班?


如果按照心理学家早就得出的结论,工作不仅能带来收入,还能带来心理上的满足感,有助于让人保持良好的健康状况,那么上班这件事到底难在哪儿?


长时间通勤肯定算一个。《当幸福来敲门》虽然是由真人真事改编的例子,但它是个极端的例子。几乎身无分文的克里斯·加德纳为了带着儿子过上好生活,别说长时间通勤,即使头一天晚上没能付清停车罚单被拘留,第二天从警察局全速奔跑到公司也愿意。


《当幸福来敲门》的主人公为了工作曾在各种地方露宿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经得住这样的折腾。普通人想要的幸福不是像克里斯·加德纳那样拼死拼活后获得的希望,而是各方面的稳定。


如果时间过多地消耗在通勤上,就会相应地牺牲本来期待的运动、消遣和交际的时间,这种遗憾要是在其他地方(比如家庭生活或者收入)得不到弥补,“不想上班”的念头自然是不可避免的。


即便不用长时间通勤,早起,或在自己不愿起的时候起,去面对不得已面对的事务,都会让人产生倦怠甚至抗拒的情绪。那么如果不要求通勤会怎么样?如果在“上班”这件事上淡化“上”这个动作,工作会不会变得和蔼可亲了呢?


疫情期间的实践有了初步答案:没有通勤不意味着腾出了更多时间。


哈佛商学院的研究小组在美国、欧洲和中东16个城市里对疫情在家工作的员工进行过分析,发现他们比疫情前在办公室里每天平均多工作了48.5个小时。


另一份芝加哥大学的研究也显示,作者对1万多名员工做了4个月的追踪调查后发现,虽然人们在家工作的时长有所增加,但效率降低了,人们由于要发比平时更多的邮件,开更多的线上会议,每小时的产出比原来减少了20%。总之,依然不好受,甚至更不好受。


从2017年的《蜘蛛侠:英雄归来》

到2019年的《蜘蛛侠:英雄远征》

再到2020年的《蜘蛛侠:在家工作》


所以与其说不想通勤,人们更不想要的是瞎忙,或者说,成为一种只能发挥特定作用的工具。那么人是怎么开始成为工具,怎么就开始在公司里瞎忙的了呢?


以《乱世佳人》为例。这部电影里最重要的一个场景,其实是棉花地。正因为有了棉花地才有这整个故事所处的时代。美国南方因为棉花的出口得以繁荣,也因此需要大批的奴隶劳动力。但是让奴隶无止境的劳动并非长久之计。因为一来跟本国工业化的利益会产生矛盾,二来奴隶会造反,影片开始没多久就发生了那场南北战争,正是这些矛盾的结果。


《乱世佳人》片头被演职员表覆盖的棉花地,

它的命运决定了片中每个人的工作方式


南北战争后,黑人都被赶去了“上班”。他们不再受某一个主人奴役,可以到工厂赚自己的钱。结果呢?由于企业追求效益,他们成为了工厂的工具,依然被某一个主人所“奴役”。原著有交代,主人公斯嘉丽在战后的亚特兰大成为某锯木厂老板时,正是这样对待员工的。


一开始她请黑人干活,后来发现给黑人不出活,就把他们全部开除,租了一批廉价囚犯给她往死里干。她的思维很简单,钱赚得越快越好。把原来的底层劳动力组织到工厂里去,目的无非是更有效率地生产。难怪她的员工都不想上班。


现在比那时要好多了,但企业的本质并没有变,或者说不可能变。工厂本来就是为效率而生的,这决定了人首先像“工具”一样有用,其次才去实现额外的成就感。


但如果成为工具是不可避免的话,怎样才能避免“内卷”呢?



#02

我们为什么必须上班?


现在流行起来的“内卷”一词,基本上跟“竞争”是一个意思。想象一下《摩登时代》里卓别林拧螺丝的场景,假如这家工厂有10个卓别林负责在不同的流水线上拧螺丝,他们为把螺丝拧得更紧玩出各种花样来,想讨老板欢心,那么这叫不叫内卷?


