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刚下战场,再上前线!

中国建筑 国企文化 2021-04-08

关注 ▲国企文化▲ 和我们一起传播国资央企好故事


雨,雨,雨

说到江南的雨,你会想到什么?

这样的诗情画意?


......

其实...是这样


雨一直下



想问啥时候能停?

我也不知道...


冰雨



冷冷的冰雨在脸上胡乱地拍


更有...无情的洪水肆虐

此情此景,再难唱出“滚滚长江东逝水”


乡亲们,不怕,我们来了!


“疫考”未结,“汛考”加试。面对灾情,中建集团火速响应,继续发扬 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精神,刚下抗疫前线,再上抗洪战场!



我是湖北人,最后一道防线我来!



🔺江西卫视《国道就是最后一道防线》


位于江西九江彭泽县沿江大道芙蓉段的一条国道,紧挨着彭泽县芙蓉墩镇芙蓉河。连续的强降雨天气,导致芙蓉河水位暴涨。距离国道不远处就是彭泽县城,为了防止洪水漫过国道、涌入县城,彭泽县政府决定在3天内临时搭建一条1.5公里长,最高处达4米的防洪堤坝。


接到任务后,正在参与三峡集团长江大保护项目的中建二局建设者立刻调动彭泽县内所有工程队员300余人和机械设备来到一线,与中国三峡集团一道,进行抗洪抢险。




“国道就是最后一道防线,我是湖北人我上,疫情期间全国都在帮助我们,现在是我们帮助大家的时刻!”在抢险一线,年近50岁的聂时勇是位不停歇的“陀螺”。





他是中建二局西南公司长江大保护项目员工,来自湖北黄冈的他带着22名湖北老乡,组建了湖北籍工人抢险队。越是苦活累活越是抢着干,60斤的沙袋,单人一天最多能跑四五百个来回。



迎“峰”而上,“青”力而行




7月20日凌晨2点。


“叮铃铃”,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突然打破了合肥大官塘项目办公室的宁静,中建安装项目经理张松接到了地方防汛总指挥部的紧急通知。“江水漫过来了,丰乐河河堤随时会决堤,迫切需要支援!请马上组织人员到位,等待大巴接应。”“收到!立即准备就绪!暴雨天气,大巴行驶缓慢,险情刻不容缓,我们请求自行前往!”


接到通知后仅半小时,项目部50余名党员青年立刻集结、收整装备,驾车火速到达了抢险地点,比预计时间提前近半小时投入抗洪抢险工作。


为了方便行动,突击队员脱掉雨衣,轻装上阵,重复着简单但又费力的工作。为了尽快完成任务,突击队员们尽量扛着较多的土袋,靠着抗洪救灾的信念支撑,短短300米的堤坝上,留下了他们深深地足迹。摔倒了,咬着牙爬起来,嘴里和身上溅满泥土,靴子里灌满了泥水,却毫无怨言,继续工作。





“我们时刻准备着,即使险情暂时消除,我们也要继续坚守,这是咱们中建安装人的态度!”





三上“火线”的退伍军人




22年前,刚从部队退伍的夏德勤参加了1998年的抗洪;半年前,作为中建三局建设者的他,参与了火神山医院的建设维保;近日,面对着日趋紧张的汛情,他再次请缨一线,驻守长江武金堤:“风浪再大,我会拼尽全力守住大武汉。”


7月6日清晨,刚接到守堤任务,他简单收拾了两件随身衣物,便直奔堤坝。戴上草帽、穿上救生衣和套鞋,拿着竹竿,迅速走上了武金堤的内堤。


他几乎一直在行走。无论白天黑夜、烈日暴雨,他一天最长行走距离16公里,脸上、身上已晒得黝黑。当有人劝他“你年纪大了,要注意身体”时,不善言辞的他总是含笑摇摇头。


当然,就算是巡堤,也绝对没那么容易。7月10日中午,夏德勤与两名同事一起走在斜坡坡度大约45度的内堤上,不断用竹竿检测堤坝是否有漏洞、裂缝,或者钻进半人高的草丛中,视察水面是否有漩涡、纹路。气温高、湿度大,不一会夏德勤已汗流浃背。


但这却是他巡堤日常里面“轻松”的一次。下雨时,他与同事需要穿上过膝的雨衣,体感更加闷热。




“一趟走下来,大家衣服外侧是雨水、内侧是汗水,里外全是湿漉漉,呼吸都感觉透不过气。更加危险的是,雨天里堤坝上的青苔会长出来,坝上变得又湿又滑,稍不留神就是一个踉跄滚落在地。只能拿着竹竿,一步一步慢慢走,感觉像在走钢索一样。”夏德勤说。





巡堤需要24小时不间断。夏德勤说,晚上巡堤,必须三个人并排走,或者“品”字行前进,以免困意来袭落入水中。“我们必须一边关注着堤坝上的风吹草动,一边不断讲话。我们会聊以前抗洪的故事,聊火神山医院那会发生的事,强行让大脑保持清醒。”


