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每天看电视超过1小时,3年后孩子的变化让人吃惊!

2017-04-19 上海家长



版权声明:

文章来源于家长必读(czdkuaile)。一个真正能帮助孩子学习的公众号,只做孩子快乐成长的陪伴者。





“如果你能让孩子在12岁之前不看电视,他们终生都将获益。”

——马丁·洛森



01


上周末逛街时,偶遇朋友薇姐,因逛街地点离薇姐家很近,我就受邀到薇姐家坐坐。


刚一进门,就听到电视里传来“冲啊!杀死这帮狗日的!”这种不太和谐的声音。


薇姐招呼我进门后,就赶紧走到客厅,发现原来是4岁的儿子正在跟着爷爷看抗日神剧,并且看的津津有味,眼睛一眨不眨,嘴里时不时的发出傻笑,一点都没发现妈妈已经回来了。



薇姐招呼我坐下,老人看到我来了,热情地跟我打了招呼,可孩子仍然沉浸在电视剧的世界里,丝毫没有回过神来。


薇姐有些生气的叫儿子跟我打招呼,结果儿子特别敷衍的回头喊了一声“阿姨”,就马上又看起了电视。


过了一会儿,薇姐问儿子:“你看多久了啊?”儿子一点反应没有。


倒是爷爷先回过神来,替小孙子回答道:“午休起来后看的,今天天儿不好,我就没带他出去转,这不正好有他爱看的电视剧,就看到现在了,一下午可乖了呢。”


我看薇姐脸色立马变了,但又碍于老人的面子,还有我这个外人的面子,没有说什么,只是拉着我去厨房准备晚饭。


准备晚饭期间,我们也各自聊起了带孩子的种种日常。


听薇姐说,他儿子特别“聪明”,2岁多的时候就会趁着妈妈不在,自己偷偷打开电脑,找出动画片来看了。薇姐是打也打过,骂也骂过,可孩子根本不长记性,就是戒不了“看电视”这个瘾。




02

为什么没法阻止孩子看电视?


  • 家人不够重视


很多家庭都有“不让孩子看电视,孩子却总是看”这样的情况发生,似乎父母的命令只能在短时间内有效,过阵子孩子又会“重操旧业”。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说到底还是大人不够重视的缘故。


看看薇姐的公公,为了带孩子省心点,索性就把孩子“交给电视带”,也有很多家长是交给“手机”“平板电脑”带。


大家似乎都带着一种侥幸心理:就看一会儿能有什么事可如果家人认识到了经常看电视对孩子的危害,并且能够重视起来的话,又怎么可能舍得伤害孩子?


如果一个家庭不把孩子看电视当回事,有些甚至陪着孩子一起看,那就别指望孩子将来能够爱上学习。


因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喜好和习惯,跟他身处的环境和大人的言传身教是分不开的。


一个爱看电视的家庭,自然有一个爱看电视的孩子;而如果家庭成员都喜欢抱着本书看,那孩子自然也有样学样,喜欢看书喽。


  • 家里看电视的氛围太重


有研究表明,孩子在房间,如果客厅有人看电视,孩子看电视的欲望会提高1~2倍。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有些父母在客厅看电视时,孩子会偷偷的从门缝里看的原因了。


孩子在学习时,本应该有一个学习氛围的,可如果家里有人在看电视,电视发出的光亮和声音占据了客厅,那么就会给整个屋子制造了一种看电视的氛围。


有些父母会故意把声音调的很小,可就算你调再小,电视发出的声波还是会传到孩子耳朵里。



尤其是家里有老人带孩子的,老人都喜欢追家庭剧,一部剧100多集很常见,追起来就停不下来,而且老人对孩子看电视的危害不重视,也为了带孩子时省点体力,就会拉着孩子一起追。


久而久之,孩子自然而然成了一个“小电视迷”。



03

每天1小时,注意力将有大差别


曾经有调查研究显示,如果孩子在他们1-3岁时每天看一个小时的电视,那么孩子日后出现注意力缺陷的风险便会增加近10%,而且一般要到他们7岁左右才显现出来。


这也就不难解释,当孩子入学后,上课总是小动作特别多,写作业时总是坐不住,喜欢东摸摸西弄弄的原因了。


如果孩子出现这种情况,那家长可以留意一下,孩子是否平时看电视或电脑的时间超过了1小时甚至更多?



许多电视节目的快速画面转换容易“过度刺激”孩子正在发育的大脑,使他们无法适应现实世界的慢节奏,觉得现实“没劲”。


孩子的精力那么旺盛,正是需要多跑动的年纪,如果看电视的话,就等于占用了大量原本有利于培养注意力的活动时间,如阅读、运动、游戏等。


每天1小时,3~4年后注意力差于同龄人,也就不足为奇了。



04

孩子看电视的其他坏处


坏处一:看电视替代了孩子的玩耍,导致孩子活动减少,进而影响到孩子的身体发育。


坏处二:看电视阻碍了孩子的语言发展,因为看电视是单向的,而语言学习需要通过交流来实现。


坏处三:看电视阻碍了孩子想象力的发展,使得孩子习惯被动地接受信息,懒于思考和探索。


坏处四:看电视限制了孩子的感觉体验,易使孩子分不清虚幻和现实。


坏处五:看电视多的孩子人际交往能力差,因为缺少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体验。


坏处六:看电视降低了孩子的自制力,因为容易使人上瘾。



你可能还想看:

千万别错过孩子的“阅读饥饿期”(附1-14岁各阶段权威书单)

停止夸孩子“你真聪明”,而开始说……

这些都是谁家的熊孩子,画面简直辣眼睛......



上海家长

面向上海,服务家长

升学 | 考证 | 育儿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进行关注

广告合作邮箱:shjz52@126.com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升学干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