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兴安盟:粮食生产有望十三连丰

兴安日报 2022-12-19

 万亩良田颗粒归仓,秋收“丰”景一派繁忙。眼下,兴安盟迎来粮食生产丰收季,全盟1782万亩农作物喜获丰收,预计粮食总产量达135.5亿斤,有望实现“十三连丰”。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兴安盟是内蒙古玉米、水稻主产区,农牧业综合机械化水平、秸秆综合利用率、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年来,兴安盟通过加强政策引导、深化产业链发展、推广先进技术、育推本土优良品种等措施推进粮食生产工作。今年,全盟玉米播种1223.28万亩,水稻播种面积115.35万亩,其他作物播种面积440余万亩,其中玉米年产量稳定在百亿斤以上,水稻产业冲刺百亿元产值,为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作出了贡献。



  兴安盟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工作,编写了《农业节水十二条意见》和“农业四控”实施方案,加强资金、技术扶持,助推全盟农业生产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今年,全盟共落实包括一次性种粮补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等各项农业生产补贴资金23亿元,落实包括耕地轮作、优质高效增粮、看禾选种等项目资金2.62亿元。
  为了稳定粮食生产,兴安盟重点打造玉米全产业链,推动玉米产业高质量发展,并积极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不仅有效提高了农民收入,还有效保障了粮油供应。今年,全盟大豆种植面积达234.17万亩,预计总产7.28亿斤,同比增加3.25亿斤。



  目前,兴安盟具有独立研发能力的育种企业10家,共有科研人员77人,近三年科研投入达1523万元。2015年至2021年共育成新品种103个,其中水稻27个、玉米71个、鲜食玉米2个、大豆2个,高粱1个。今年,育成新品种16个,其中水稻7个、玉米9个。
  据了解,全盟6个旗县市中有5个是国家粮食生产大县,为围绕玉米、大豆、水稻等粮食作物的提质增效,兴安盟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支持发展“数字农业”“智慧农业”,同时打造了12个千亩优质高效增粮示范区、8个看禾选种平台,建立15个万亩示范片、80个千亩示范方、100个百亩示范田,集中推广玉米密植优良品种、大豆大垄密植浅埋滴灌、水稻浅湿干交替灌溉节水等高质高效技术模式,助推绿色高质高效行动。



文字:记者刘也

编辑:张祺


一审:文静  二审:琳宇 三审:陆明

声明: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兴安日报》官方微信

往期精彩荐读




□ 兴安盟公告(第44号):全盟无新增病例,累计治愈出院93例,现有住院病例7例

□ “最美阿尔山”摄影大赛 最高5000元奖金等您来拿!

□ 兴安盟“在希望的土地上”征文活动开启,欢迎投稿!

□ 这笔费用,今年第三次下调

□两部门发话!事关你住的社区,将配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