看着日益升高的江面,夏德勤内心也愈加紧张,但他却丝毫没有退缩:“又不是第一次见证这样的场面了。”


1998年,刚从部队退伍的他加入中建三局二公司保卫部的应急队,曾参与了抗洪,三天三夜守在江夏区花莲湖和斧头湖大堤上。当时,堤坝最薄处只剩下一米,随时有溃堤风险。他嫌运输沙袋的小船太慢,跳入江水里,搬运沙袋、加固堤坝,终于战胜洪水。


2020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突至,他第一时间奔赴火神山医院施工现场,从大年三十加入建设大军,到后期留守医院参与维保。直至医院关舱,他才走下岗位。从此,身边同事都佩服地喊他:“老班长”。


“也许是因为当过兵,内心总有一种血性。”暴雨狂风让他内心坚定!



敢与洪水比速度




抗洪抢险-中建在行动

防汛抗旱指挥部

中法友谊大桥隧道积水,交通中断,迫切需要处理!

中建三局

收到,我们立即调派人员支援!

何雷军

我的项目距离最近,马上带人赶到!



当天上午10点,接到信息不到半个小时,中建三局一公司东西湖管廊项目经理何雷军带着现场工程师陈彬、赵博磊等第一批突击队员赶到中法友谊大桥下穿隧道处。他们三人都曾担任武汉雷神山医院维保队员,曾与病毒近距离面对面战斗。这次救灾,三人再次发扬“雷火速度”,迅速投入防汛工作当中。




“装沙袋、背沙袋、垒沙袋,在简单而极其耗费体力的劳动中,大家嘴里溅满沙子和泥土,大雨混合着汗水从脸颊上流下,靴套里灌满了泥水,身上的中建蓝反光马甲早已浸湿。”何雷军说到。




经过连续近12个小时奋战,截止6日晚上9点,该处险情已基本得到控制,渠堤已完成加固作业,下穿隧道积水已排空。队员还在容易出现险情的地段配备了1000多个应急沙袋,方便在紧急情况下调用。



7月6日晚,奋战一天的抢险突击队部分人马又转战东西湖区电力别墅附近新桥4路。该路南侧约300米围墙倾斜,极易引起倒塌。抢险突击队紧急进行打围隔离。从7月6日晚7点到7日早晨6点,历时11个小时,300多米的围挡全部完成隔离加固。


7月7日上午,武汉市再降暴雨,府河水位已达警戒值。上午11时,河堤东山段底部已有多处出现管涌现象。若得不到及时处理,极有可能造成坝体或地基沉陷,造成决堤风险。何雷军顾不上休息,紧急带队赶到事发地。


大家搬运沙土、装入沙袋,深一脚浅一脚走在泥泞的地面上,将一只只沙袋垒在管涌口周围。脸上溅上沙土,突击队员们顾不得擦一把,转眼又被大雨混合着汗水冲刷掉。当日17时许,抢险任务全部完成。


晚饭时刻,何雷军一手端着快餐盒,一手拿着手机,大声回复“收到”,大家知道,新的任务又来了!



洪水不退,我们不退!






“我们要24小时坚守芳湖,洪水不退下,我们不撤退!”




“当时芳湖水位距离大堤坝顶仅有15公分!”想控制住险情,抢险突击队必须在第二天早上6时洪峰来临前,完成长2公里高60公分的防汛沙袋墙码放任务。情况紧急,副队长何超立即组织防洪抢险突击队装沙袋、搬沙袋,整铺、码实,挖机挖土填高坝顶、在湖泊坝顶铺设防水布等等,芳湖大堤上响起了一支特别的“劳动号子”。


35岁的何超是防洪抢险突击队副队长,从小在洞庭湖长大的他,曾经经历过1998年特大洪水。“当时我虽然只有13岁,但是也加入到防洪中,搬物品、垒沙袋、做排查,和我们镇上的志愿者一起防洪。”也是这段经历,让何超一辈子和“水”较上了劲。平时做着和水打交道的水务环保工程,这次汛期他一声不吭就冲在了最前面。


11日凌晨0时,眼看着湖堤一点一点高了起来,何超电话响了。“红棉河汇入芳湖附近,突发管涌,请火速支援!”抢险突击队又匀出10个人,同时迅速从其他各段抽派人员和设备前往支援。合力奋战近四个小时后,管涌险情得到有效控制。


“加固后,我们坐在大堤上,死死盯着洪峰,那种心情真的好紧张。我想这样一个夜晚,也是我们中建铁军精神的最好诠释。”曾参与过汶川地震抢险的突击队队长郭亚弟说。


芳湖平稳后,突击队又投入到彭泽县城公路加高加固子堤的抢险工作中,这一次,又需要筑起的一道1.5公里长,加高加固2-4米高的堤坝...


任务在继续,洪水不退,我们不退!



素材来源|中国建筑

猜你喜欢↘



喜欢内容

分享、点赞、在看、留言

四连发噢

▼▼▼▼





如此有内涵的公众号

长按识别关注吧

微信号 :guoqiwenhua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