《摩登时代》里的流水线工人


最初使用这个词的美国人类学家克利福德·吉尔茨对内卷的定义是“一种社会或文化模式在某一发展阶段达到一种确定的形式后,便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


可是什么是确定的形式?停滞不前又是什么样的状态?判断停滞与否的应该企业里的谁?拧螺丝虽然简单,但是拧成什么样才能称为过度?这些答案都是模糊不清的。


如果找10个卓别林一起来拧一颗螺丝,每个人拧20度,直到拧紧为止,这比起刚才那个例子,其实更像内卷,因为这样做至少可以确定是多余的,这20度无论拧得有多出彩,都改变不了什么。但是前一个例子,保守地说,只能算是竞争。


与其说上班人怕的是“内卷”,不如说怕的是被淘汰。之所以有让人喘不过气来的竞争,就是因为人太多了。在《摩登时代》经典的拧螺丝镜头之后,电影就讲到了美国经济大萧条导致的失业,成群的人从工厂里出来,即将为下一顿发愁。这时为什么必须上班就很好理解,因为劳动力供大于求,不上班会饿死。你是更愿意在一个单位里“内卷”,还是放弃任何可以“卷”的机会?


世界上的确有一种可以让人完全躺平、无忧无虑生活的办法,而且可以在电影里找到答案。《傲慢与偏见》里的男男女女为什么可以除了搞对象什么都不干?《名利场》的公子哥为什么可以那么坦然地吃喝玩乐?因为这些作品里的年轻人都是富二代。文学作品虽然对上流社会的败家子不乏尖酸的讽刺,但不能否认他们确实比其他人拥有更多躺平的权利。


《傲慢与偏见》里富有的达西


可是如果成为工具和“内卷”都是必然的,有没有什么缓解的办法?



#03

怎样才能高高兴兴地去上班?


老板为什么爱上班?因为公司是他的。那什么东西是你的呢?


人们很难为了高兴而变得高兴,为了幸福而变得幸福。即便在明晃晃地追求幸福的电影《当幸福来敲门》里,你会发现主人公一直在刻意追求的,并不是幸福本身,而是他工作的意义。由于他知道工作的意义,所以想上班,等他被正式录用的时候,才感觉到真正的幸福。


到这时候,虽然他依然面对着不稳定,依然可能被人瞧不起,甚至面对着更大的挑战、更繁重的工作,但他多少得到了一些自己的东西。无论通勤时间长、感觉自己被当成工具,还是埋怨内卷,普通上班人终究缺的就是在“瞎忙”当中感觉到的一点自主权。


《当幸福来敲门》里的幸福来临时刻


积极心理学提倡一种做法,就是每天写下让自己高兴的三件事,再无聊的工作和生活也总有让自己高兴的三件事,哪怕只是三个瞬间。这就是人可以把握的自主权。做一件事的意义并不需要特别宏大,让你觉得有趣的,或者是精神一振的事,哪怕是装点工位,哪怕是成功尝试了一条上班新路线,也是意义。


对电影里的克里斯·加德纳来说,最简单的意义就是养家糊口,坚持了这一点,他的任何一点新进展都是对幸福感的累加。


人都需要尝到甜头。之所以薯片能一直吃下去,就是因为人持续地尝到了吃它的快感。动画片《心灵奇旅》有个角色跟广大不想上班的群众很像,名字叫“二十二”,是个还未来到世间的灵魂。她知道投胎到世间是必须要做的事,但从来提不起兴趣,所以一直在逃离,直到有一天她误入地球,尝到一块披萨,顽固的思想突然动摇了。你在上班的时候,尝到过什么样的披萨呢?


《心灵奇旅》里灵魂“二十二”的身体吃到披萨的反应


灵魂“二十二”教给上班人的第一个方法是寻找披萨一样的甜头。但是吃一块披萨是不够的,她后来又受到了一件又一件事的冲击,才最终改变了看法。


你也可以给你遇到的甜头或让你为之一振的事写一个剧本,简单地列出一条时间线,把这些让你满意,由你自主的小事件串起来。当你自己是灵魂“二十二”的时候,你又会遇到什么样的故事?将它作为你上班的历险记吧。



参考资料:

1|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21年中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

2|Russia Beyond“How Muscovites commute to work” 

3|Reuters“Column: Will we still commute after the epidemic?” 

4|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Collaborating During Coronavirus: The Impact of COVID-19” on the Nature of Work

5|Becker Friedman Institute“Work from Home & Productivity: Evidence from Personnel & Analytics Data on IT Professionals”




你在工作中有哪些快乐的小事?

点击“在看”,留言点赞前3名的读者,

将获得豆瓣评分9.1分的图书《重返狼群》



一个女孩与一匹狼,感动上万读者的纪实小说,同名电影荣获2016“金熊猫”国际纪录片节自然类“最佳亚洲制作奖”。


感谢果麦小伙伴,我们的生活不只有工作,用书本和电影,拥抱更广阔的世界吧!



猜你喜欢:


团圆之夜,用这部电影回忆家的样子。

周末看什么?贾樟柯10年来首次回归记录片。

种一颗愿望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秋天。

找到一句君:dujudianying@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